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洋河酒醅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9~18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5号、6号、7号、8号、11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57~2.41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降低并保持平稳的趋势,发酵第30天时达到最小值,第40天有所回升,之后出现下降并保持相对平稳;相似性指数除了第30天和第40天为0.46外,其他相邻时间内样品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0.53~0.92之间。表明在发酵过程中,相邻发酵时间酒醅样品真菌群落间的相似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洋河酒醅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9~18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5号、6号、7号、8号、11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57~2.41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降低并保持平稳的趋势,发酵第30天时达到最小值,第40天有所回升,之后出现下降并保持相对平稳;相似性指数除了第30天和第40天为0.46外,其他相邻时间内样品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0.53~0.92之间。表明在发酵过程中,相邻发酵时间酒醅样品真菌群落间的相似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洋河酒醅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9~15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3号、4号、11号、14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68~2.35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发酵第25天时到达最大值,之后多样性指数下降并保持相对平稳,第60天时有所回升;相似性指数除第1天和第10天样品细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0.64,第40天和第50天细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0.79外,其他样品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0.60以下,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边中位置不同发酵时间酒醅样品细菌群落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 PCR-DGGE 技术研究了洋河酒醅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 9~15 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 3、4、11、14 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 1.68~2.35 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发酵第 25 天时到达最大值,之后多样性指数下降并保持相对平稳,第 60 天时有所回升;相似性指数除第 1 天和第 10 天样品细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0.64,第 40 天和第 50 天细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 0.79 外,其他样品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 0.60以下,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边中位置不同发酵时间酒醅样品细菌群落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川南与川北酱香型白酒糙沙糟真菌群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川南与川北两个酒厂酱香型白酒糙沙糟真菌群落的差异,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4~11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号、第4号、第6号、第7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川南糙沙糟的条带丰度整体高于川北;所有样品真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0.49~1.27之间,不同地域酒醅差异较大,川南糙沙糟真菌多样性整体高于川北;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0.43以下,表明不同地域之间的真菌群落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古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5~10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4、9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古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53~2.01之间,在发酵过程中波动较小;酒醅古菌SSCP图谱相似性指数较高,表明古菌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地域酱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群落的差异。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6~18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1号、第3号、第4号、第12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26~2.11之间,酒醅细菌群落相似性指数均在0.45以下,表明不同地域之间的细菌群落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试验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13~23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1、2、3、5、6、12、13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2.12~2.80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发酵第49d时到达最低值,之后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后期保持平稳;相邻发酵时间酒醅细菌DGGE图谱相似性指数较高,为0.58~0.78。  相似文献   

9.
以清香型大曲白酒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技术,解析了2种酒醅(不含单宁高粱酒醅和含单宁高粱酒醅)中真菌的群落结构,以明确高粱单宁对酒醅中真菌群落结构的作用。于发酵第1天(15 ℃)、第3天(19 ℃)、第7天(28 ℃)和第21天(25 ℃)分别采集酒醅样品,提取样品中真菌的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扩增了核糖体rDNA的ITS2区,扩增产物构建文库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再对有效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酒醅中优势的酵母菌有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等,优势的霉菌有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等。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发酵第3天,含单宁酒醅样品中真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不含单宁酒醅样品(P<0.05),2种样品在其他发酵时间点之间无差异;Beta-多样性结果说明,发酵第7天的2种酒醅样品之间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导致2种样品间真菌群落结构不同的因素中,单宁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堆积时间酱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群落的差异,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的细菌DGGE图谱分别出现12-15条较清晰的条带,第1、2、8、12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检出,且优势度均较高;所有样品细菌群落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1.47-1.97之间,在整个堆积过程中其变化呈现先减少再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不同堆积时间细菌群落相似性较低,表明在堆积过程中,细菌群落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work,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ermented grains for Fenjiu sampl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of fermentation were evaluated, and the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it was analyz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the samples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fer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nutrients and microbial metabolites in fermented grains changed regularly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rends in these compounds were observed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fermentation. Totally 98 fungal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were obtained from fermented grains, and the diversity of fungi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fermentation. The diversity of fungi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in primary fermentation, while the diversity of fungi gradually decreased in secondary fermentation. The initial fungal communit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fermentation we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Pichia was the dominant strain for both fermentation processes. However, the dominant fungi at the later stage of fermentation were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the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as the most dominant fungus in primary fermentation, and Candida was the most dominant fungus in secondary fermentation.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udy the metabolic pathway for key flavor substances and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Fenjiu.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四川晒醋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及关键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本文利用国标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醋醅的理化指标和真菌群落进行了解析,同时结合真菌群落和理化因子进行冗余分析,找出影响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理化因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醋醅的pH降低,水分、温度基本保持稳定,总酸、氨态氮含量先持续增加后保持稳定,还原糖...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酱香型白酒酒曲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映月  胡萍  谢和 《酿酒科技》2012,(10):107-111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酱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的细菌菌群结构及其消长规律,鉴定出不同样品的优势茵群。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间的细茵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母曲与出仓曲的相似性系数仅为O.29。随着曲药的发酵,细菌多样性下降,优势茵群变化明显。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片球菌属(Pedio-cocus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高温放线茵属(Thermoactinomyce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母曲和翻仓曲的优势菌群,而出仓曲的主要类群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另外,还发现了在白酒曲药中不曾报道的种群和不能培养的细茵:Uncultured Propionibacteriaceae bacterium、Uncultured Weissellasp、Uncultured cyanobacterium,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分离培养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其固态发酵过程中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主要有酿酒酵母(Sac.cerevisiae)、扣囊复膜孢酵母(Sac.fibuligera)、伊萨酵母(Iss.hanoiensis)、黑曲霉(Asp.niger)、草青霉菌(Pen.oxalicum)以及不可培养真菌(Uncultured fungus);主要细菌有嗜酸乳杆菌(Lac.acidophilus)、葡萄糖醋杆菌(Glu.oboediens)、巴氏醋杆菌(Ace.pasteurianus)、甲醇酸单胞菌(Aci.methanolica)、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不可培养芽孢杆菌(Uncultured Bacillus sp.)和不可培养乳杆菌(Uncultured Lactobacillus sp.)。PCR-DGGE技术可鉴别醋醅中多种不可培养微生物,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优势微生物种类多、丰度高,菌系十分复杂,多种微生物交替生长,但整体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牛栏山二锅头大茬酒醅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确定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为解析牛栏山二锅头的形成过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将传统可培养分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对牛栏山二锅头大茬酒醅发酵过程真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采用传统分离方法从大茬酒醅中分离获得559株真菌,共分为13个不同的类群,主要为扣囊覆膜酵母、酿酒酵母、伞枝横梗霉。根据微生物数量变化确定大茬酒醅真菌演替规律,即扣囊覆膜酵母和伞枝横梗霉是发酵初期的主要真菌,以毕赤酵母为主的生香酵母和酿酒酵母在发酵前期快速增长;在顶火期,除酿酒酵母以外的真菌已无法分离到,酿酒酵母成为顶火期和发酵后期的主体真菌。高通量测序中共获得143种真菌OTU,主要包括酵母目、毛霉目、散囊菌目和丝孢酵母目,其中扣囊覆膜酵母是发酵前期的主要真菌,酿酒酵母是中期和后期的主要真菌。[结论]大茬发酵过程中真菌多样性丰富,两种分析手段结果较为一致,确定了大茬酿造过程中主要真菌为扣囊覆膜酵母、伞枝横梗霉和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解析豉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的酒丸、酒饼和发酵醪液的不同发酵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获得表征豉香型白酒酒丸、酒饼和发酵醪液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三类样本(酒丸、酒饼和发酵醪液)细菌共有29种,其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为优势菌群;真菌共有21种,其中酵母属(Saccharomyces)和毛霉属(Mucor)为优势菌属。在发酵醪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未培养微生物。酒丸和发酵醪液发酵开始时微生物数量较少,发酵后期微生物数量达到顶峰,酒饼则随着贮藏时间增加,微生物种类不断减少而趋于稳定。PCR-DGGE技术初步鉴定了部分代表性细菌和真菌的种属类群以及一些未培养微生物,比传统培养法更全面和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