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坳陷的主力储层,在大量露头剖面实测,砂体追踪与解剖以及密集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巴什基奇克组砂体骨架原型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储层建筑结构以及隔夹层特征,并分层次对砂体的物性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露头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巴什基奇克组露头储集岩主要为中粒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的杂基内溶蚀微孔为主,强-中等胶结、弱-中等溶蚀成岩相最为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存在着3种砂体成因类型:一是分布于该组二段的辫状三角洲平原砂质辫状河道砂体;二是分布于该组一段的辫状三角洲平原砾质辫状河道砂体;三是分布于该组三段的扇三角洲储集体。在储层砂体原型模型的基础上,将巴什基奇克组的储层建筑结构划分为6级层次界面和6级层次实体,储层骨架结构属于“积木式”。单砂体多呈板状和宽透镜状。与井下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相比,露头区砂体的粒度要粗一些,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要高一些,储集性能也要差一些。造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露头储层经历了表生成岩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坳陷的主力储层.通过实测露头剖面进行砂体追踪与解剖.建立了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体骨架原型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储层建筑结构以及不同类型砂体的物性分布规律;根据原型模型提供的信息.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采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了井间砂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典型的超深层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和阴极发光分析对裂缝内充填的碳酸盐脉体和孔隙内赋存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微区原位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缝碳酸盐流体性质、期次和来源等.研究结果表明:①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  相似文献   

5.
以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与鉴定为基础,辅以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油层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溶蚀作用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并剖析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发育多种溶蚀孔隙。储层经历多期溶蚀作用,依次为大气淡水表生淋滤溶蚀作用、有机酸溶蚀作用、微弱的碱性溶解作用和较弱的酸碱交替溶蚀作用,分别溶蚀早期碳酸盐胶结物、长石、不稳定岩屑和石英质组分等,形成粒间溶孔、溶蚀缝、超粒大孔隙、粒内溶孔等溶蚀孔隙。结合地层埋藏史、有机质发育史和构造演化史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DB气田多期溶蚀和烃类多期注入相匹配是形成现今高产气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和克拉苏构造带处于同一区域构造背景,发育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含气目的层系分别为侏罗系阿合组和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是造成勘探开发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系统开展阿合组与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对比,对2个构造带的勘探开发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利用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从储层沉积背景、储层基...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物源精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从岩石类型、构造属性、石英阴极发光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古流向等方面对该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进行了物源分析,并首次将陆源碳酸盐岩分布特征用于物源研究。研究认为:研究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物源分别来自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3个方向,即北部的天山、东南部的库鲁克塔格和西南部的温宿凸起,并在三大物源区的基础上划分出9个次级物源区。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储层是埋深超过6 km的超深层碎屑岩储层,其具有典型的孔缝型储层特征。裂缝的发育与分布是储层储集性能改善的重要因素。深层储层内裂缝体系下流体活动活跃,主要表现为多尺度、多组分、多期次的胶结充填效应,但有关流体的活动特征目前尚未有清晰的认识。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研究方法,结合碳、氧同位素实验分析与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针对研究区裂缝充填情况以及对裂缝充填物的期次分析,明确了克深地区不同井区的充填程度以及充填物的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具有两期方解石充填的特点,两期大规模流体迁移活动均发生在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中期。第1期发生在距今12.2~7.4 Ma,对应地层快速下降再缓慢抬升的过程;第2期发生在5.5~3.8 Ma,地层发生快速沉降,流体进入裂缝发生胶结充填效应。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东部古近系—白垩系储层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库车坳陷东部山前复杂构造区储层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埋深及构造应力等多种因素控制,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通过综合研究,首次建立起库车东部白垩系对比关系,明确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在库车东部广泛分布,受沉积微相及物源分布影响,储层物性具有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变好的趋势。刚性颗粒含量较高的储层预测有效埋深可以大于7000m。古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构造压实作用从造山带向盆地减弱。结合多种控制因素预测了有利储层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高志勇  周川闽  冯佳睿  吴昊  李雯 《石油学报》2016,37(8):996-1010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大面积厚层状砂体为塔里木油田重要的产气层段,厚层状砂岩的沉积环境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在厚层状砂岩中,普遍发育有褐色泥质砾石和少量粉细砂质砾石,明确与厚层砂岩相伴生的砂泥质砾石成因机制与沉积环境,可从全新角度来探讨大面积厚层状砂岩的沉积环境。通过野外露头与多口钻井的岩心观察,分析泥质砾石组成矿物成分及含量,将泥质砾石、粉细砂质砾石按照成分、形态及赋存状态(产状)进行了种类划分。依据砂泥质砾石成分判断其主要来自于厚层砂岩附近褐色粉砂质泥岩,进而采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发现在现代塔里木河(季节性曲流河)、赣江浅水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环境中,发育有泥质砾石沉积,并结合前人成果,综合类比分析后认为厚层砂岩中的砂泥质砾石具有同样的成因机制与发育环境。研究表明巴什基奇克组中的泥质砾石、砂质砾石为季节性河流及/或季节性河流浅水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受间歇湖水影响区)环境下的产物,即属于处于陆上、间歇有湖水影响的沉积环境下的产物,并非长时期处于“水下”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环境下的产物。砂泥质砾石的成因机制为:河道堤岸沙泥质垮塌、原地堆积而成;堤岸沙泥质垮塌后短距离搬运而成。受此启示,认为巴什基奇克组厚层砂岩主要发育于季节性河流以及季节性河流浅水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K1bs)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夹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其粒度以细—中粒为主,杂基为铁泥质和泥质(2%~10%),胶结物以方解石(3%~15%)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不含高岭石,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的孔隙组合为溶蚀孔—残余原生粒间孔,占储集空间总量的50%~90%,其次为微孔隙及构造缝,总体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综合分析了该储层的岩性特征、古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后认为:阶段性地前陆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对沉积旋回性、水体盐度变化及物源区距离变化的控制至关重要;构造活跃期扇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差分选中—粗砂岩,近源快速堆积下的高岩屑含量、干旱咸湖下的高碳酸盐胶结、早成岩期相对深埋—后期持续快速深埋压实作用,是特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成因;高产能储层的发育是构造平缓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好分选中—细砂岩、早期表生溶蚀及弱碳酸盐胶结作用、晚期构造破裂的复合作用、叠加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之一。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机理是制约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因此依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物性参数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库车坳陷克深井区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组合特征以及有效储层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高能沉积微相的叠合控制着有效储层的分布;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裂缝的组合成为储层质量改善的主控因素;在异常高压和膏盐层的配合下,储层储集物性进一步保持和改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以及构造运动等多因素综合控制着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有效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扩大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储层的勘探成果,明确储层的形成机理,基于钻井、录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和物性分析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和秋里塔格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对比研究。秋里塔格地区白垩系储层粒级粗、长石含量低、岩屑含量高(以沉积岩岩屑为主);填隙物含量略低、杂基含量高、胶结物含量低;物性相对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具有排驱压力较高、孔喉半径中—小、细—微细喉的特征;压实作用中等,胶结作用中等,溶蚀作用较强,有利于储层孔隙的保存。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层粒级细,以中、细砂岩为主,长石含量高,岩屑含量低,少量沉积岩岩屑;填隙物总量略高,杂基含量低,胶结致密;面孔率普遍较低,微裂缝普遍;物性差,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具有排驱压力高、孔喉半径特小、微细喉的特征;压实作用强、胶结致密、溶蚀作用弱,裂缝对储层孔隙的贡献有限,却大大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露头剖面的精细描述为基础,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特征、成因及其与沉积体系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关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一个不完全对称型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3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基本类型,可识别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不同的沉积区及沉积演化的不同阶段,其类型和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丰富的野外露头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表自然伽马测量、元素(Fe,Ca,Mg,B)分析及井下数据,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露头剖面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三段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什基奇克组三段发育3个特征明显的岩性段,其下部为两期厚层褐灰色中、细砂岩-棕褐色厚层泥岩旋回;中部为大套厚层褐色、褐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红褐色泥岩;上部为褐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与红褐色泥岩互层。地表自然伽马值范围为5 ~ 40 API,以齿化钟形和箱形夹齿化平直段为主,这些曲线形态可以较好地与井下进行对比。Fe3+和Fe2+含量、Ca/Mg含量比及B元素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趋势表明地层旋回特征十分明显,巴什基奇克组古水体经历了浅—深—浅—深—浅—深—浅的变化过程。巴什基奇克组三段长周期旋回界面在野外露头区易于识别对比,根据露头岩性、颜色和层理构造等特征可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和“向上变深再变浅的近对称”两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结合自然伽马曲线特征和元素分析可以明确中期旋回。基于此方法,露头剖面巴什基奇克组三段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四级层序),6个短期旋回(五级层序),部分剖面缺少1个短期旋回。与更加靠近湖盆中心的钻井相比,露头区往往少发育1个中期旋回和4个短期旋回。露头区MSC1,MSC2与MSC3中期旋回分别对应于井下MSC2,MSC3和MSC4中期旋回,其砂体与泥岩隔夹层具有较为相似的规律。研究成果有利于库车坳陷北部气区优质储层的追踪对比和预测,可以高效指导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6.
库车坳陷东段不同构造带几何学变形特征和演化过程有所差异,依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坳陷东段吐格尔明和东秋里塔格2个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结合生长地层特征和区域动力环境的转变讨论2个不同构造带的差异演化过程,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吐格尔明构造带为在古生代凸起和基底断裂基础上经后期构造活动改造而发育的断裂上盘断隆背斜,盐构造发育较少,整体上表现为均一构造变形;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主要构造变形发生在新近纪以来,盐构造较为发育,分层收缩构造变形特征显著。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各构造带遭受的应力、先存构造和盐岩沉积厚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克深9气藏主力产气层巴什基奇克组(K1bs)储层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基质低孔低渗但裂缝发育等特征,储层岩性为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偏高;储层物性差,属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破碎作用等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目前正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其中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内原生孔隙减少的最重要原因,早成岩期的碱性胶结作用是储层胶结致密的主要原因,表生成岩期大气淡水的淋虑作用下的溶蚀作用和喜山期的构造破碎作用对储层性能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是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压高温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基质低孔特低渗,裂缝是最主要的渗流通道,气藏产能平面分布差异大、高效开发井布署难等问题是制约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在气藏地质特征、断裂裂缝系统、基质物性、储层微观结构和气水关系分布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地应力研究,从多个角度系统解剖了主力产气区克深2区块高效井和低效井的差别,揭示了产能的主控地质因素和钻完井因素,提出了高效井布署、实施及开发合理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井筒及井周裂缝发育程度、产状、有效性、储层力学特征、气柱高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制约气井产能的先天地质因素;井周断层、裂缝、隔夹层、气水分布、投产井段及由此制定的合理开发技术政策是制约长期高产、稳产的核心因素;完钻井深、完井投产井段、射孔段优化和储层改造工艺是否合理,也是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同时,基质储层物性及孔喉特征对产能也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高部位集中布井是实现该类气藏高效开发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库车拗陷巴什基奇克组为扇三角洲沉积 ,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泥石流、辨状河道和漫流 3种微相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辨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和近端前缘席状砂和远端前缘席状砂 5种微相 ;不同微相储层的物性不同 ,以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辨状分流河道、近端前缘席状砂微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原位定量分析与统计储层孔隙的毫米-微米-纳米级孔径、喉径等参数,是现阶段深层储层储集空间评价及预测的重要方法与内容。结合铸体薄片分析技术,对14口井40余块储层样品开展了QEMSCAN扫描电镜矿物原位定量评价分析、聚焦电子-离子双束扫描电镜(FIB-SEM)分析以及SEM图像大面积扫描与合成分析,发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和克深等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的粒间孔隙内有大量的岩盐与盐泥胶结物,岩盐多呈晶粒状集合体分布于颗粒之间。储集层发育碱性成岩环境下的岩盐-白云石-硬石膏胶结物组合和方解石-岩盐胶结物组合。储层微观孔喉组合在平面上具有"分段分带"的特征,并划分出5种类型。统计表明,孔隙直径十分关键,可能对气层、差气层或干层的性质有较重要影响,而隙和喉道的影响相对孔径要弱。这种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初步实现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的原位定量测定,为深层储集空间精细表征与天然气增产提供一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