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三峡枢纽冲沙隧洞和冲沙闸下泄水流为底流水跃多级消能情况时,隧洞洞身水面线和消力池导墙水面线、升船机和船闸航道及下游总航道的流速分布及水流形态。提出了消力池的合适高度,以及隧洞加高、陡坡曲面加肥等建议。并通过工程类比评述了航道冲沙效果。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坝区水文泥沙和航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以来,坝前推移质较大幅度减少;近坝地形在枢纽运行初期演变剧烈,后期相对稳定;三江航道淤积部位主要在口门区,尽管三江航道存在在口门区的回流和下引航道的水体往复流,但通航水流条件仍然较好;大江上引航道经整治,水流条件有明显改善,航道内泥沙淤积有多、快、粗的特征,下引航道枯水走沙效果明显,能有效保持航深。运用“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原则在大江和三江航道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葛溯坝水利枢纽自1981年7月二、三江工程开始发挥效益以来。运行情况基本正常。到今年9月底,二江电厂已发电218亿度,成为华中地区主力电厂,年发电量已冠全国水电站之首;三江的两座巨型船闸,过闸货运量已达1917万吨,年过闸货运量已大大超过建坝前的最好水平。工程效益非常显著。最近,二、三江工程和水轮发电机组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葛洲坝二期工程进展迅速。大江工程的三大建筑物—电厂、船闸、冲沙闸已基本建成。大江电厂,其规模比二江电厂几乎要大一倍。计划装14台12.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175万千瓦,高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大江冲砂闸的任务是泄洪、拉砂和控制三江和大江上游航道进口处的流速,当二江泄水闸检修时,水从大江冲砂闸下泄。工程布置见附图。护坦结构:一级池内采用封闭排水型式;二级池采用暗排水型式;护固段采用明排水型式。  相似文献   

5.
三峡引航道冲沙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军 《水利学报》1999,30(10):0023-0029
本文讨论了三峡引航道的冲沙方式和提高冲沙效率的措施。建议在冲沙闸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流量为1500m3/s的竖井式冲沙隧洞,同时,通过航道维护手段,控制冲沙水流,提高效率。建议三峡工程采用4000m3/s冲沙流量;汛期和汛末两次冲沙,分别冲刷上游和下游引航道,必要时小幅度降低三峡和葛洲坝库水位帮助增加冲沙效率,在航道边角和口门外,采取挖泥方式清除剩余淤积。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工程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通过修建一期围堰,形成二、三江基坑,将水流引向大江主河道,在围堰保护下修建左岸土石坝、三江航道、2号和3号船闸、三江冲砂闸、二江电厂、二江泄水闸以及混凝土纵向围堰等。二期工程则将大江主河道截断,迫使江水从二江泄水闸下泄,修建二期围堰,一面蓄水通  相似文献   

7.
漠阳江双捷拦河闸重建工程设计初拟方案将拦河闸分为冲沙闸、节制闸和泄洪闸等三种闸型,各类闸型的下游消能工布置不同.通过该工程水工模型试验,优化了拦河闸各类闸型的下游消能工体型,对拦河闸各类闸型的下游消能工平面布置进行了比较和合理性分析,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葛洲坝水利枢纽布置了三江、大江两线航道。三江航道在第一期施工期内建成,大江截流后,上游水位抬高到58米高程时开始通航。在第二期施工内,为长江水运进出川江的唯一通道。大江航道建成后,三江航道仍是主航线,故三江航道对长江的水运至为重要。三江航道设计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本文只简介下列几个问题:线路位置的选择,航道的防淤和冲淤问题,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问题和对黄柏河的水沙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葛洲坝工程自大江截流之日至工程试运行。进行了较全面的水力学原型观测工作。连续5年多在汛期进行了各级流量下的二江泄水闸和三江冲砂闸的观测工作;在枯水季节做了排沙底孔、上下游航道和船闸的原型观测工作.1986年汛期对投入试运行的大江电厂排沙洞和排沙底孔进行了原型观测。本对所进行的观测设计、观测技术改进及资料分析。以及主要观测成果和经验教训作简要介绍.旨在为监测大坝安全、验证设计、模型试验和修改运行调度规程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分期施工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 基本情况 大沽河枢纽位于胶州市李哥庄镇,具有输水、引水及交通等功能。输水用倒虹穿越大沽河,为引大沽河水,在倒虹顶部附设拦河闸、冲沙闸,并设引水闸。 自1989年大沽河枢纽建成运行以来,消能工程遭受三次较大的破坏,先后投入三百多万元进行维修加固。2 拦河闸消能工破坏情况及原因 初步分析2.1 1990年汛期破坏情况2.1.1 冲沙闸后有二次水跃现象,此外左岸海漫以下长132m浆砌块石护岸基础冲毁。破坏原因:一是设计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来对千河冯家山水库的排沙观测及试验研究表明 ,利用异重流及蓄洪排沙可以减缓水库淤积 ,提高排沙效率 ,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2.
韩晓维  王斌 《人民长江》2018,49(7):91-95
滨海水闸冲刷条件较差,不仅存在常规水闸低Fr数消能难的特点,还存在闸下基础稳定性及抗冲能力较差,闸下水位随潮涨潮落变动等特点,且其下游水域开阔,冲刷特性较常规水闸更为复杂。根据多年来模型试验成果,针对滨海水闸冲刷特征,从水流流态、扩散角及紊动切应力等多方面系统分析了闸下冲刷机理。研究表明:滨海水闸出闸水流平面上存在主流和副流两部分,在冲刷特征上可分为主流冲刷及副流冲刷,其中副流冲刷是引起滨海水闸冲刷破坏的主要因素。主流冲刷可分为缓流冲刷与急流冲刷,符合二元冲刷基本特征。副流冲刷则以回流淘刷为主,冲刷形态受水流扩散角、回流及回流挤压、紊动切应力三方面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制定闸下防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土山拦河闸模型试验为依据,分析不同流量、不同调度方式下的流态和流速分布,拟定了考虑下游消能防冲的闸门调度运行方案,并由系列模型试验资料绘制了闸门调度运行曲线图。以河床和岸坡的冲刷状态和流速为指标,通过动床试验验证了拟定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福建数座河口水闸发生剧烈淘刷,闸上游和下游的最大冲刷深度达到闸室高度的0.5~1.2倍,且屡修屡毁。有的水闸经多次除险加固后,不得不再花巨资重建。通过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揭示了河口水闸下游水位因受东海大潮差海潮影响发生剧烈波动时的变化规律,发现了水闸泄流过程中的间歇性淹没及非常工况甚至出现逆流的独特流动现象,给出了典型日孔流及堰流泄流能力动态变化过程线,分析了消能工变化对闸址水流结构的显著影响,并对水闸水毁修复前后闸下冲刷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水闸修复前闸下涨急最高水位4.53 m,修复后下降0.67 m,水闸修复后逆流现象减弱。修复后首次水跃位置往上游移动了35 m,平均水跃高度下降47.46%,闸后及二级池末端最大流速2.27 m/s和0.08 m/s,较修复前分别下降了40.58%和96.48%。常遇泄流条件下,水闸的淹没度和泄流能力呈现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当西溪水闸62#先启孔全开,上游保持正常高水位3.2 m,下游为最低潮位-0.72 m时,修复后最大冲刷深度减少64.48%,消能防冲效果十分明显。研究成果对河口水闸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首部泄洪闸、冲沙闸进行渗流稳定分析,计算出通过闸室底板总的渗水量,分析了基础及出口段产生渗透破坏的可能,并提出了合理、可靠的防渗设计方案,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为工程上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断面及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手段对塘角分洪闸消能防冲问题进行了研究,限于当时国内外资料与水平的不足,认为该闸鼻坎脚受水流严重淘刷的原因,可能是原面流消能工设计不当,鼻坎长度过短,鼻坎高程偏低.反弧半径偏小,挑角偏小,故对出门水流无法起到导向作用,导致流态不稳,反复出现回底流,还有就是闸门管理运用的不当,闸后产生强烈回流。经过对比试验,提出了三种修改方案及闸门合理运用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库的消能设施是消减和扩散水闸下泄水流能量,预防下游发生严重冲刷,提升水闸安全的重要设施。对于水电站泄水能力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水电站本身还是对于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对水库泄水槽中消力池进行消能改造的措施,以某水利枢纽工程为例,从特殊到一般,总结了泄水槽中消力池的效能改造。事实证明,这对于增强水闸下泄水流能力以及水电站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建造了长达800m的全沙试验模型。模型范围包括长江和嘉陵江约200km的天然河段。进行了清水、浑水验证以及蓄水位高程为175、180和156m的长系列模型试验。明确了各蓄水位方案下变动回水区河段的冲淤规律、泥沙淤积对该区航道和沿江港口的影响。为三峡工程的技术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低水头水利枢纽泄水闸闸前冲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水头水利枢纽坝前附近的冲刷问题,建立了用于研究闸前三元流的泄水闸物理及数学模型,利用动床物理模型观测了闸前冲坑发展过程,然后采用定床物理模型和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闸前冲刷初始时刻、中期时刻及稳定时刻的三维流场.结果表明:冲刷初期水流受挡水闸阻水作用,在闸前近壁区水流下潜形成漩涡,闸前呈现复杂的三元流流态,从而造成闸...  相似文献   

20.
水闸工程作为防洪保安、调控水资源的重要设施,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规范水闸安全监测、掌握水闸运行性态、评价施工质量、反馈设计指标、降低失事风险等,有必要编制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并对其关键要素进行研究。为此,规范编制组通过相关规范规程等技术资料梳理、典型水闸安全监测现状调研,以及与水闸运行管理人员座谈等,研究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在水闸主要结构病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水闸监测项目主要包括闸墩及翼墙变形、闸基扬压力及侧向绕渗、基础沉降及闸墩倾斜、上下游水位及冲刷等,测点布置要能反映水闸运行性态。同时,结合典型水闸缺陷处理实例,针对水闸上下游水位变化频繁、地质条件差等特点,提出了水闸安全监测资料整编分析的关键要素。在对比分析了与混凝土坝、土石坝等建筑物监测技术规范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编制了水利行业标准《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7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