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粒度不均一离子交换剂与水溶液中离子之间,在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联合控制反应速度时的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导出了在各种不同半径交换剂上的交换度的解析表达式,并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前人及文献[5]所得的解析表达式,可纳入本文所导出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用三种模型处理二元离子交换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章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交换剂,用三颈瓶法研究了H^+-UO2^2+离子交换反应动力学,分别用三种动力学模型处理实验数据,计算了扩散系数并用动边界模型计算了化学反应速度常数,讨论了化学反应影响交换速度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延迟扩散的观点,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动力学曲线和计算机模型拟结果的分析,证明用动边界模型处理该交换反应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在应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化学分离时,树脂的粒度大小和均匀程度,对分离效率有很大影响。树脂越细越均匀,反应平衡时间越短,得到的流洗曲线越陡峭;反之亦然。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如果离子交换反应的速度是粒内扩散速度所控制,那么粒内扩散常数与树脂颗粒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如果是由液膜扩散速度所控制,则液膜扩散常数与其半径  相似文献   

4.
前文已经导出粒度不均一交换剂的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的速度方程。当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联合控制反应速度时,第i种半径的交换剂上的交换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螯合剂DTPA或NTA存在下,Eu(Ⅲ)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水溶液之间的异相同位素交换反应的速度和机理。按照新的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联合控制交换速度的理论方程,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以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了粒内自扩散系数和动力学参数,并  相似文献   

6.
在隔开两个盐溶液的离子交换膜中所发生的迁移过程,人们是很感兴趣的。而离子交换膜中的扩散系数和依附在交换膜表面的液膜厚度,则是研究这种迁移过程的最重要的参数。 当用一离子交换膜将两个组成相同而其中之一用示踪原子标记的稀溶液隔开时,将发生同位素扩散穿过此离子交换膜的现象。因为该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不存在活度系数、电势和压力等的梯度,也没有对流现象发生。随着时间增加,起始为非放射性的溶液中出现放射性,并且放射性强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7.
亚铁氰化钾钛对铯交换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在硝酸介质中亚铁氰化钾钛对Cs~+的离子交换机理,温度、搅拌速度和粒度对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模拟高放废液中主要阳离子对Cs~+离子交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的铯溶液中,离子交换反应在Cs~+与K~+之间进行,当铯浓度较高时,部分TiO~(2+)、H~+参与交换;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离子交换受膜扩散和粒内扩散联合控制,而在较高的搅拌速度下,离子交换主要受粒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Na^+-UO2^2+二元离子交换体系中树脂体积发生变化时的动边界模型数学表达式;探讨了不同实验条件下Na^+-UO2^2+离子交换反应机理,计算了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用此模型处理该体系的交换反应动力学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Na ̄+-UO ̄(2+)_2二元离子交换体系中树脂体积发生变化时的动边界模型数学表达式;探讨了不同实验条件下Na ̄+-UO ̄(2+)_2离子交换反应机理,计算了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用此模型处理该体系的交换反应动力学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国产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以动态实验方法测定了UO_2~(2+)-Na~+-H~+三元离子交换的平衡数据,并将UO_2~(2+)-Na~+-H~+三元离子交换体系中,任何两种离子的平衡数据与相应的UO_2~(2+)-H~+、UO_2~(2+)-Na~+及Na~+-H~+纯二元交换体系中的平衡数据作了比较。此外,还利用这三对离子的二元交换平衡数据推算了相应的三元交换的平衡数据。推算结果令人满意。对于多元离子交换反应的热力学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核电厂一回路水的净化广泛采用离子交换技术。针对核电厂离子交换树脂应用中两个需迫切关注的指标(工作交换容量与去污因子)开展实验研究。首先选取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中的典型离子Cs+、Co2+、Sr2+、Ca2+、Li+等配制模拟水样;然后针对不同型号的凝胶型树脂(IX-1,IX-2,IX-3)、不同离子浓度的进水进行动态穿透实验。结果表明:(1)在进水离子质量浓度为10-6级别时,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可利用至全体积交换容量的80%以上,且进水中离子浓度越高,可利用的工作交换容量比例也越大。(2)不同的交联度对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存在较明显的影响。(3)相较于单台树脂床,串联床的去污因子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美国《化学工程》1983年12月26日第51页报道】美国道化学公司已生产出一种粒度均匀的新离子交换树脂,即所谓道韦克斯单球树脂。该公司说,颗粒粒度均匀的树脂能提高混合床(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床)离子交换设备的有效离子交换容量。这种树脂在价格上可与普通型树脂竞争。离子交换树脂运转一个周期后必须进行  相似文献   

13.
反应堆内试验压水回路在运行期间曾发生燃料元件破损,离子交换树脂柱投入净化的600小时之内,回路水的 pH 值能自动控制在9.5—10.5范围,去污因子从45降到6。对树脂柱分七段取样,混合树脂经丙酮-四氯化碳体系分离,分别测定阳、阴树脂的剩余交换容量和可恢复交换容量;测定阳树脂淋洗液中锂、铁和氨,并作光谱分析;测定阴树脂淋洗液中碳酸根、碳酸氢根、硫酸根和氯离子;对裂变产物碘-131和铯-137作放射化学分析。各种测量数据从交换柱顶到柱底呈均一分布,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柱已失效。  相似文献   

14.
【美国《工程与采矿杂志》1984年2月第16页报道】在内格夫的以色列研究中心的科学工作者们已发展用离子交换(IX)方法从湿法磷酸中提取铀。这种方法比目前应用液-液溶剂萃取(SX)法从湿法磷酸中提取铀便宜得多。基本流程包括在离子交换树脂床中选择性地吸附磷酸中已被还原的U~(4+)离子。然后用碳酸铵淋洗树脂床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亚铁氰化钛钾离子交换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亚铁氰化钛钾(KTiFC)交换剂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及颗粒内部孔径的分布规律,并测定了硝酸铯酸性溶液中铯的分配比,建立了有限浴条件下KTiFC离子交换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交换反应主要发生在交换剂颗粒外层,反应可以近似认为层进行机理控制模型。该离子交换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具有空间和时间分辨的边界旋转诊断(ERD)已在EAST装置上研制完成,经调试已投入EAST实验研究中。多道光纤的观测视线已进行位置标定,经过分析,每道光纤所能耦合的离子辐射通量可表述为解析形式的弦积分量。使用卤素气体标准灯对光谱仪进行了波长标定,并确定了仪器响应函数。ERD可提供边界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是研究C、O、Li、N、He、Ar等离子在可见光波段辐射的有效工具。通过对CIII谱线的分析,得到了边界离子温度和边界旋转速度的初步实验结果,环向ERD初步实验结果表明ERD测量边界杂质离子温度及旋转速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铀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铀同位素与一般化学交换法一样都包括以下三个过程的循环: 1.两种铀化合物的形成; 2.在这两种化合物中间~(235)U和~(233)U 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并实现同位素的不等机率分配; 3.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的两种铀化合物的两相分离。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铀同位素与一般化学交换法不同之处仅在于两相分离过程是在一种特殊的离子交换色谱体系中进行的。这种色谱柱上的一个塔板相当于一个分离单级。由此可见,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铀同位素仅是化学交换法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本文在介绍离子交换法时,常常涉及到一般化学交换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001×20高交联度离子交换树脂上Ca~(2+)-Li~+和H~+-Li~+的交换平衡,用BrΦnsted-Guggenheim-Scatchard方程式和Gaines-Thomas公式分别计算了修正选择系数和合理平衡常数,得到该两对离子的合理平衡常数分别为63和1.66。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α-磷酸锆两种不同晶型的无机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方法。用PH滴定法测定a-ZrP和r-ZrP对Na^+的总交换容量分别为8.80和3.80mmol/g.a-ZrP和γ-ZrP与UO^2+2的离子交换实验表明:UO^2+2离子在a-ZrP晶体中的交换反应是可逆的,且分配系数较大,但随溶液酸度的增大而降低;r-ZrP则可用于强酸性介质中铀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流洗色谱法研究了丙二酸和其他有机酸组成的混合有机酸对铀酰离子在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加速传质作用。发现随着羟基羧酸-丙二酸的混合比增加,铀流洗峰的移动速度增加,延迟时间减小。这一结果以柠檬酸-丙二酸混合酸作用最为明显,双配位酸组成的混合酸对两者影响较小,并对实验结果作了探讨性的解释。此外,从离子交换正、逆反应的扩散机制的不同,阐述了流洗色谱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