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多数据中心基于流量感知的DDoS攻击消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数据中心DDoS攻击频发,现有攻击消除方式虽能阻拦攻击流量,但难以避免对合法流量的干扰。在服务功能链的基础上结合流量感知技术,提出一种针对多数据中心的DDoS攻击消除策略。通过在数据中心入口部署感知组件,感知异常流量并与控制器交互,将DDoS攻击消除工作放在数据中心外的清洗域,避免干扰合法流量。同时在清洗域提出一种负载均衡算法,为多数据中心提供足够的处理能力。最后搭建原型系统,通过实验对比验证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沈学利  申杰 《计算机应用》2015,35(6):1705-1709
针对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对于网络的严重威胁问题,提出基于自治系统(AS)与动态概率包标记(DPPM)的DDoS攻击溯源优化方法。在该方法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包标记方案,该方案设置两套标记,分别作为域标记和路由标记,用作域间溯源和域内溯源。域标记和路由标记过程同时进行,标记过程采用动态包标记的方法。最后,通过域间和域内的路径重构实现对攻击节点的快速溯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高效、可行的,能为DDoS攻击的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种用于实时追踪DDoS攻击源的分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因特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DDoS攻击事件,而且这些攻击事件大多数都是利用“地址欺骗(IP Spoofing)”的攻击手段,因此DDoS攻击源追踪问题已成为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步追踪攻击源的新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首先由基于自治域系统(AS)的概率标记算法(ASPPM)将攻击源确定在某些AS中,然后在AS自治域范围内再使用随机数标记算法(RNPM)精确定位攻击源位置.与其它DDoS攻击源追踪算法比较,该分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路径计算负荷小以及较低的误报率等特点,非常适合实现对DDoS攻击的实时追踪.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Hurst参数的SYN Flooding攻击实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芬  王佳佳  殷新春  黄皓 《计算机科学》2008,35(12):109-113
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源端DDoS攻击检测的有效方法.基于Bloom Filter技术提取网络数据包中新的可疑源IP地址出现的次数,然后使用实时在线VTP方法进行异常检测,不仅能够实时检测出DDoS攻击的存在,而且能够避免因为网络数据流量的正常突变引起的误报.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还能够发现大流量背景下,攻击流量没有引起整个网络流量显著变化的DDoS攻击.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DDoS防御方法大多是针对传统IPv4网络提出的,而且它们的防御实时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IPv6环境下实时防御DDoS的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首先在受害者自治系统内建立决策判据树,然后依据决策判据1和2对该树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发现攻击,就发送过滤消息通知有关实体在受害端和源端一起对攻击包进行过滤,从而保护受害者。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在秒钟数量级检测到攻击并且对攻击包进行过滤,能有效地防范多个DDoS攻击源。另外,该方法还能准确地区分攻击流和高业务流,可以在不恢复攻击路径的情况下直接追踪到攻击源所在的自治系统(甚至是子网)。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严重威胁网络安全,现有DDoS防御方法存在被攻击时防御能力不足,无攻击时能力浪费问题。通过在发生DDoS攻击时,通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将已发现的攻击元组流量在网络中短暂丢弃的方式,可以在保证DDoS防御的前提下,显著减少防御能力部署。仿真实验表明,对已知的攻击元组流量丢弃合理的时长,即可在仅检测0. 55%攻击流量的前提下,阻止99. 9%的攻击流量。同时,合法流量只有2%因误判被阻塞,防护对象的负载相对正常情况下仅上升1. 77%。  相似文献   

7.
根据应用层DDoS攻击和正常网络流量在特征上的不同,提出一种基于流量分析的应用层DDoS攻击检测方法,通过对源IP地址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识别应用层DDoS攻击.同时,针对DDoS攻击流量和突发流量的相似性,在识别DDoS攻击的同时,能够正确区分突发流量,减少误报和漏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DDoS的攻击原理,提出了基于源端的DDoS攻击的检测和防御技术,详细讨论了此技术的构架及其关键技术乳检测源端是否发出攻击流技术、防御技术即在源头截断攻击流,通过如检测源端是否发出攻击流技术、防御技术即在源头截断攻击流,通过具体的实验确定流量检测中的闽值。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给Internet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目前已提出的各种防御机制都无法有效解决DDoS攻击报文特征随机变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从源端网络检测和防御制方法阻止DDoS攻击。仿真测试表明,该方法的防御效果显著优于被攻击端防御方法,减少DDoS攻击对于正常网络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速率限制的源端网络DDoS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给Internet网络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已提出的各种防御机制都无法有效解决DDoS攻击报文特征随机变化的问题。文章提出一个从源端网络检测和防御DDoS的机制。该机制结合网路流的对称性和Patricia树的汇聚方法检测DDoS攻击,并利用速率限制方法阻止DDoS攻击。仿真测试表明,该方法的防御效果显著优于被攻击端防御方法,减少DDoS攻击对正常网络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全局流量异常特征的DDoS攻击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的隐蔽性和分布式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网络的DDoS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只对单条链路或者受害者网络进行检测的方式不同,该方法对营运商网络中的OD流进行检测。该方法首先求得网络的流量矩阵,利用多条链路中攻击流的相关特性,使用K L变换将流量矩阵分解为正常和异常流量空间,分析异常空间流量的相关特征,从而检测出攻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DDoS攻击的检测更准确、更快速,有利于DDoS攻击的早期检测与防御。  相似文献   

12.
传统软件定义网络(SDN)中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检测方法需要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进行频繁通信,这会导致显著的开销和延迟,而目前可编程数据平面由于语法无法实现复杂检测算法,难以保证较高检测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协议无关报文处理(P4)可编程数据平面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基于P4改进的信息熵进行初检,判断是否有可疑流量发生;然后再利用P4提取特征只需微秒级时长的优势,提取可疑流量的六元组特征导入数据标准化—深度神经网络(data standardization-deep neural network,DS-DNN)复检模块,判断其是否为DDoS攻击流量;最后,模拟真实环境对该方法的各项评估指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SDN环境下的DDoS攻击,在保证较高检测率与准确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误报率,并将检测时长缩短至毫秒级别。  相似文献   

13.
李晓宁 《计算机应用》2005,25(7):1531-1534
提出了一种基于汇聚流回推的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tvice)综合防御方案。此方案对本地路由器上的汇聚流及其上游汇聚流回推树上第n层路由器上的汇聚流进行分布限速,以达到抵御DDoS攻击的目的。给出了汇聚流限流算法和回推汇聚流所需的反向汇聚流往返树的构建算法。汇聚流限流算法旨在最大限度地限制DDoS流,同时保护正常的用户流。反向汇聚流往返树的构建算法通过动态地探测高流量的汇聚流路径,将自动生成回推汇聚流所需的反向汇聚流往返树。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自治系统协同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追踪算法.在该算法中,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把所在的AS信息以一定的概率对经过的数据包进行标记,受害者可通过数据包中所标记的路径信息重构出攻击路径,从而追踪到攻击源.带认证的标记方法有效地防止了攻击者伪造和篡改数据包中的路径信息.与其它追踪算法相比,该算法实现了快速实时追踪攻击源,有效地抑制了攻击流进入其它的网络,及时缓减了攻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物联网(IoT)设备众多、分布广泛且所处环境复杂,相较于传统网络更容易遭受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软件定义物联网(SD-IoT)架构下基于均分取值区间长度-K均值(ELVR-Kmeans)算法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首先,利用SD-IoT控制器的集中控制特性通过获取OpenFlow交换机的流表,分析SD-IoT环境下DDoS攻击流量的特性,提取出与DDoS攻击相关的七元组特征;然后,使用ELVR-Kmeans算法对所获取的流表进行分类,以检测是否有DDoS攻击发生;最后,搭建仿真实验环境,对该方法的检测率、准确率和错误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SD-IoT环境中的DDoS攻击,检测率和准确率分别达到96.43%和98.71%,错误率为1.29%。  相似文献   

16.
Proposes a coordinated defense scheme of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 network attacks, based on the backward-propagation, on-off control strategy. When a DDoS attack is in effect,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malicious packet streams are routed to the victim in a short time, making it a hot spot. A similar problem has been observed in multiprocessor systems, where a hot spot is formed when a large number of processors access simultaneously shared variables in the same memory module. Despite the similar terminologies used here, solutions for multiprocessor hot spot problems cannot be applied to that in the Internet, because the hot traffic in DDoS may only represen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Internet traffic, and the attack strategies on the Internet are far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that in the multiprocessor systems. The performance impact on the hot spot is related to the total hot packet rate that can be tolerated by the victim. We present a backward pressure propagation, feedback control scheme to defend DDoS attacks. We use a generic network model to analyze the dynamics of network traffic, and develop the algorithms for rate-based and queue-length-based feedback control. We show a simple design to implement our control scheme on a practical switch queue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流量统计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肖斌  芦康俊  王理  卢建芝  李鸥 《计算机工程》2004,30(22):127-128,183
介绍的方法可使网络设备检测出并消除DDOS攻击。通过进出受害者或攻击者数据包流量显著的不平衡特性,网络设备可以检测出DDOS攻击。采用此方法的网络设备维护一个针对在线数据包的多层树,通过它监视数据包的流量特性。  相似文献   

18.
Creating defenses against flooding-based, 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 (DDoS) attacks requires real-time monitoring of network-wide traffic to obtain timely and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Unfortunately,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network-wide traffic for suspicious activities presents difficult challenges because attacks may arise anywhere at any time and because attackers constantly modify attack dynamics to evade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early attack detection. Using only a few observation points, our proposed method can monitor the macroscopic effect of DDoS flooding attacks. We show that such macroscopic-level monitoring might be used to capture shifts in spatial-temporal traffic patterns caused by various DDoS attacks and then to inform more detailed detection systems about where and when a DDoS attack possibly arises in transit or source networks. We also show that such monitoring enables DDoS attack detection without any traffic observation in the victim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