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砂体和断层是泌阳凹陷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砂体与断层匹配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砂体单因素输导体系发育于凹陷南部.以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为特征;断层单因素输导体系主要由东、南部边界断层构成.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砂体一断层复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北部,受断层性质、断面产状、形成时期、以及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匹配关系的影响。油气输导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油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南部以各类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最为发育,南部边界断裂附近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北部斜坡带发育复杂的断鼻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泌阳凹陷中心成熟区与西北部和南部的重油,正常原油的分别对比和重油与凹陷内原油亲缘关系的追踪,探讨了该研究区重油的源岩问题。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油气输导体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输导体系是连接源岩与圈闭的运移通道所组成的输导网络。应用有关理论.根据主控因素。将泌阳凹陷油气输导体系模式划分为双河一赵凹一安棚连通砂岩输导体系、北部斜坡断阶式输导体系、边界主干断裂输导体系、井楼砂岩一不整合面输导体系.并对这4类输导体系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5.
6.
石油运移是盆地演化中的历史事件,整个运移过程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可能重演,若能找到该过程留下的原始流体样品就有可能详细而准确地研究和恢复地下石油运移的整个过程.因此,伴随石油运移在储集层或运载层中形成的自生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包括盐水溶液和有机包裹体)可以为研究油气运移提供一定的信息.本文通过对泌阳凹陷四期成岩自生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子矿物、盐度和有机组分的研究,对泌阳凹陷油气的运移、成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的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际生产资料表明,泌阳凹陷内断层封闭形式已发现有油-油、油-水邻接等八种形式,封闭机理有断面封闭、对盘岩层封闭和孔隙流体压力封闭。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同生正断层在活动期是流体的渗流通道;第二,断层活动改变了两盘地层的邻接状态。根据对凹陷内几个主要油田的断层研究分析,断层的封闭能力和特征主要与断层规模(断距大小)、两盘地层邻接状态、产状、埋藏深度、流体性质和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流体势场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泌阳凹陷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并分析了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研究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体势场及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成藏关键期(廖庄组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并以构造油藏为主;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以原生型岩性油气藏为主,也是本区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川西坳陷是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生气中心,由于其超致密、超埋深、超压及圈闭形成历史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极高。文章分析了川西上三叠统油气的运移相态及油气疏导条件,据天然气样品碳同位素和轻烃指纹分析,天然气运移相态有油溶相、水溶相和游离相3种;油气运移疏导条件也较有利,在致密化之前还存在厚大的孔隙性砂岩,与烃源岩沟通的断裂系统及流体增压形成的微缝是良好的运移通道,流体低势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带。应用BASINS 4.5盆地模拟软件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进行了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运移史模拟,进行了流体势计算,盆地模拟结果表明中坝印支期古隆起,绵竹—丰谷、平落坝—新津燕山期古隆起,在上三叠统烃源岩生排烃主要时期,始终处于流体低势区,是有利的天然气运移指向带,与现今勘探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12.
辽河坳陷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辽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丰度很高的一个断陷,发育各种类型的沉积合体系和它们的组合类型,以缓坡瓣状河三角洲、陡坡扇三角洲和缓坡远岸水下扇、陡坡近岸水下扇含油性最佳;在各类沉积体系中,按含油丰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瓣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缓坡水下扇、陡坡水下扇,曲流河三角洲,滩坝和河流,该坳陷经过30年的勘探,开发,已建成中国第三大油田。80年代以来,在其淮海地区,陡上各凹陷的深层和古潜山的油气勘 相似文献
13.
�Ӽ���ض������������˾�ģ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吉盆地是吉林省东部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大拉子组一、二段为天然气的区域性盖层,盖层的排替压力在11~13MPa范围内,属强封闭能力盖层。研究区断层发育,断层在大一、二段内封闭性好,在下白垩统铜佛寺组内封闭性差;边界断层封闭性差,盆地内部断层封闭性从古至今逐渐变好。研究区主要储层为铜佛寺组和大一、二段,均属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古流体势场的恢复发现,德新凹陷的油气运移以汇聚流形式为主,清茶馆凹陷的油气运移以发散流和平行流形式为主。根据生、储、盖、断层及流体势场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东部坳陷油气运聚模式有3种,即背斜聚敛型油气运聚模式、断层部分截流型油气运聚模式和汇聚流运移断层泄漏型假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油气藏形成过程中油气的再次运移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由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经过初次运移、聚集和二次运移、聚集而形成的油气藏,当区域构造格局因受构造运动而发生改变或由于断裂的活动而使构造面貌发生变化时,已形成的油气聚集的相对平衡就被打破,油气沿区域不整合面或断裂向低势能方向发生再次运移,并在适宜的圈闭中再次聚集成藏。由于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因此油气的再次运移和再次聚集现象十分明显,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要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史、构造发展史和沉积史,确定烃源岩的分布、生储盖组合类型,恢复各期的构造格局和构造面貌,以确定油气再次运移的方向和再次聚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贝尔湖坳陷构造迁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分析了贝尔湖坳陷的形成发育,指出在构造应力不均衡作用及其方式转换作用下,坳陷边缘锯齿状断裂活动具早期北段强、晚期南段强的迁移性。坳陷受西缘断裂控制呈单断式,其发育规模北小南大,发育时间北早南晚,沉降中心,沉积中心也具有南向迁移性,即坳陷北部早期沉积物较厚,有湖相沉积,但回返早,坳陷南部后期沉降幅度大,湖相沉积发育。因而,自北向南,油源岩成熟门限足较接近,但含油气层位增加,厚度增大,表明坳陷中部 相似文献
16.
17.
18.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存在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2套生油层。其中,下白垩统中沟组下段有机质丰度类型最好,但尚处于低熟阶段;成熟的、中、下株罗统是极重要的生油层。营尔凹陷内,2套生油层生物标志物分布截然不同;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原油是2类自生自储原油;3个异常高压流体带严格控制油气的纵向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19.
气藏与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为例,对气藏与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都很丰富,作为同一套源岩的烃产物,天然气和石油在分布特征上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对比发现,西部凹陷内天然气藏的分布既表现出与油藏同生共存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较之油藏在平面上显示更广、成藏更为集中,在剖面上集中在烃源岩及与其相邻层系且具有明显层次性的个性特征。结合实验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烃源岩生烃特征和油气运移能力差异是控制天然气藏和油藏分布特征异同点的最根本因素:烃源岩油气兼生的特点决定了凹陷内天然气与石油共生并存;天然气自身运移能力强于石油又决定了天然气较之石油分布更广泛,但更倾向于在邻近于烃源岩的地区和层系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