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保温的必要性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是我国近三十余年来酿造酱油的主要工艺,因为它比较适合近几十年来的国情,所以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生产单位采用这一工艺。在酱醅的发酵过程中,常用的品温在40—50℃之间,由于采用的是室内发酵,在国内的任何地区都需要对酱醅进行保温,以保障在低盐条件下使发酵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低盐固态发酵取代无盐发酵后,适用于无盐发酵的水浴保温发酵池即转而为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服务,至今已经历了约30年。在此期间由于水浴发酵池的缺点不断暴露、因而出现了许多取代水浴保温池的酿造酱油发酵设备。我们在外省市协助改建、新建酱油酿造车间时,对现有各种发酵设备作了较  相似文献   

3.
4.
缪建刚  高惠明  谢韩 《中国酿造》2004,(3):33-33,35
该文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对高盐固稀发酵酱油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了改进,既降低投资成本,又能提高酱油风味。为筹建小型酱油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酱油发酵中的两个基本规律,即物质变化规律和微生物菌相转换规律;较系统地论述了这两个规律在酱油发酵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6.
于超 《中国调味品》1995,(12):16-17,9
影响酱油发酵的因素于超(山东淄博市周村酿造厂255300)酱油生产由原料处理、制曲、制醋、发酵、淋油、后处理、成品等几个工序组成,其中的发酵工序是影响酱油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了解发酵规律并运用实践中,是每个酿造工作者都必须熟知的。酱油发酵是利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利用70℃—75℃的低温地热水作为酱油发酵保温热源的供热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情况。该系统与目前国内外蒸汽加热相比,可节省煤炭、节约运行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发酵的使用寿命,减少污染。有关发酵池散热量计算、以及温度自动控制的设计,同样适合于蒸汽加热系统,因此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调味品》1993,(2):1-3
酱油酱学组于一九九二年十月在石家庄召开了《酱油生产设备总结座谈会》会议曾为今后新厂的上马及老厂的技术改造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依据,对我国酱油生产设备以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提出了倾向性意见。会后发表了这一份总结意见。这份材料对我国酿造工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刊特予以转载。  相似文献   

9.
《中国酿造》1993,(3):2-3
1992年10月底,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酱油、酱学组召开了酱油生产设备总结座谈会,对我国酱油工业现有生产设备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倾向性的意见。现把有关情况汇总如下,可供酱油厂选用设备及技术改造时参考。 1.原料储存 原料储存一般采用仓库。除仓库外,组合  相似文献   

10.
11.
以磁性壳聚糖微球为固定化载体,对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对影响酵母细胞增殖的主要因素:温度、食盐含量、pH进行分析,以相同时间内还原糖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反应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最佳条件为温度28.5℃,食盐含量8%,pH6.57,还原糖含量为3.27g/mL。在最佳的发酵条件下应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其可以有效的增加酱油的香气,提高酱油品质。   相似文献   

12.
酱油发酵工艺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酱油发酵中四个主要因素酱醅含水量,含盐量,发酵时间和不同菌种发酵进行单因素多水平的对照试验和成品的氨基态氮和全氮重要指标的测定,认为最适的工艺条件能够提高成品质量产率和风味。  相似文献   

13.
多菌种稀发酵酱油的对照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史龙君  杨铎  孙岩 《中国酿造》2004,(10):22-24
在米曲霉酱醪中添加黑曲霉和增香酵母共同发酵,研究其提升酱油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多菌种发酵明显改善了酱油风味,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分别比单菌种发酵提升了16.1%和34.7%。  相似文献   

14.
酱油的固态无盐与低盐混合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用无盐固态与低盐固态混合发酵上艺生产酱油,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可缩短发酵周期。试验中大曲原料配比为黄豆粉:豌豆粉:大麸皮=4:1:5;菌种为沪酿3.042米曲霉;无盐固态发酵(70℃,2d)转入低盐固态发酵(65℃,6d),总发酵周期8d,蛋白质转化率为68.07%。  相似文献   

15.
日本酱油缩短发酵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不同原料配比制曲,提高制曲质量。发酵前采用抽真空法使成曲与盐水充分混匀,发酵时高浓度盐水抑制细菌生长,从而可以提高发酵温度,缩短发酵周期,在酱醅发酵过程中,试验组的氨基氮含量比对照组要高30%~100%。  相似文献   

16.
邓斌才 《中国调味品》2006,(10):41-42,56
对我国现时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生产中制曲设备进行概括论述,分析现时各种制油设备的各自不同特点和制曲设备以后的发展方向,对酱油行业中如何提高制曲工序的产出量和生产质量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7.
白酱油以富含淀粉的小麦为主要原料,只需添加少量的大豆原料。在酱油发酵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即从原料处理至成品包装)所有的工序均需采取措施防止色泽加深。其有效的方法为原料短时蒸煮30min-40min、制曲46h-48h、低温短时发酵30℃、2-3个月、成曲除去孢子等,可以保证白酱油的良好色泽。  相似文献   

18.
酿造酱油的风味物质主要由微生物代谢形成。文章对当前酱油酿造风味细菌与风味物质形成以及风味细菌研究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酱油酿造风味细菌的研究方向及发展,指出高通量测序、基因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将为生产安全、健康、酱香醇厚的优质酱油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酱油酿造过程物料衡算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酱油酿造发酵各阶段的物料重量、水分、蛋白质(含氮物质)、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燃烧值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得出酱油制曲过程物料重量(干基)损耗的范围在11%~16%之间;原料释放生物呼吸热为2.0MJ/kg~3.5MJ/kg,而且是制曲时间越长,产生的呼吸热越多,物料损耗越大;适当的制曲时间,是提高酱油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山杏仁酱油,分别研究了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醅氨基氮含量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因素及水平,然后,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是:盐水原料比为4∶2(v/m),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5d,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得的酱油的氨基氮含量为0.563g/100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