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献最先提出以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作为显色反应的增敏剂,且效果良好。作者还根据所研究的体系对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机理提出了以下见解: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其端电荷与[金属-染料]络阴离子缔合生成多元络合物,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临界胶束浓度(CMC)大大降低,加强了胶束增溶作用,使混浊区消失,并使增敏作用有所加强。但这些研究都是基于C_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C_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等摩尔混合,对于主烃链长度不同的阴、阳离  相似文献   

2.
以对生态环境友好的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替代传统反胶束体系中的烷烃作为连续相介质,制备新型的D5反胶束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增溶行为进行研究,分别比较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D5反胶束体系的增溶水量。结果表明,用非极性的D5替代传统反胶束体系中的烷烃来制备对生态环境友好的反胶束体系的方法可行;在某些需要助表面活性剂才能形成的D5反胶束体系里,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用量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浓度都影响着体系的增溶水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TX-10/正辛醇/D5反胶束体系增溶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以邻硝基苯基萤光酮(o—NPF)作显色剂测定钢铁中的微量钛已有报道,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利用o—NPF胶束增溶光度法测定钛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试验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o—NPF与钛的反应同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可达1.29~2.08×10~5(见表1),在适当掩蔽剂存在下,方法可获得较好的选择性,适于钢铁及金属中微量、痕量钛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苯酚在浊点萃取中凝聚层相的增溶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龙  赵凤生  李道棠 《化工学报》2003,54(10):1387-139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苯酚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相胶束溶液中和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相浊点萃取时凝聚层相中的增溶结果.实验表明:溶质在凝聚层相的增溶与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结构有关.当凝聚层相的表面活性剂形成正相胶束时,溶质在凝聚层相的增溶规律和在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的增溶规律一致;当凝聚层相的表面活性剂形成反相胶束时,溶质在凝聚层相和在溶液相的浓度关系可理解为在这两种溶剂之间的分配随着凝聚层相的含水率逐渐降低趋近于一定值,溶质的分配系数也趋近于一定值.  相似文献   

5.
于小迎 《河北化工》2009,32(3):36-38
表面活性剂能够增溶去除油类污染物。介绍了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和超增溶的原理,对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进行了综述。对亲水、亲脂连接剂做了介绍。亲水、亲脂连接剂等摩尔比混合时,微乳液体系的增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作用而建立起来的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具有许多优点,应用广泛。多年来,分析工作者在寻求高灵敏度有机显色剂,利用形成三元络合物尤其是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增溶高配位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EOR)的主要机制一直被认为是通过形成中间相微乳液在油和剥落流体之间的超低界面张力(IFT)。然而,现场试验发现油可以通过低浓缩表面活性剂驱油而不产生微乳液。本文选择了一种广泛使用的EOR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来研究其对石油馏分、烷烃和芳烃的胶束增溶行为,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小角中子散射(SANS)和荧光显微镜。增加表面活性剂浓度导致增溶能力增加,胶束尺寸随着添加剂的加入而增加,伴随着最大前后外观从透明转变为不透明增溶能力。烷烃位于胶束核心,而芳烃位于栅栏层。一旦达到最大增溶能力,从胶束到乳液的演变已被证明是分散相突变。这些发现为胶束增溶对表面活性剂EOR过程的贡献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赵群  陈怡秀  朱青  沈炎冰  邓龙根  马超  阎克路 《应用化工》2013,(6):1051-1053,1061
以氯仿代替传统的烃类溶剂,制备新型OP-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氯仿反胶束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增溶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了OP-7的浓度和不同的助表面活性剂对该体系增溶水量的影响及增溶水量与体系的粒径、电导率的关系。结果表明,OP-7的浓度、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种类和用量都影响着体系的增溶水量;同时增溶水量增加,体系的粒径和电导率随之增加,OP-7/正辛醇/氯仿反胶束体系增溶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有机溶剂的属性和优良的表面活性,在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微波/超声波辅助下,利用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胶束增溶作用,可对各种固体中的有机物进行萃取,同时也可以在萃取结束后加入化学试剂使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变成水不溶性表面活性剂,实现原位预浓缩提高分析的灵敏度。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HPLC的固定相、胶束动电毛细管色谱的准固定相等实现有机物的分离和手性拆分。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通过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实现增敏光谱测定金属离子。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后能够促进电子传递和提高电分析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正4通过拆除表面活性剂胶束实现分离汽提和溶剂萃取两种方法都可以从表面活性剂胶束中除去有机化合物,同时使胶束完好地留在水溶液中;另一方面,如果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胶束耗尽,有机化合物将会处于过饱和状态并与水相分离。水相中的有机化合物将会是水溶状态,可以与表面活性剂单体共存(在cmc状态),一旦所有的胶束被除去,可能会实现净化流的排放。胶束的拆除会降低表面活性剂浓度,同时实现胶束增溶有机化合物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11.
镓的离子缔合物萃取光度法是长期以来人们常用的方法,然而操作繁杂。近来,镓的胶束增溶光度法的研究日益增多,灵敏度高,但大多数没用于实际测定。笔者发现,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4,5-二溴苯基萤光酮(下称Br-PF)不但对高价金属离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且对某些三价金属离子也有灵敏的显色反应。所以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Ga-Br-PF-CTMAB体系的新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8~8.5范围内形成了摩尔比  相似文献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增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高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是关键.通过实验测试了单一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增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无机盐对复配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质量浓度在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之上时,长链烷烃和多...  相似文献   

13.
<正> 磷矿中锰的测定,常用高锰酸法。该法选择性高,但灵敏度低。近年来,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Ⅹ—100增溶Mn(Ⅱ)—PAN络合物,光度法测定锰,方法的灵敏度高,ε为5.8×10~4。最近有用2(5-溴-吡啶偶氮)-5-=氨基酚(简称5-Br-PADAP)与锰生成红色络合物,亦为Triton增溶,可在水相中光度测定锰,ε为1.1×10~(5(3))。我们在磷  相似文献   

14.
利用Pluronic嵌段共聚物的增溶胶束超滤分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溶胶束超滤 (MEUF)是新型膜分离技术 ,但迄今仅利用普通烷烃链表面活性剂作为其胶束物质 ,由于这些表面活性剂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低 ,形成的胶束较小 ,不仅难以有效增溶有机分子 ,还可能透过超滤膜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Pluronics)是一类重要的功能高分子 ,在合适条件下 ,它们在水溶液中聚集生成具有很大内核的胶束 ,这种胶束能有效增溶水溶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其次 ,Pluronic共聚物分子单体的大相对分子质量使其容易被超滤膜隔离 ,加上Pluronic共聚物无毒无刺激性 ,因而这类新型功能高分子适合用于增溶胶束超滤方法 ,实现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分离。综述Pluronic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化、胶束结构、胶束增溶以及在增溶胶束超滤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尽管各种表面活性剂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仍报导较少。Watanade曾研究了在阴离子和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1-(2-吡啶偶氮)-2-萘酚测定钴,郑用熙等用阴-阳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用铬天青S测定铝,戚文彬等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液在Ag~ -5-Cl-PADAB体系中的协同增色作用。作者曾在两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比较满意地用铬天青S测定了不同材料中的Sc、U,并发现除两性表面活性剂外,阳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亦可形成混合胶束,对体系有较好的增敏、增溶及增稳作用。目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广泛,如能深入研究这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有关机理,并推广应用,将对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有所促进。本文是在Al、Be、Fe、Sc同铬天青S、阳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已有文章报导,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无机盐对铬天青S与铍离子显色反应的影响。我们曾研究了无机盐的引入对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机盐的引入对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有增敏和稳定作用,而且也能抑制某些共存元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铍的分析化学近年来取得较大的进展,因为铍是属于不与EDTA等稳定络合的少数元素之一,应用氨羧络合剂可掩蔽许多二价和三价元素的干扰,简化了分析手续,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另外,铍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在前文中,作者用两性表面活性剂DDMAA(十二烷基二甲基氨基乙酸)进行了稀土元素的分组测定,并初步探讨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在多元络合物形成中的作用机理。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应用,本文讲的是在DDMAA存在下,以铬天青S(CAS)进行水相中微量Be的光度测定。实验表明,体系不仅灵敏度高(ε_(625)=1.12×10~5),而且允许较大量  相似文献   

18.
付海燕  李敏  陈华  黎耀忠  李贤均 《化工学报》2004,55(12):2020-2026
介绍了以水溶性铑-膦络合物RhCl(CO)(TPPTS)2作为催化剂前体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的进展,阐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速作用和介稳态胶束-离子对协同作用机理关系.通过两相体系中界面分子组装和选择与烯烃分子链长相匹配的表面活性剂, 设计制备了高区域选择性复合催化剂体系.当采用双长链表面活性剂与铑-膦络合物组成的复合催化体系时,在不搅拌的情况下就显示出极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许多吡啶偶氮化合物已作为金属离子的显色试剂在分光光度法中得到应用,但有关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利用吡啶偶氮化合物对金属离子进行光度测定的报告却很少见。苏联Чернова则认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某些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中是一种无效的组分。我们通过实验发现,这一结论并不完全适于以吡啶偶氮化合物作为显色试剂的体系。我们曾合成过12种吡啶偶氮化合物并研究过它们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金属离子的反应,证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改善许多吡啶偶氮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反应性质,甚至有时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组分。例如试剂2-(5-氯-2-吡啶偶氮)-5-  相似文献   

20.
在测定钛的分光光度法中,二安替比林甲烷法的选择性好,但灵敏度低,三羟基萤光酮-表面活性剂法的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但选择性不如二安替比林甲烷,特别是钨的干扰严重。本文使用苯并吡喃类试剂作显色剂,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为增溶增敏剂来测定钛,在灵敏度方面比三羟基萤光酮类要差,但选择性要优于萤光酮类。苯并吡喃类显色剂过去曾用于Ga、Ge、Ti、Tl、Mo等元素的分析,由于络合物的水溶性差,多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