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涛  曹存根  高颖 《计算机学报》2005,28(12):2010-2018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领域本体的文本知识自动获取方法的设计和实现.通过引入领域本体,实现了半结构化文本知识的完全自动获取.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把人们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并能极大地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已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获取方法OMKast;一种参数化的知识编程语言ePKPL,用以实现OMKast、ePKPL虚拟机VM(即ePKPI,运行环境).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中草药、音乐、西医等领域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体的方法是新的知识表示的有效手段。文章讨论分析了利用RDR和FCA对领域知识表示和获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本体的构建方法。探讨了在这种机制下如何实现对领域信息的抽取。  相似文献   

3.
基于领域知识重用的虚拟领域本体构造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刚  陆汝钤  金芝 《软件学报》2003,14(3):350-355
提出了一种重用现有领域知识库知识构造新领域本体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领域知识模型以及领域本体相互之间存在的语义相关性,从语义匹配的角度探讨了构造新领域本体的可能性.首先给出了领域本体的一种结构化定义,然后讨论了领域模型之间、领域本体之间存在的语义相关性,并给出了领域本体语义相关度的概念.以此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基于生物种群进化方法构造新领域本体的选择、克隆、变异、杂交、合成和转基因方法.最后详细介绍了一个虚拟领域本体构造系统,并给出了具体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4.
中医知识获取是计算机自动实现知识管理、知识重组的前提。中医领域存在大量非结构化知识,难以被深入获取。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获取方法,对选取的单一医案中蕴含的知识进行形式化表示,构造中医领域的语义网络,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抽取中医领域的概念语义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实现中医领域的知识获取。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03—2009年149篇关于基于本体知识管理研究的国内学术文献,该文对目前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研究角度和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总结出目前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和不足,对将来的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领域本体网络模型的知识获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获取一直是人工智能的瓶颈,如何有效地从文本中提取知识是知识工程所关注的问题。该文提出并构建了领域本体网络模型,将其用于中医领域文本的知识获取,分析了领域本体的数据结构、本体概念的实例化以及语义场的结构与组织方法。基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获取文本知识的框架,实现了原型系统,并用于中医医案知识的获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03-2009年149篇关于基于本体知识管理研究的国内学术文献,该文对目前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研究角度和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总结出目前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和不足,对将来的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重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已有知识表示和本体知识表示并不在同一逻辑体系基础上,从知识表示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等价映射的知识重用方法解决对已有异构知识的重用问题。通过语义等价提取、在本体指导下的一致性处理以及语义映射解决了本体构建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自动重用问题。实验表明,该方法易于实现且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面向领域知识的本体知识模型XML表示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磊  张浩  陆剑峰 《计算机工程》2006,32(1):186-188,192
基于面向领域知识表示模型的共性与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XML表示框架模型。首先,给出了关于本体及知识建模的相关定义,并对领域知识进行了简单定义及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面向领域知识的本体知识模型的XML表示框架,对领域知识建模从领域模式和领域知识库两个方面进行了建模研究,实现了组成领域知识模型框架的两个子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服装知识在服装知识查询系统、计算机辅助服装工艺设计和服装智能教学系统等高技术产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壮、协调、具有良好联通性的服装知识库,以便为用户/服装设计师提供更为便捷和良好的知识服务。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本体的服装知识获取方法,设计了较为完善的服装概念本体体系。另外,提出了知识联通的方法,以解决不同的知识源之间存在的如下问题一是知识的不一致性,二是知识粒度(Granularity)不同,三是知识的精度不同,以尽可能保证所获取知识的一致性、完备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李建勋  沈冰  解建仓  姜仁贵 《计算机应用》2012,32(11):3009-3013
面向专家系统中的可程序化知识间距离的测度,在构造领域知识本体及本体树的基础上,建立知识身份距离、知识概念距离、知识属性距离、知识描述距离四个测度,并在规范化后采用有序加权几何算子对其加以集结,形成一个更加全面且应用性强的领域知识语义距离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专家系统中领域知识的判别问题。实验表明:该模型可快速地判别专家系统中两领域知识的相似程度,并具有82%以上的评判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马斌  柴智 《微机发展》2013,(6):227-229,232
中医方剂知识获取是计算机实现自动知识管理的前提。计算机本体理论技术是构建专业领域模型的主要方法,能够有效挖掘中医药领域存在的大量隐性知识。文中以中医方剂为切入点,依照中医学科体系特点,设计语义与学科相结合的分类体系与概念关系,明确描述方剂基本概念。提出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构建方法,对选取的方剂知识进行形式化表示,并运用Protégé完成了清热解毒方本体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实现中医领域的知识获取。  相似文献   

13.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地图面临知识存储分散、来源复杂、类型多样且不断变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知识共享和知识重用.提出一种基于企业本体自动构建知识地图,并根据用户搜索动态维护和扩充知识地图的方法,最后对知识地图构建、扩充和利用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音乐领域本体的建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是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具有丰富的领域知识,这些知识是计算机音乐应用系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本文基于本体论方法形式化地探讨音乐领域本体的建立和分析,具体介绍了本体的建立方法、本体元素的描述、本体的一致性分析等方面内容。我们给出两个判断类间关系一致性的算法并分析其性质,还探讨了基于公理的知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体的城市交通的知识分析和推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城市交通为研究和应用背景,基于本体模型的知识表示技术,建立城市交通本体。对城市交通领域知识进行规范描述,详细描述了定义类层次及类的属性和关系,以及实例的基本规则,并从领域知识中提取出类内公理和类间公理,建立公理库,用于领域知识的一致性分析和知识推理。解决了语义层次上信息共享和交互的问题,为上海城市交通信息网格的交通信息服务提供语义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与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产生了所谓的“领域本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本体理论的基本概念, 接着给出石油勘探开发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 然后提出基于多层次业务流程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知识本体库的构建方法, 把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所涉及方面分为多级业务活动层次, 并以采油工程方案为例列出了对应的知识本体库构建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体逐渐被应用到很多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论也成为国内外机构的热门研究课题。在分析和总结现有的本体构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知规律,可操作性和扩展性强。并使用该方法为相片管理领域进行本体建模,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知识积累后,如何与其他的战略伙伴进行有效的共享是当前企业知识管理的一大难题。引入了基于多Agent系统(MAS)的本体概念,采用框架系统对客观存在的概念、关系和规则进行描述,对企业联盟中不同企业间的术语进行统一的定义,使其能够被机器理解,从而消除机器交互时所产生的歧义,充分发挥Agent主动性、协作性等特征,实现企业之间的本体交互,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臧亮  夏德麟等 《计算机工程》2001,27(10):53-54,104
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一种新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它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手段,为解决知识获取这一瓶颈问题另辟捷径。论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且给出了网络故障诊断应用实例,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遗传算法的知识获取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优化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方法,该方法能够从学习 实例中总结出有用的知识.针对该优化模型,本文用一种新型的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并 将该方法应用于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知识获取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