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谭希 《室内设计》2011,(6):20-24
边本文通过介绍对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现状的调研,引出重庆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的换乘距离过长、路程复杂、流线交叉、环节冗繁、缺乏无障碍设施等现状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从换乘站点的整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布置换乘空间、贯彻人性化设计理念等方面提出对换乘站点设计的建议,以期帮助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实现高效化。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换乘时间模型,列举出了减少换乘时间的相应对策,为确定换乘站的设施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欢  曲淑玲 《市政技术》2014,(1):97-102
基于静态功能评价体系对王府井地铁站的换乘方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并优化王府井站的换乘功能设计,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方案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程群 《北方建筑》2023,(3):51-54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多线换乘站数量逐渐增加,对乘客乘车体验感、车站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伊宁路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换乘形式,在建筑设计方面采用单循环无交叉三线换乘站,从而实现单向换乘的客流组织模式和台加厅组合通道换乘模式;在车站柱网设计方面,根据车辆体积和客流量,提出优化柱形、车站空间等措施,从而构建与多线换乘交通枢纽相吻合的车站空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形式中,同站台换乘的类型以及优缺点比选,并对各类型的选取条件提出初步建议,以期为城市地铁换乘站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香港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为研究对象,总结了香港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站厅层的三种布局形式:楼层复合式站厅、地下线上式站厅与地面线下式站厅。进一步分析站厅层内中庭的空间布局形式以及商业空间布局形式,为国内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厅层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慢行交通特点的基础上,以缩短乘客换乘时间为目的,研究了慢行交通衔接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时间分析问题。通过对换乘时间的详细分析,将乘客换乘时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应用运筹学中的排队理论,建立起慢行交通乘客换乘轨道交通的时间模型,最后用换乘损失对换乘时间进行评价,为确定换乘站设施规模与轨道列车发车间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换乘原则及平行换乘方式,以A市两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站的设计为例,从换乘距离、线路条件、对周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优化,尽量减小工程难度,以保证工程可实施性,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当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简要阐述了人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功能、空间设计的联系,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现状的建议,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真正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通讯管理技术更新以及火车的提速,铁路在高速、安全、舒适度等方面体现出了自身独特的优势,这使得铁路在长途运输中成为了人们的首选.随着时间的发展,机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客运等逐步开始向站点一体化发展,促使了多功能的综合性换乘站的初步成型,这一类换乘站本身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提供了相互之间换乘的需求,形成了城市交通换乘枢纽,而交通换乘枢纽有效地连接了换乘中心内部以及室外地面广场、地下步行空间等,集交通换乘、购物、餐饮、休闲等空间于一体,进而形成了交通换乘与多种形式的商业相结合的交通换乘枢纽,由于换乘枢纽的功能特殊性和地域特殊性,其产生的辐射效应和规模效应逐渐带动周边区域形成以换乘枢纽为中心的小规模商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