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3,(10)
现代屉住区规划设计中,私家车停放难与伴放空间环境的最大生态化设计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半地下停车空间是当前解决这一矛盾的请多方法中较为速用的一种。本文从对我国北方居住区停车空间环境设计常用方式进行比较入手,进而对半地下停车这一经济、实用,美观、生态的居住区停车空间环境设计的优势以及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匮乏,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宝贵的资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节点的规划布置对于整个地下空间的利用举足轻重,同时又影响着城市地上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祁红卫  陈立道 《地下空间》2000,20(2):137-140
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土地紧张和环境恶化结果后的一种解决方案。本文针对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功能规划、开发模式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对未来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一条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分析、探讨了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功能规划、开发模式等,以期能对未来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一条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土地紧张和环境恶化结果后的一种解决方案。本文针对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功能规划、开发模式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期能对未来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一条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居住小区进行了地下停车规划的实践,利用腾出来的地面创造了更多的水体与绿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本研究以南京某居住小区地下停车规划为实例,以微气候流体力学模拟软件Envi-met为手段,通过对该小区进行地下停车规划与不进行地下停车规划两个方案进行冬夏两季的居住区室外微气候模拟分析,利用模拟计算得到的微气候参数(风速与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参数(CO2分布)以及室外人员热舒适参数(平均辐射温度MRT)等数据,通过两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对比,量化分析了地下停车规划对该居住区外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地下停车规划对居住区城市微气候的影响与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成居住区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从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模式、利用的对策以及政策支持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未来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文章结合国内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对高密度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类功能空间及服务设施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适建性,提出了居...  相似文献   

10.
冯静 《住宅科技》2010,30(7):11-15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助改善居住区的生活环境。以万源城为例,介绍了万源城结合居住区的实际,利用地下资源,尽可能地突破原有民用地下空间在功能上的局限性,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陈珺  石晓冬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Z1):1143-1146,1153
北京的新城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地区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在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同时,如何规划建设健康新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作者尝试以亦庄新城为例,在新城中心地区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式,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城提供一种选择方式.借鉴国内外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进一步探讨北京新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景与可能的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研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人防工程建设“三个效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上海延吉小区37房人防工程实例,介绍了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平战结合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成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为实现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就必须开发利用居住区的地下空间资源 ,同时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须在功能与布局上与居住区相协调 ,为此本文探讨了 2 1世纪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与布局 ,提出了与居住区结构、形态相协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北京新城概述 20世纪,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都市为解决中心区过高的人口密度问题,开始将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疏散,形成郊区的城市次中心地区.这些地区大致经历了从早期单纯的卧城形式,发展到能够提供一定就业机会的卫星城市,最终形成了居住就业相对平衡、功能相对独立完善的新城.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大都市区域的许多新城都是在政府的规划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吴剑平 《城市建筑》2014,(18):51-51
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空间资源,在城市面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逐渐在新区开发中引发关注。本文结合韶关芙蓉新城地下空间规划实践,探讨了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所应涉及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此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认识上忽视了地下空间作为城市三维空间组成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浪潮中,城市快速发展、建设,高层居住区代替了原来的矮房,铁栅栏代替了原来的小街巷。居住区的边界像刀一般将城市切成碎块,城市、记忆连同知觉也都变得支离破碎。该文试图以居住区的边界作为城市冷漠令人不悦等问题的切入点,从居住区边界来分析现今混乱的城市边界问题对于城市体验的影响。通过调研分析,并结合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的心智地图的方式,分析总结了若干个居住区边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寻通过向城市景观转化的重塑居住区边界愉悦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城市居住区的“绿视率”调查——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高密度趋势,介绍了"绿视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以北京市西三四环间的恩济里、定慧里、铁路小区等7个居住区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利用绿视率理论进行居住区视觉生态调查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包括调查对象分类、采样点布置、照片的获取与修正、绿视率计算等方面。针对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绿色居住区建设,进一步从开放空间、步行系统、植物布置及群落结构等方面对本次绿视率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高密度城市居住区视觉生态设计的总体布局、道路设计以及植物布置与构成等若干导则。  相似文献   

19.
从交通景观、采光照明、排风排水、采暖诸方面探究了绿色地下停车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高速度的建设背后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大型居住区与其周边区域的互动规划设计策略来缓解新城建设出现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