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市政技术》2017,(4):164-169
海绵城市实现了雨洪管理从传统工程排水到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转变。以湖北省某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确定雨洪管理目标为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探讨山地丘陵地区海绵城市的规划思路、建设策略,利用GIS以及单因子指标评价法、多因子复合评价法确定适宜的海绵城市开发区域,针对各个开发区的特征,提出对应建设指引;同时参考行政区间进行二级分区,将管控指标分解到各级区域,最后的校核结果表明该次规划符合该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丘陵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城镇发展 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 的矛盾相对突出。基于生态容量模拟的方法能 促进生态效应与社会经济效应的协调统一,为 城镇开发提供基础保障。现有城镇生态容量的 确定方法未能对丘陵地区开发生态环境复杂 敏感、建设不可逆、测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 出针对性措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 “生态容量”和“丘陵地区城镇建设特点”认知 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生态容量确定方法,并在当 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形成生态容量模拟的建 构逻辑,提出综合性的多情景模拟方法,并以中 新(广州)知识城为例,探究该方法的应用,为 生态文明背景下丘陵地区城镇开发提供理论支 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现行"封闭式"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模式存在人为割裂城市空间、公共环境设施难以统筹布局、容易导致破坏生态和千城一面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不符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本文在分析"封闭式"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模式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总结重庆两江新区开展"定制建筑"开发建设试点经验,探索提出了新的"开放式"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模式的概念与特点,并以龙兴国际生态新城项目为例,对其规划与景观设计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曾斌 《建筑与环境》2009,3(3):59-62
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二是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三是开发地区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根据揭阳市高新区场地特点,提出了丘陵地区工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Yu 《建筑》2002,(1):51-52
本文以新能源生态住宅实验区规划为承载实体 ,初步探讨了我国城市绿色住区的生态技术应用 ,并选取其中某几方面的生态技术问题加以说明。通过对生态技术集成应用的探讨 ,希望使我国未来城市住宅建设更加科学化、技术化、生态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耗竭状况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 ,现今已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共同行动纲领。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住宅建设也迫切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研究其开发建设 ,特别是生态型绿色住区的开发建设 ,它将是 2 1世纪住宅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新能源生态住宅实验区是我们进行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结合生态城自身的特点,与传统功能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相比,生态城项目在创新设计理念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及细部设计.着重介绍了雨水专项规划和污水专项规划;加强排水监控系统的开发,推进数字化建设.从而力争建立一套生态、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雨洪控制和利用尚属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简述了低:中击开发模式的原理和欧美发展现状.分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实现可持续排水方式的生态规划方法和主要内容.并以江西九江市共青城生态规划中的相关内容为实证。梳理并构建了共青城绿色街道、储水渗水斑块等所组成的扣E7K网络.为地方政肩:在LID理念下的场地建设、改造提供一些指引。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川东腹地浅丘陵地区的城市发展建设,说明了空间格局在景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安居区琼江河岸线生态景观规划方案为例,运用景观仿生的方法分析了当地环境维护、改善与建设生态田园城市总体景观规划构想的可能性,阐述了景观生态格局在安居区新城建设中形象塑造和城市景观建设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娟娟 《山西建筑》2012,38(14):135-137
结合太原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将太原市建设为生态城市的规划目标,介绍了太原市排水体制采用近远期结合的规划方式,并详细的分析了排水规划,从而有效地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使城镇下垫面硬化程度加剧,“三通一平”阻断了雨水径流自然“源一汇”过程,对此,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水文“源一汇”特征和水情问题探索适宜的海綿城市规划方法。本文针对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密集的特点,提出基于雨水麻道的城镇多尺度海綿系统构建思路和方法,具体而言,根据地形特征提取多个尺度的雨水廊道作为生态排水娜道,通过廊道连接城镇中对应尺度的节点低影响设施,合理划分汇水单元层级化管理雨洪,综上建立生态排水网络解决暴雨多发气候条件下城鎮易涝的问题。同时,通过将海绵系统构建与城市规划编制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探索在空间布局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雨水管网规划、指标图则规划等总规和控规层面的规划中落实海綿系统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月英 《浙江建筑》2004,21(3):69-70
结合浙江衢州市东港工业园区工程,介绍了平原与丘陵地区排水设计的区别,并针对丘陵地区城市的特点,总结出排水设计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陈玲 《福建建筑》2014,(12):16-18
在旅游区规划中,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单纯的强调保护与片面的进行开发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以福建省连江县坡西温泉度假区概念性规划为例,将AVC评价体系和"千层饼"景观生态因子叠合法结合起来应用,进行旅游区的综合分析,为保护风景资源、确定功能分区及建设游憩项目提供指导,以合理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吴薇  朱晓娟  赵江 《市政技术》2015,(2):132-135
丘陵地区由于其显著的地形地貌特点,涝水形成时间短、流量大,相对于其他区域有较大的内涝风险。以镇江市高校园区为例,通过现状资料分析后,利用模型模拟法研究该地区排水防涝系统。提出了针对丘陵地区排水防涝规划的对策及建议,以保障丘陵地区的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4.
许乙青 《中外建筑》2004,(1):104-106
政府搬迁这几年成为城市建设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作者通过对桂阳县"四大家"搬迁方案的设计,认为丘陵地区城市行政中心的规划设计要考虑政府的效率,要结合基地竖向、生态与景观的设计,要考虑文化的传承及地域特色的弘扬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统筹的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丘陵地区中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也不例外。阐述了丘陵地区中小城镇开发建设的特点,以及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丘陵地区城镇设计的重要意义。最后从整体性与发展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人性化和宜居性等角度对丘陵地区城镇设计做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丘陵地区由于其显著的地形地貌特点,涝水形成时间短、流量大,相对于其它区域有较大的内涝风险.本文以镇江市高校园区为例,通过现状资料分析后,利用模型模拟法研究该地区排水防涝系统,提出针对丘陵地区排水防涝规划的对策及建议,以保障丘陵地区的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竖向专项规划、排水专项规划的统合编制研究,从微丘型城市的建设特点出发,以构建生态排水格局为基础,以土石方平衡为前提,以微丘型用地的合理使用为目标、通过土方零线与设计等高线的统合来合理衔接下位工程设计,从而实现微丘地形的生态化排水,道路网架与场地软性衔接以及区域土石方挖填平衡等目标.促进城市设计与专项规划合一,提高专项规划对下位工程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禹海斌 《山西建筑》2014,(19):129-130
对现阶段道路立交形式下采用的雨水解决方案(建设立交泵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据此研究了一种新的排水理念——生态泵站理念,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理念作了阐述,同时探讨了生态泵站系统形成后的优缺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地编制排水规划并有效地指导排水系统建设尤为重要.编制排水规划时,必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多种外部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排水规划体系、排水体制、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建设时序和管理政策.以广州治水工程为例,就上述六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编制排水规划,为广州今后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风景园林》2013,(2):18-21
《风景园林》:中国总理李克强最近在讲话中提出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提出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形成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在这样一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绿色基础设施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