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钢结构》2008,23(2):90-91
未来5年,上海将有1.3亿m^2的新建住宅推行国家节能标准;同时,将有1000万m^2的既有住宅进行节能改造。此外,在为期三周的第三届“绿色策略”建筑应用活动周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也指出,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2.
胡贵玉 《建筑》2014,(1):34-35
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湖北省政府近日出台《湖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550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强化目标管理和工作考核,确保到2015年末,全省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达100%,施工阶段达98%以上;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降低15%;县以上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开始实施低能耗建筑节能标准。  相似文献   

3.
引领绿色建筑,建设生态文明。从2005年至今,建设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引领绿色建筑的技术文件:2005年10月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3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8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一连串标准、细则的出台,凸显了中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道路上的强势姿态。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行业建没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哥本哈根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至此,在中国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引发了一轮空前的绿色浪潮,绿色建筑成为了政府、开发商和建筑师争相追逐的对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绿色建筑?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否完善?本文就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其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比较,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如何推动建筑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东 《建筑》2009,(11):54-54
目前,节能住宅建筑项目正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兴起。2007年的调查显示,在344家建筑商中,有28%在他们的住宅建筑项目中采用了“能源之星”标准,比前一年的22%提高了6个百分点;在300名住宅消费者中,有94%的人向建筑商提出了较高的节能和绿色环保的要求,如节水设施和再生的建筑及建筑装饰材料。去年,加利福尼亚有540栋住宅及建筑装饰是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造的,节水和节能分别达到25%和50%。在华盛顿建造的18000幢住宅中,按照“能源之星”标准来建造的就有13000幢。  相似文献   

6.
建筑师大抵是乐于造一所房子,技艺高超又匠心独具,如果还是“绿色建筑”则更显合时代节拍。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将从2012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50%。事实上,2013年“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规划》出台,就已经明确了绿色建筑发展的量化要求及相应的激励政策,一次绿色变革自上而下展开,迅速而强硬。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们积极响应,造绿色房子,享政策补贴、增租金收益,同时树立环境卫士的正面形象;建筑师们一边在论坛上热烈讨论某某建筑是“绿色”建筑还是“绿化”建筑,一边配合甲方设计一个又一个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同时还要再接再厉考个LEED AP。  相似文献   

7.
从4月29日召开的广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会议上获悉,从现在起到2010年,广州将全面启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并通过“三大制度五大举措”确保到2010年全部新建建筑节能率达到5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应改造面积的25%以上,以期修正其能耗大户的形象,为广州未来经济发展节能助力。  相似文献   

8.
1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初中级阶段,每提高l%城市化率,新增能耗6000万t标准煤;每提高1%的城镇化率,新增建筑用地1000km^2;从材料上看,每增加1%城镇化率,新增钢材、水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6亿t,见图1。  相似文献   

9.
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虽然经过近20年的努力.建筑节能工作得到了推进.然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相似文献   

10.
汪绍文 《建筑节能》2007,35(10):30-30
到2010年,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达到节能50%的目标;建立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小区,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绿色建筑,20%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  相似文献   

11.
建设部在“九五”期间,将重点推广建筑节能、太阳能建筑、城市与建筑绿色照明、城市供热制冷电联产联供四个方面的新技术以及新型墙体材料、保温节能塑料窗等两个方面的新材料、新产品,其中门窗要求是:广泛采用保温窗。到Zop年,北方采暖地区城市建筑IOO%采用节能窗;全国塑料窗应用量要达到15%,其三北地区城市塑料窗应用量应占SO%以上,沿海地区不低于3O%;其它地区也要积极推广塑料窗,逐步减少保温隔热性能差的钢窗应用量,基本淘汰25系列钢窗。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进步,通过新建和技术改造,到2005年,初步形成建筑保温、密…  相似文献   

12.
引言 纺织品用于建筑领域在国外已有近40年的历史.如1990年的销售量已达到21亿美元,而我国于1995年才开始将纺织品应用于建筑领域;较发达国家的建筑用纺织品用量已经占到全部纺织品用量的15%左右,而我国尚不足1%。所以,建筑用纺织品材料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上海市政府日前发布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上海新建民用建筑从今年下半年起,原则上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到2016年,外环以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凡技术上适合的,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相似文献   

14.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高效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认为.当代世界太阳能科技发展有两大基本趋势.一是光电与光热结合;二是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太阳能源建筑系统是绿色能源和新建筑理念两大革命的交汇点,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都予以了充分重视。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太阳能年辐照总量每平方米超过5000兆焦耳.年日照时数超过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以上,若将全国太阳能年辐照总量的1%转化为可利用能源,就能满足我国全部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15.
何阳  李璟兮 《建筑知识》2013,(10):39-39
北固湾社区中心设计用地面积2800m2,建筑总面积2408m3,建筑密度40.2%,绿化率36.3%停车位600个。该项目从设计伊始,就锁定绿色低碳的目标。竞赛把此类建筑当作不仅仅是社区文化中心服务于公众,更应该做出尊重环境的表率,并在实质上将其打造为环境互利共生的和谐使者。这样的目标决定了对这个建筑的设计必须基于绿色建筑全寿命分析,全寿命分析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环境影响方面——及建造一个建筑所造成的能源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分析;其次是经济效应方面——即在建筑使用寿命内,因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所产生的投资回报计算。通过全寿命分析的方法,才能客观确定设计项目所采取的各项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据越南海关总局统计数据表明,越南建筑玻璃进口额2006年11月达到87.5万,比2006年10月减少26%。然而,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84%。预计2007年年初,越南有色玻璃、白色玻璃、绿色玻璃等建筑玻璃产品将有涨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今年,山西省将对7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在未来几年还将在新建建筑内大力推广,到2020年绿色建筑将占到新建建筑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推行绿色建筑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阶段的目标:从现在起到2010年,全面启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50%。也就意味着不是每个建筑的节能率都将达到50%,而是因为绿色建筑的节能率可能更高些,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建筑可能还来不及进行节能改造.所以是平均要达到50%的节能率。沿海省份及大城市则要达到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天津建材》2006,(2):F0003
我国建筑行业使用的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约为28%,且逐年增加。专家指出,我国建筑行业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压力,长远发展呼唤“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将于6月生效。  相似文献   

20.
李颖 《天津建设科技》2005,15(3):17-18,60
2005年3月29日,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在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闭幕式上揭晓,共40个项目获此殊荣。“绿色建筑创新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建设部于2004年制定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申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后,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对资料进行审查。由天津市津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完成的天津市人民家园住宅小区节能示范工程获建筑工程节能专项三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