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核工业自1955建立以来,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核工业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于1981年着手工作,调查了各核设施80k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农作物分布、食物组成以及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统计并分析了流出物和环境监测资料。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计算采用Y3001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表明,所有核设施周围的关键居民组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小于国家规定的年剂量限值。80%的关键居民组所受的剂量小于天然辐射剂量(3mSv·a~(-1))的10%。整个核工业(核设施周围涉及1.5亿人)总的年平均集体剂量当量为23人·Sv,低于天然辐射剂量的10×10~(-2)%,远低于非核工业或人为活动的危害值。根据我国核工业发展计划,预测到2000年时整个核工业产生的年集体剂量当量为59人·Sv。  相似文献   

2.
中国核工业自1955年建立以来,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核工业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于1981年着手工作,调查了各核设施80k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农作物分布、食物组成以及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统计并分析了流出物和环境监测资料。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计算采用Y3001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表明,所有核设施周围的关键居民组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小于国家规定的年剂量限值。80%的关键居民组所受的剂量小于天然辐射剂量的10%。整个核工业总的年平均集体剂量当量为23人·Sv,低于天然辐射剂量的0.01%,远低于非核工业或 人为活动的危害值。根据我国核工业发展计划,预测到2000年时整个核工业产生的年集体剂量当量为59人·Sv。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工业自1955年建立以来,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核工业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于1981年着手工作,调查了各核设施80k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农作物分布、食物组成以及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统计并分析了流出物和环境监测资料。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计算采用Y3001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表明,所有核设施周围的关键居民组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小于国家规定的年剂量限值。80%的关键居民组所受的剂量小于天然辐射剂量(3 mSv·a~(-1)的10%。整个核工业(核设施周围涉及1.5亿人)总的年平均集体剂量当量为23人·Sv,低于天然辐射剂量的1×10~(-2)%,远低于非核工业或人为活动的危害值。根据我国核工业发展计划,预测到2000年时整个核工业产生的年集体剂量当量为59人·Sv。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工业自1955年建立以来,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核工业辐射环境质量评阶开始于1981年。调查了各核设施80k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农用物分布、食物组成以及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统计并分析了流出物和环境监测资料。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计算采用Y3001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表明,所有核设施周围的关键居民组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小于年剂量限值。80%的关键居民组所受的年剂量小于年天然辐射剂量(2.5mSv·a~(-1))的10%。整个核工业产生的总的年平均集体剂量当量约为23人·Sv,低于天然辐射剂量的1×10~(-2)%,低于或远低于非核工业或一些其它人为活动产生的剂量。根据我国核工业发展计划,预测到2000年时整个核工业产生的年集体剂量当量约为60人·Sv。  相似文献   

5.
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核工业三十年环境辐射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其主要结果。总的来说,我国核工业对环境的辐射影响是很小的。各单位关键居民组所受剂量均小于5mSv/a;且在关键居民组所受剂量中,有77.1%的单位·年低于0.25mSv/a;核工业对其厂址周围半径80km范围内居民所致的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低于天然辐射的万分之一。但矿山、水冶厂产生的集体剂量占整个核燃料循环中总集体剂量的比例较高,达91.5%。  相似文献   

6.
选编了三十多年来,核工业生产中部分过量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医学随访观察的临床案例。介绍了核工业系统中在防治内照射辐射损伤、皮肤放射损伤及小剂量外照射辐射效应等方面的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核工业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成果交流会,由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全防护卫生局、科学技术情报所主持,于1987年7月18日至26日在秦皇岛召开。参加会议的有43个单位的68名代表。与会代表报告了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剂量计算的计算机程序及其质量检验的结果。与 AIRDOS 程序进行了比较;报告了各单位评价成果。会议技术审查小组认真进行审稿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该成果是核工业环境保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我国核工业三十年来厂矿放射性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职业照射危害进行评价,1984~1986年开始对核工业总公司所属厂矿放射性工作人员进行回顾前瞻性辐射流行病学调查,观察期间1971~1985,连同对照组共观察40122人,575411人年。在部分核工厂还进行了辐射遗传学调查。结果看到,堆工后处理厂及核技术研究部门放射性作业人员的累积个人剂量为57mSv,与国外核工厂报道结果相似,燃料元件制造厂和气体扩散厂的个人剂量估计为5mSv。核工厂放射性工作人员的癌症,特别是各种非癌症性疾病的死亡率并不高于,实际经常低于对照组和全国居民值,显示出健康人员效应。从受照剂量来看,也说明目前不可能出现可以觉察的癌症增加。检查3.18万名核工厂工作人员的子女,放射组和对照组的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别。这些结果为我国核工业的安全评价提供直接的医学证据。早年核工业铀地质勘探和铀矿山井下氡子体浓度较高,地质队和铀矿山井下矿工氡子体累积暴露量为80WLM,矿工肺癌为一般人群的大约2倍,低于美国、捷克铀矿和国内某些有色金属矿的肺癌危险水平。单位工作水平月引起的肺癌相对危险增加,则与国外报道结果相近似。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客观地对中国核工业近30年来铀矿工、放射性工作人员、化学毒物接触人员和非接触人员进行健康评价与危害评估,根据计算机CPU档次,分别用FoxBASE~ 和FoxPRO For WINDOWS编制统计检验程序,给予一一检验,替代以往借助高级语言进行数据传递和运算分析的过程,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在数据库程序设计上,除了把130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客观地对中国核工业近30年来铀矿工、放射性工作人员、化学毒物接触人员和非接触人员进行健康评价与危害评估,根据计算机CPU档次,分别用FoxBASE~ 和FoxPRO For WINDOWS编制统计检验程序,给予一一检验,替代以往借助高级语言进行数据传递和运算分析的过程,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在数据库程序设计上,除了把130个指标分设在四个大型数据库上以及库之间用职工号联系外,又专门设置了容错功能、数组宏代技术、Rushmore技术等,加快了计算机算法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兴  俞军 《辐射防护》1989,9(2):81-94
本文用环境监测结果和模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运行29年来对环境造成的辐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周围的广大居民来说,多年平均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当量为6.8×10~(-5)Sv/a,关键核素是~(131)I,关键居民组是正北方位1km 处的幼儿,关键途径是食用当地产的牛(羊)奶。气态流出物对剂量的贡献约占99.9%。80km 范围内计975万人的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1.9人·Sv/a。  相似文献   

12.
选择收集了中国核工业30年(1958~1988)职业医学方面的科学论文648篇,以题录形式列出题目、作者和作者工作单位。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验研究,含放射性核素内污染、放射生物学、放射毒理学、放射卫生学。第二部分为流行病学调查,含辐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职业危害调查。第三部分为放射损伤临床医学,含放射性核素内污染、β射线皮肤损伤、小剂量照射危害、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辐射血液学、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置、铀矿工矽肺、铀矿工肺癌。第四部分为非放射性工业毒物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一些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对细胞电离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涉及到癌基因在细胞辐射反应中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已被广泛研究的癌基因,如ras基因家族。对于肿瘤抑制基因,主要综述了p53,这是一种被认为能影响辐射敏感性的基因。一般认为细胞周期中有检点因子,并假定它能捕获G_1期受照细胞使之在进入DNA合成期前修复损伤。目前有6种DNA修复基因已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克隆化,但仅有一种XRCC1涉及到人类细胞X射线损伤修复,当这种基因转入EM_9细胞时,XRCC1能纠正高水平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但其表达似乎与人类头颈部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无关。辐射敏感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许多因素。给出了一个照射后细胞反应过程的图解,提示电离辐射引发的一系列可能事件。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核电站1996年环境辐射剂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亚湾核电站1996年流出物排放数据和气象铁塔的逐时观测数据,选用适当的环境迁移和剂量估算模式,对厂区周围80km范围内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6年大亚湾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周围公众造成的影响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一个用于托卡马克装置上的快速红外测温仪。该诊断仪由 30 路快速红外二极管阵列组成,系统经实验定标后确认:时间响应为 0.5 μs;空间分辨率为 10 mm;温度测量精度小于 5 ℃; 测量范围 250~1200 ℃。能给出所测第一壁在等离子体大小破裂情况下时空的两维分布,并能给出在破裂时第一壁温度百分之一的温度变化量。为托卡马克在破裂时壁温的快速变化及能量沉积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6.
核工业系统辐射细胞遗传学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诚 《辐射防护通讯》1993,(1):51-64,F003
由于核工业生产和发展的特点,辐射防护中的生物剂量估计的研究工作,一直受到较大的重视.自1972年以来,核工业系统的几个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苏州医学院和安防局所属的一些医院)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概述了上述各单位的绝大部分研究成果.用估计染色体畸变分析法进行的生物剂量的研究是主要的.70年代初致力于方法的建立和改进的研究,证明培养对同的长短对染色体畸变率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应缩短培养时同,以后的进一步工作表明,用FPG法比常规Giemsa染色法的染色体畸变率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对正常人群(职工)自发染色体畸变率的调查表明,其数值为0.31-0.34%之间,与国内其他主要单位调查结果相符;正常农民组的染色体畸变本底值则较低.70年代期间,曾用常规Giemsa法建立了由γ、X、中子及β射线照射人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80年代应用FPG法建立了由γ、X、中子、电子束和~3H-β射线照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并应用它们对受过量照射人员进行了生物剂量估计,为受照剂量的总体估计及为医治措施制订提供依据.初步的结果显示,畸变率的高低似与个人累积剂量值有直线相关关系.其他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微核、SCE、PCC)进行的研究表明,淋巴细胞微核法,特别是用改进的加入松胞素B微核法,在生物剂量估计方面,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测得正常人群微核率本底值后,建立了经x、X射线和电子束照射诱发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用微核法对事故受照人员作剂量估计与用染色体畸变率估计的基本一致.用SCE法:对受辐照者与对受化学因素影响者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对受照射人员不是一个敏感指标.对早熟染色体凝聚技术(PCC)的研究表明,本指标较之染色体畸变分析的敏感性要高得多.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影响条件和因素进行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选编了三十多年来,核工业生产中部分过量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医学随访观察的临床案例。介绍了核工业系统中在防治内照射辐射损伤、皮肤放射损伤及小剂量外照射辐射效应等方面的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评述了我国30年来在核设施和环境氚监测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巨大进展,包括现场保健物理监测方面的重要探测器与仪器设备的研制,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的一些取样与测量方法。给出了70~80年代全国性的几次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的资料以及有关环境氚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核电为中心的质量工作方针,初见成效:秦山核电厂,以确保安全可靠运行为目标,狠抓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对全系统和设备进行整治和完善,使核电机组处于良好的高功率运行状态,现已提前两年达到年发电设计能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亚湾一号机组亦以核能发电状态并网和开始发电试验,在严格按照调试大纲和技术规范要求的条件下,依次完成了各等级水平的功率试验,现已达到带负荷满功率调试,即将投入商业运行;八一二厂“大线”工程告捷并通过了法方严格的质量审核;中阿合建的重水反应堆,各项指标和数据均达到了合同要求,通过了最终验收。可以说核工程质量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但是,就核工业质量管理的总体情况而言,由于对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缺乏全面的、实事求是的理解,特别是在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宏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核工业系统职业性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985—1990年)的概况和主要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核工业各厂、院、所等单位放射性工作人员1985—1990年的外照射年集体剂量当量分别为29.88、26.95、19.16、14.26、9.08和9.22人·Sv;年人均剂量当量分别为4.98、4.66、3.65、2.79、2.40和2.27 mSv。对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给出了部分单位铀、钚、氚等核素的内照射剂量监测数据,各有关厂、院的年人均待积有效剂量当量均低于5.0 mSv。还概述了铀矿山职业性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最后,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作了初步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