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立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荧光性质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含量的新方法,盐酸西替利嗪能使硫化镉包被的碲化镉核壳型量子点(CdTe/CdS QDs)发生规律性的荧光猝灭,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的最佳条件,从而建立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盐酸西替利嗪的浓度在0.40~42μg/m 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检测限为2.50×10-2μg/m L,回收率为93.80%~97.00%。结论:此方法简便、快捷、可靠,适用于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盐酸西替利嗪是第二代H1 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国际上最畅销的抗过敏药物之一.介绍了盐酸西替利嗪的安全性、疗效、最新的临床应用;重点评述了盐酸西替利嗪由四个起始反应原料出发的合成路线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盐酸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的处方制备及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盐酸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制备处方进行研究,采用了先制备湿颗粒再干燥、整粒、压片的制备工艺,发挥了崩解剂和泡腾剂的优点,并采用了对该口腔崩解片的崩解时限、脆碎度、溶出度、含量等项目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该研制处方制备的口腔崩解片的崩解时限、脆碎度、溶出度、含量等项目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且该处方制备的口腔崩解片还具有口感好、片形完整、硬度适中、不易断裂等优点。结论:实验证明,该研制处方制备的盐酸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质量稳定可控,制备工艺操作也较简单,方便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优化盐酸西替利嗪的原有合成工艺,优化后的工艺以氯苯和苯甲酰氯为起始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羰基还原反应、羟基氯代反应得到4-氯二苯氯甲烷、再与N-羟乙基哌嗪及氯乙酸钠的亲核加成反应和酸化成盐5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盐酸西替利嗪。与原有合成路线相比,优化后的合成路线减少了一步反应,降低了原料成本,盐酸西替利嗪的总收率从原来的20.9%提高到24.9%,产物纯度在99%以上。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LunaCl8(2)(4.6×250mm,57m)色谱柱,以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至1.8)为流动相A,乙腈-水(35:65)(用磷酸调节pH值至1.8)为流动相B;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30℃。结果:该色谱条件下,盐酸西替利嗪与各杂质完全分离,辅料不干扰有关物质测定。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的有关物质,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经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对浙江华纳药业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人员培训、厂区环境、生产布局、仓储规划、检测与验证、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档案等61个项目全面检查认为,该公司的原料药(盐酸羟嗪、盐酸西替利嗪、盐酸依普拉酮、盐酸去氯羟嗪、盐酸乌拉地尔、盐酸雷诺嗪、盐酸多沙普仑、  相似文献   

7.
刘浩  徐勇  覃广德 《浙江化工》2011,42(4):6-11
经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和分析,总结出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并对各种合成工艺路线的优劣作了初步的评价。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空腹及餐后状态下的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每周期服用一片参比制剂或受试制剂,给药前后静脉采血,HP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SAS9.4版本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的几何均数比值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的范围内,且均未发生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空腹及餐后状态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对聚氯乙烯生产中的副产盐酸杂质含量测量方法进行摸索,认为用ICP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副产盐酸中杂质含量,并概述了ICP法测量副产盐酸杂质含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会  苏华 《广东化工》2013,(15):170+141
目的:建立黄连水提液中同时测定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加热回流法制备黄连药材水提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同时测定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5~243.0μg/mL和0.78~34.2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和100.1%供试。药材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含量为21.3 mg/g和9.6 mg/g。结论:该方法能用于黄连药材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