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推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库和海关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和资本市场分割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这一积极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地区资本市场分割所削弱。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上述结论。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还通过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对外贸易类型、所处生命周期类型、所处行业技术水平类型、融资约束水平以及市场集中度高低等方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会通过资本深化效应和研发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而资本市场分割的存在不利于增值税转型资本深化效应的正常发挥。因此,政府在进行税制改革时应同时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本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保障税收激励政策有效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前言 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被一些国家和地区媒体进行炒作,不少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国际社会舆论对“中国制造”产品安全性的质疑逐渐升级,我们出口产品所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尽管直接受到召回影响的产品还不到去年出口额的0.1%,但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这已经演变为一场中国产品的国际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3.
利用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结合生产工序方法测算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贡献率,基于技术含量视角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动态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技术含量增速较快,但绝对量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地区),国内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升。(2)引进国外技术对制造业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U”形特征,成本效应占优时,表现为负向作用;技术溢出效应占优时,表现为促进作用。随着国内技术含量的增加,国外技术引进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技术引进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3)行业自主研发是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分别与国内技术以及行业开放具有互补效应,即自主研发可以增加行业对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技术溢出效应,且互补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壁垒高企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引导国内LED产能对接新兴国家日益增长的照明市场意义重大.本文将从标准和认证两方面分析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和沙特阿拉伯等新兴国家LED照明产品准入要求,并提出了解准入要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议,以期服务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5.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面临不确定性,需要企业代理人风险承担,但这一点在已有研究中被忽视。本文结合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检验了企业股权激励引发的风险承担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显示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股权激励计划的促进作用在面临不确定性大的企业、出口到不确定性大的国家的产品、异质性产品、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样本中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受到了代理人风险承担意愿的影响,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克服风险规避进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基于多产品企业,发现股权激励计划通过提升风险承担水平改变了企业的出口经营策略,促使企业出口向最高质量的核心产品进行聚焦。本文对于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来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产品质量监管是国家从宏观上对产品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是保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选取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从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产品质量监管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探究技术创新对产品质量监管影响工业转型升级的中介效应,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产品质量监管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品质量监管对工业转型升级产生正向影响;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产品质量监管与工业转型升级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不同地区的产品质量监管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不同,产品质量监管对东部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系数最大,中部地区影响系数最小。因此,政府需根据不同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制定差异化政策,引导企业突破技术创新门槛,适当提升东部地区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并加强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贸易救济信息网、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和国别数据网上的印度相关质量安全信息为资源对象,分析了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贸易热点、技术壁垒,详细介绍了印度国家标准体系,提出了我国对印度等南亚国家的质量安全信息收集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Data mining(数据挖掘)技术,在控制学科背景下提出了产品的质量模型和质量控制模型.以山东某造纸厂的大型造纸生产线和辽宁某钢铁厂的铜闪速炉为例,在现场获得大量的关键输入参数和产品质量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数学模型,经数据运算和校验得到了产品稳态质量模型和质量控制模型.提出反向质量模型和动态产品质量模型,以适用于复杂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信用、质量信用、产品质量信用和企业质量信用等相关概念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在类比分析当前我国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状况的基础上,辩证地提出了由产品质量信用意愿、产品质量提供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构成的产品质量信用评价理论模型。针对该评价模型,从决定型和反映型两类评价指标构建了产品质量信用评价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别数据网、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和贸易救济信息网上的巴西相关质量安全信息资源为调研对象,分析了目前中国出口到巴西的热点产品,预测了未来具有贸易增长潜力的贸易产品,分析了巴西针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的技术壁垒手段,最后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双边协同合作,努力实现两国双赢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分为质量安全、质量发展和质量基础三个维度,建立了11个评价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将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与部分国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变化的趋势。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质量经历了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升幅度明显下降;与新兴制造国家相比,我国产品质量表现出一定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安全、性能差距,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2.
  • Does the quality of domestic legal institutions matter for export performance? How does differential access to protections and privileges offer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s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formal legal institutions and export performance?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drawing on insights from trade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 We propose that higher-quality legal systems in an exporter’s lo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export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when trade partners face higher level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uncertainty. We further propose that firms that have less access to local informal institutions to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and opportunism benefit more from better-developed legal institutions.
  • Using information for more than 198,000 firms and lega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 120 cities in China, we find strong support for our predictions. We discuss our contributions to the literature on institutions and export.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制造重要支柱的铸造业目前面临合格率低、成本高的严峻形势,原因在于过分依赖经验、忽视数据的分析利用.通过影响铸件质量的多因素数据积累,利用主元分析排除次要因素,并借助多元回归将关键因素和质量特性指标相关联,建立起一个预测铸件产品质量的数学模型.通过生产验证其有效性,有助于优化生产条件,提高铸件质量.  相似文献   

14.
韩亚娟  谢会 《工业工程》2014,17(4):18-23
针对产品服务系统具有实物产品和服务的双重属性,并与价格一起影响企业收益的问题,建立了同时考虑这3个因素的顾客需求函数和系统收益模型。首先,证明了使收益最大化的价格、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最优解的存在。其次,分析了价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敏感系数对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应通过优先调整顾客最敏感的因素来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管理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路和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将风险管理的概念引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可以使监管方式由被动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主动的“事前预防”,提升监管水平。缺陷产品召回是产品质量安全后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概念上分析缺陷产品召回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以汽车产品为例比对风险管理的过程和产品召回的流程,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流程和注意事项,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领域实施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商品质量信号显示以及提高网购平台商品质量信号传递的效应,此文以天猫平台为例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影响商品质量信号传递的因素,运用逻辑回归对消费者利用商品质量信号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正品承诺、假一赔三""卖家类别"等质量信号的传递对消费者判断商品质量影响较显著;"店铺动态评分""有关卖家和商品的正面评价信息"等质量信号的传递对消费者判断商品质量的影响较不显著,各个相关主体应根据消费者特征对其接收质量信号的共同影响程度,从而尽可能有效显示这些质量信号,或者规范这些质量信号来提高顾客接收这些质量信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樊树海 《工业工程》2012,15(3):80-82
依据质量参数指标的共作用及互作用效应,对田口的基于绝对质量偏移的单变量质量损失模型进行扩展。在建立了基于相对质量偏移的多元质量损失模型的基础上,对于多元质量损失模型的核心问题(系数确定问题),提出了系数确定的容差法。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dynamic supply chain where a manufacturer produces and distributes a featured product through an exclusive retailer to end consumers. The manufacturer decides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wholesale price, while the retailer sets the retail price in the presence of a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and consumers’ reference quality effec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myopic behaviour regarding the reference quality on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pricing strategies and profits of both membe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anufacturer’s myopia leads to a higher quality, higher price strategy and a higher quality–price ratio which benefits consumers. Meanwhile, relative to the far-sighted behaviour, myopia results in a more quality-sensitive but less price-sensitive market demand. What’s more, we find that the manufacturer is apt to act in a far-sighted way, but the retailer isn’t always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a far-sighted manufacturer. Taking myopic strategies for both members is likely to gain a high profit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for a relatively high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product quality on demand and a relatively low revenue-sharing proportion.  相似文献   

19.
A complex product is often inspected more than once in a sequential manner to ensure the product’s quality. Based on the number of defects discovered during each round of inspection process, we can estimate the number of defects still remaining in the product. For each defect,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defect will be detected during each inspection cycle is usually assumed to be a known ‘constant’. However, in many practical situations, some defects are easily detected, while others are much more difficult to identif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beta-geometric’ inspection model in which the heterogeneity in detection probability is described by a beta distribution. In a numerical study, we show that our more realistic inspection model clearly outperforms traditional estimation methods that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a constant detection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