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针对120 t活炉底复吹转炉在生产中易出现的炉底高度波动大,钢渣两侧大面凹陷,熔池部位形状不规则和炉口粘渣内径波动等现象,采取了动态控制炉底高度,合理维护两侧大面,量化控制炉口粘渣内径等措施后。炉底高度稳定在6.60~6.80 m,钢渣两侧大面无凹坑,熔池、渣线部位无明显凹槽,炉口粘渣内径稳定在1.90~2.35 m,转炉炉型保持稳定受控状态,为转炉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郑杰 《河南冶金》2012,20(3):28-29,53
针对活炉底复吹转炉在生产中易出现的炉底高度波动,钢渣两侧大面凹陷,熔池部位形状不规则和炉口粘渣内径波动等现象,莱钢特钢事业部采取了动态控制炉底高度,合理维护两侧大面,量化控制炉口粘渣内径等措施,近两年来炉底高度稳定在6.60 m~6.80 m,钢渣两侧大面无凹坑,熔池﹑渣线部位无明显凹槽,炉口粘渣内径稳定在1.90 m~2.35 m,转炉炉型保持稳定受控状态,为转炉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活炉底复吹转炉在生产中易出现的炉底高度波动,钢渣两侧大面凹陷,熔池部位形状不规则和炉口粘渣内径波动等现象,莱钢特钢厂采取了动态控制炉底高度,合理维护两侧大面,量化控制炉口粘渣内径等措施,近两年来炉底高度稳定在6.60~6.80m,钢渣两侧大面无凹坑,熔池、渣线部位无明显凹槽,炉口粘渣内径稳定在190~2.35m,转炉炉型保持稳定受控状态,为转炉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莱钢120t顶底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元件与炉衬实现同步高寿命的方法。选用镁碳质供气砖和双环缝管式喷嘴,均匀分布于炉底同心圆上;根据目标碳含量确定合理的供气制度;通过加长透气砖加快形成金属蘑菇头、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底吹吹堵技术以及复吹转炉炉体维护特有的维护技术要点。莱钢3座120t顶底复吹转炉首个炉役平均炉龄20000炉以上,最高26668炉,且实现了底吹与炉龄同寿命。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系统中底吹流量曲线单一、恒定的问题,结合现场数据跟踪建立底吹控制模型,根据模型及时调整底吹流量,实现了底吹流量的半自动控制。数据表明,通过底吹工艺优化,同等条件下吹炼终点碳氧积[1]由0.0029降低到0.0027,终点渣样中(TFe)含量下降2.82%,Al/Si合金收得率由18.3%提高到25.4%,吨钢耗氧量由60.58 m3/t降至54.2 m3/t。  相似文献   

6.
针对原系统中底吹流量曲线单一、恒定的问题,将每炉副枪测量的[C]、[O]及熔池液位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动态模型,根据模型运算结果及时调整底吹流量,实现了底吹流量的动态控制。数据表明,通过底吹工艺优化,同等条件下吹炼终点碳氧积由0.00276降低到0.00264,终点渣样中(TFe)含量下降3.16%,FeSi收得率由84.2%提高到86.4%,吨钢耗氧量由51.28m^3/t降至48.53m^3/t。  相似文献   

7.
富强  郭晓春  俞潮 《炼钢》2020,36(1):4-7
通过将120 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供气强度由0.026 m~3/(t·min)提高到0.103 m~3/(t·min),为钢水提供动力学条件;同时降低炉底渣层厚度,由200~300 mm降低到50~100 mm,减少供气阻力,增加钢水的动力学条件,加强钢水搅拌使钢渣充分融合,促进碳氧反应降低钢水终点氧含量。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从0.003 1%降低至0.002 3%、终渣FeO质量分数从18.64%降低至18.12%,有效提高了钢水洁净度,改善了钢水质量。  相似文献   

8.
马钢第一钢轧总厂通过对120 t转炉底吹工艺不断优化与改进,将供气强度逐步提高到0.09 m3/(t·min),瞬间高强度达0.15 m3/(t·min),保证了底吹的效果,促进终点碳氧反应,终点碳氧积从0.0040逐步降低至0.0025左右;降低了转炉冶炼渣中带铁,渣中TFe含量平均值为17.01%;Mn合金收得率明显高于2#和3#转炉,平均值为95.19%.脱磷率变化不明显,平均值为77.11%,脱磷效果满足要求,并未出现回磷情况,通过转炉底吹工艺的优化,降低转炉冶炼的成本,减少了钢液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9.
王强  于亮涛  王明杰 《莱钢科技》2010,(3):44-45,48
针对120t转炉在复吹条件下的脱磷效果,讨论了复吹前后终点w(P)、w(FeO)和炉渣碱度对脱磷反应的影响,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复吹前后脱磷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20t复吹转炉,通过水力学物理模拟对转炉底吹供气进行了优化研究,寻求合理的底吹供气模式并进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转炉底吹对转炉熔池搅拌有很大的影响,喷嘴数目增加,熔池混匀时间有减小的趋势,与喷嘴流量均分模式相比,流量直线模式和“V”型模式混匀时间都得到改善,直线模式更有利于熔池的搅拌;优化后转炉冶炼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转炉终点命中率提高,碳氧积更稳定,达到了强化转炉冶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马钢第二钢轧总厂30 t转炉活动烟罩进行了结构改造,通过使用气体密封代替了原有的溢流水密封,实现节能的效果,实现降低故障率和检修的快速更换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重钢复吹转炉双环缝供气元件及其它设备特点,通过严格控制炉底厚度,形成稳定的通气状况良好的炉渣-金属蘑菇头,根据钢种选择适宜的供气模式,得到较好的复吹冶炼效果,而且实现了溅渣护炉下高炉龄的100%复吹比。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莱钢120 t转炉副枪的应用情况,莱钢炼钢厂通过不断优化数学模型和完善修改各项规程制度使副枪运行得到了稳定,基本上取消了转炉倒炉作业,并对转炉炼钢工艺操作进行了优化。转炉各项指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碳温双命中率达到了90%以上,冶炼周期平均缩短了4 min,转炉生产能力提高了10%,钢铁料消耗降低11 kg/t(钢)。同时降低了耐材消耗,提高了钢水质量、稳定了钢水成分,为开发优质品种钢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从经验炼钢到智能炼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120 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系统的数学模拟和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20 t转炉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并进行Euler两相流计算,找出底吹透气元件合理的偏心位置,由原8个透气元件均布方式,偏心位置为0.56R(转炉熔池半径)、夹角为45°,优化为6个透气元件,偏心位置0.53R2个、0.65R2个、0.46R2个,两组组合透气砖中心夹角180°,内部夹角30°。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有效地减少底吹气体消耗,提高熔池搅拌功能,碳氧浓度积由优化前的0.002 674降低到0.002 51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转炉脱磷和碳-磷选择性氧化转变温度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在铁水未经脱磷预处理的条件下,进行120 t顶底复吹转炉双渣脱磷生产实践。当铁水平均成分为(/%):4.81C、0.49Si、0.32Mn、0.127P、0.019S的情况下,在转炉冶炼前期(0~360 s),采用低温(1 330~1 350℃),较强底吹搅拌[0.030~0.040 m~3/(t·min)],中等炉渣碱度(2.0~3.0)和高氧化铁(20%~25%)工艺措施,实现一次倒渣的半钢(3.8%C)平均磷含量0.048%和平均脱磷率62.2%的脱磷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以副枪系统为基础,通过优化原材料条件,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完善数据监测及采集系统,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系统建立和优化冶炼模型等措施,最终实现全封闭智能炼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20 t转炉在终点钢水平均温度1630℃,平均终渣碱度4.0时,终点[C](0.029%~0.176%)对终点[P]和磷分配比的影响。34炉次冶炼结果表明,终点出钢磷含量随着碳含量的减小而降低,当碳含量低于0.06%时,有利于实现磷含量低于0.005%出钢;随着终点碳含量的降低,渣钢间的磷分配比增大,炉渣脱磷能力增强;在同等工艺条件下,终点碳含量越低,供氧时间越长,吹氧和碳氧反应对熔池的搅拌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脱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