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
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酰氯化、酰化、还原反应成功合成了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DBN),DBN分别和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通过两步法缩聚制备出聚酰亚胺薄膜,用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A),拉伸测试表征其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含有酰胺键的聚酰亚胺薄膜,并且酰胺键的N-H分别和酰亚胺环中的C-N和C=O形成了氢键。将其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聚酰亚胺薄膜相比,对应二酐(BPDA和PMDA)分别和DBN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表现出了优异的热性能和耐溶剂性,尤其是拉伸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4.
5.
高技术材料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它的结构特征、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描述了一些专利发明的技术要旨,介绍了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制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指出全面提高我国聚酰亚胺的整体产业化水平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投入。重中之重是强化对专利技术信息的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聚酰亚胺薄膜因表面光滑和亲水性差,导致其粘接性能低,有必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从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性质出发,详细介绍了酸碱处理、等离子处理、离子束和表面接枝等几种不同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通过这些改性方法,聚酰亚胺薄膜表面与其他材料的粘接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多采用无机纳米材料复合杂化的方法制备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首先,该文对实验室制膜方法进行研究,对现有的一般形式的制膜方法进行优化。其次,通过原位聚合法在实验室内制备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原位聚合法中重点研究了纳米AL2O3、表面改性纳米AL2O3、AL2O3和层状硅酸盐分别与聚酰胺酸的复合成膜及亚胺化成型。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IR)、热失重分析仪(TGA)、热机械分析仪(T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拉力试验机、宽频介电谱分析仪、电压击穿测试仪以及高频脉冲耐电晕实验仪等设备对其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方法制备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的特性和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酰亚胺薄膜受Υ射线作用前后的电性能变化。实验发现,在10~10~5Gy的吸收剂量范围内,薄膜受辐照后体积电阻率下降,介电常数基本不变,高频介质损耗角正切上升,交流击穿场强上升。通过分析和讨论,笔者认为薄膜电性能的这些变化是由辐照过程中薄膜同时发生交联和裂解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10.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浸渍得到了聚酰胺酸薄膜,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薄膜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热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薄膜.用DF-PM型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定装置考察所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用SEM考察了聚酰亚胺薄膜的磨痕形貌和对偶Si3N4陶瓷球表面的转移膜的形貌.结果表明,聚酰亚胺薄膜在与Si3N4陶瓷球对磨时,由于在摩擦过程中,聚酰亚胺能够在对偶面上形成均匀的并且低剪切强度的转移薄膜,因此表现出了优异的减摩与抗磨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摩擦和磨损行为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碳化硅反射镜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碳化硅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反射镜材料的特点,阐述了碳化硅反射镜的轻量化设计、坯体制备、涂层、镜面光学加工和光学检测技术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世界各国SiC反射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芳香二酐和自制的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DMMDA)二胺为单体,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出发,设计合成了聚酰胺酸溶液,经化学亚胺化反应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可溶性聚酰亚胺材料,进一步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聚酰亚胺基纳滤膜。通过红外光谱、核磁、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合成单体和聚酰亚胺基纳滤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DMMDA二胺单体,以该单体为原料制备的聚酰亚胺基纳滤膜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对酸性红94的截留率高达92%,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及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3.
空间薄膜反射镜由于其具有极低的面密度,极高的体积包装效率、低的制造成本等优点,在未来大口径空间光学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动面形控制是薄膜反射镜的关键技术之一.按作动器作动的位置不同,对主动面形控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种作动器的特点,从数学建模和试验验证两个方面对边界作动的主动面形控制和面内作动的主动面形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评述了面形控制的理论模拟方法、已有的面形控制试验设备及所验证的内容,最后对主动面形控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聚酰亚胺作为功能材料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为聚酰亚胺具有吸水性,使其介电性能显著下降,限制了其在微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聚酰亚胺的吸水性主要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有关,化学结构为水分子提供了吸附位点,形态结构则影响水分子的渗透与扩散作用。本文结合聚酰亚胺的吸水机理,着重介绍了聚酰亚胺的疏水改性方法,采用柔性结构、含氟结构、含硅结构、表面镀层等多种方法并用的措施对聚酰亚胺进行疏水改性,聚酰亚胺的疏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并在最后对疏水性聚酰亚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微机械薄膜变形镜(MMDM)面形影响函数的意义,并测量了Oko公司37通道MMDM的面形影响函数矩阵,实验验证了镜面形变和单个驱动电极电压平方之间的线性关系,分析了变形镜的校正能力,建立了自适应光学系统闭环校正的模型.搭建基于MMDM的自适应光学实验系统,采用人眼出射波前作为原始波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快速有效的对动态畸变波前进行校正,为基于MMDM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提供了算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制备的新方法,介绍了用于制备中空纤维膜的新型聚酰亚胺膜材料的开发,综述了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在气体分离和渗透汽化膜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电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微纳米尺度下聚合物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生成、发展规律和机理,利用电场力显微镜(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e,EFM)研究了两种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电荷生成及其衰减特性.采用EFM的导电探针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注入电荷,并对产生的电荷进行原位表征,结果表明原始(100 HN)和耐电晕(100 CR)两种聚酰亚胺薄膜上电荷生成和衰减特性不同.耐电晕薄膜被注入的表面电荷数量少且注入后衰减较快,其衰减服从指数规律,衰减时间常数为19.9 min;原始薄膜被注入的电荷量较多,衰减时间常数为48.1 min.分析表明,耐电晕薄膜中由于掺杂了Al2O3成分,使得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电阻率下降.介电常数提高使得金属-电介质界面势垒提高,增加了电荷注入难度,导致表面电荷数量少;电阻率下降使得电荷消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8.
崔晓萍  朱光明 《材料导报》2015,29(13):12-17
聚酰亚胺(PI)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化性能,已经在各个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介绍了P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多种PI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现状,并对PI纳米复合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聚合物电介质材料聚酰亚胺表面电荷的生成规律和特性,利用Dimension 3100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微纳米尺度下对聚酰亚胺表面进行摩擦产生了电荷,并用静电力显微镜观察了电荷的消散过程.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微纳米尺度下聚酰亚胺表面电荷生成的规律和特性:表面电荷的极性与探针针尖所加偏压保持一致,且表面电荷的密度和作用区域会随着探针针尖所加电压的增加而加大,并随着探针摩擦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为探索聚合物电介质材料表面电荷生成规律及特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航空发动机用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衬套的特性及其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石墨填充复合材料衬套、纤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衬套及短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衬套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与应用发展,指出低成本、连续化生产、耐高温及长使用寿命是未来航空发动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衬套及其材料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