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透射电镜对纳米SiO2 -x和TiO2 进行了测试 ,这两种纳米材料经表面改性后 ,按一定的配比与粉碎后的聚酰胺粉末共混、挤出、切粒 ,再将聚酰胺母粒制成薄膜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紫外线透过率 ,并测试防紫外线聚酰胺母粒的性能。讨论了影响聚酰胺母粒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将微纳米石墨烯与聚酰胺-6共混,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石墨烯改性聚酰胺功能母粒。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石墨烯均匀分布在聚酰胺-6内部,含水率、相对粘度、熔融指数以及过滤压力值测试分析表明石墨烯改性聚酰胺功能母粒各方面性能均达到纺丝要求,并且,石墨烯添加可使聚酰胺纤维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远红外、抗菌抑菌性能,提高了纤维的附加值,拓宽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采用原液着色法生产涤纶色丝时,如用传统的原色母粒纺制有色涤纶丝,即使用较先进的瑞士K-Trom公司T-20型减量注射器注色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色差。因此有必要预先对色母粒稀释再按常规法纺丝。并提出色母粒稀释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利用较落后的设备生产涤纶色丝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母粒稀释技术,辅以3-DD高效动态混合器制备聚丙烯(PP)/炭黑(CB)薄膜.利用热重分析法与潜在的在线检测新方法——色彩色差法间接表征了CB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热重分析表明,当CB质量分数为2.2%时,其在薄膜中的分散较均匀,而当CB质量分数增至3.3%时,其分散性略差,但热失重曲线重合性仍较好;薄膜...  相似文献   

5.
研究纸纤维(PF)与聚酰胺(PA6)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析PF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耐候性能.将不同质量配比的PF、PA进行混合,添加一定质量比例的添加剂,以单螺杆挤出工艺熔融复合造粒,并按ASTM D638-2003标准注塑成型.对复合材料进行界面形貌、吸水性能、色差、拉伸强度等测定.试验表明,PF含量对复合...  相似文献   

6.
将负氧离子粉体添加到PA6切片中制备功能母粒,并与纯PA6切片进行共混纺丝制成负氧离子异形纤维。利用熔点仪、熔融指数仪测试负氧离子功能母粒的熔融温度、表观黏度,并对负氧离子PA6异形纤维的纺丝工艺进行研究,对异形纤维的负氧离子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PA6切片相比,功能母粒的熔融温度变化较小,但流动性能变差;在温度达到255℃以上时,功能母粒和PA6两种熔体适合进行共混纺丝;功能母粒与PA6切片共混后的熔融温度及纺丝温度比纯PA6切片的相应温度高;所制备的异形纤维的径向异形度达到40%以上;异形纤维比圆形纤维能释放更多量的负氧离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纳米抗菌抗静电剂做添加剂,与常规聚丙烯切片按一定比例共混造粒,熔融纺丝制得抗菌抗静电聚丙烯纤维。在扫描电镜上观察抗菌抗静电剂在制得的母粒中的分散情况,通过DSC测试比较常规切片与抗菌抗静电母粒的热学性能,通过流变试验测试共混熔体的流动性能,研究了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的抗菌抗静电聚丙烯纤维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和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8.
皮芯负氧离子涤纶长丝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负氧离子粉体添加到聚酯载体中制备功能母粒,与常规聚酯(PET)复合纺丝制成皮芯负氧离子长丝。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流变仪、熔融指数仪对负氧离子功能母粒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流变性、表观粘度等可纺性能进行了表征,对负氧离子纤维的纺丝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复合功能纤维的负氧离子释放浓度、回潮率、比电阻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负氧离子母粒的结晶温度降低,熔融温度变化不大;在相同剪切速率下,负氧离子母粒的剪切黏度比PET大;当温度达到280℃时,负氧离子母粒和PET2种熔体才能进行复合纺丝;负氧离子母粒的熔融温度及纺丝温度要比PET高;功能纤维释放负氧离子浓度达到郊外田野的水平,回潮率比PET提高了1倍,并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负氧离子聚酯纤维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种制备负氧离子聚酯纤维的方法,将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粉碎后加入经表面改性的负氧离子粉体和分散剂,经过熔融挤出、造粒,制备了负氧离子母粒;用此母粒作为皮层,普通PET作为芯层,通过复合纺丝制备皮芯型复合纤维。通过测试表明:加入4%负氧离子粉体的母粒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采用该母粒制备的皮芯型聚酯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释放负氧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子明 《丝绸》2023,(4):44-50
为了打破锦纶6纤维用炭黑母粒高度依赖进口,本文通过生产实验探索,自主研究一套完整的炭黑母粒生产及纺丝一体化工艺。利用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造粒机将64%的聚酰胺6有光切片、30%的纳米级炭黑粉末、6%的复合型炭黑超分散剂粉末经过熔融塑化、螺杆剪切、水冷切粒、振动筛选、真空干燥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处理,制备得到炭黑母粒。所制母粒的相对黏度、熔点、含水率、熔融指数分别为1.94、223℃,0.048 8%,10.6 g/10 min。为了阐明其作为原液着色剂的纺丝性能,将其以4.7%的添加比例用于黑色锦纶6民用长丝纤维,规格为高取向丝、49.95 dtex/12F的连续生产。其结果表明:纺丝组件的生产周期可达18 d,日均纺丝组件的压升值为0.21 MPa,日均纺丝断头次数为4.7次,日均纺丝飘丝次数为2.6次。  相似文献   

11.
在使用母粒法生产涤纶有色单丝过程中,很多厂使用的是间歇式配料系统,即每次称取一定量的涤纶切片与设定比例量的配色母粒,通过桨式(立式或卧式)搅拌器将切片和配色母粒混合均匀后再流入螺杆挤压机进行纺丝。不同物料在这种桨式搅拌过程中,会因各配料的比重、粒度或静电等的不同产生分层现象,致使生产出的涤纶单丝颜色均匀性差,灰卡色差小于3. 5级。为了减小色差,设计了一种螺杆提升式搅拌混料装置,配合精度误差达到0. 3%的配料器一起使用,解决了桨式搅拌造成的各种配料分层现象,使进入螺杆挤压机的混合物料的均匀性大大提高,生产出的单丝颜色均匀性也大大提高,灰卡色差达到4. 5级(最高5. 0级)。  相似文献   

12.
毛腈混纺针织绒线的绞纱染色发生色差后,作纠色回修存在一些特殊性。根据分散染料在羊毛和腈纶纤维上的染色特点,探讨了毛腈混纺针织绒线作一浴纠色的方便性与可行性,并指出了按扬长避短原则下纠色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毛腈混纺针织绒线的纹纱染色发生色差后,作纠色回修存在一些特殊性。根据分散染料在羊毛和腈纶纤维上的染色特点,探讨了毛腈混纺针织绒线作一浴纠色方便性与可行性,并指出了按扬长避短原则下纠色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色纺企业配色打样效率和配色效果,以Friele光学模型为基础,结合全光谱匹配配色算法,以某色纺企业的实际生产为例探讨色纺纱的计算机修色算法。首先随机确定21个混色标准样,分别从现有的80种单色棉纤维中选择2~4种计算拟合配比并打样,测得21组样纱的实际色差均值为2.36。将拟合配比进行赋值循环以计算标准样与仿样的反射率偏差最小时的配比调整量,用以修正拟合配比,并再次打样验证。结果表明:拟合配比第1次修正后实际色差均值为1.215,其中最小色差为0.59;经第2次配比修正后,实际仿样与标准样的色差均值减小到0.67,且每组色差均小于1,即所设计的修色算法精确度较高,且适用于企业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和改善全彩型提花织物的色彩仿真效果,提出一种由多色网点叠加组合表现的彩色仿真提花织物设计模式。通过对全彩数码图像的原色分离产生多幅分色图,并将其逐一转化为二色值网点图,再重新组合成1幅8色以内的网点图像,结合重纬结构进行提花织物样品设计与织造。对织物样品进行多个测色点的颜色数据采集,并将其与原始数码图像进行色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4色纬影光组织织物样品,多色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总色差均值降低了14.21%;进一步按明度值、红绿值和黄蓝值进行分项色差比较发现,多色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绿、红、蓝和黄等色值的色差均值分别降低了27.31%、19.72%、13.24%和9.65%,而明度差均值降低了12.88%,证明多色网点结构设计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更理想的色彩仿真性能。  相似文献   

16.
色差仪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阐述颜色色差及色差公式,分析了各色差公式的异同,介绍了ISO和AATCC灰卡色差值分析。CMC色差公式计算的色差值较符合人的目光评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用仪器采用不同的色差公式代替色差的目光评定,使色差值有了量化数值,消除了客商和生产厂家的争执,可使网上接单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交织混色织物颜色评判中存在的多种色差公式,从组织结构设计出发,选用红、绿、蓝、青、品红、黄6种颜色的纱线,设计了3种颜色组合的交织混色织物。采用Datacolor SF600型分光光度测色仪对织物的反射率进行了测试,选用5种色差公式对混色织物的观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交织混色织物的色差评判中,CIELUV与实际感觉偏差较大,不适用于混色织物的颜色评价,而CIELAB、CMC(2∶1)、CIE94和CIE DE2000色差公式都符合真实的色差感觉,其中色差按从大到小排列为CIELABCIE94CMC(2∶1)CIE DE2000。  相似文献   

18.
曾亮忠 《非织造布》2010,18(3):48-48
712纳米碳酸钙/聚乙烯复合土工膜(Nano-CaCO3/PE composite geomembranes)这是近年新发展的不透水的土工膜。其生产工艺包括:纳米碳酸钙(CaCO3)经表面处理形成偶联剂碳酸钙后制成纳碳酸钙改性母粒,按配比将纳米碳酸钙改性母粒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  相似文献   

19.
技术问答     
《丝绸》1992,(7)
问:为什么摇袜吸色检验合格的筒子,绸面仍有明显的色差? 答: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在进行加工前,都要对原料进行检验。除了一般的常规检验外,还要进行摇袜吸色检验。摇袜吸色的目的是为了检查筒子与筒子之间的色泽差异。但笔者认为摇袜吸色只能作为检验筒子间色差的一般手段,不能作为判断筒子间色差大小的唯一方法。笔者曾发现经过摇袜吸色检验合格的筒子,(扌欠)经时,发现经面有明显的色差,由其织成的织物经后整理染色后,其绸面也有明显的色差。这是因为摇袜吸色时摇成的袜筒其密度小,看上去很稀松,只能大  相似文献   

20.
马娟  金剑  金欣  肖长发 《纺织学报》2017,38(7):6-10
为改善聚酯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将具有高吸水性的纳米级聚丙烯酸钠粒子与常规聚酯混合制备共混母粒,对共混母粒的热性能、熔融结晶性能、亲水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吸水性微粉的加入明显改善了聚酯的亲水性,且其热稳定性与普通聚酯相近。然后用一定比例共混母粒与常规聚酯混合进行熔融纺丝,并研究了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高吸水性微粉的加入使共混聚酯结晶速率提高,亲水性改善,纤维的吸湿性、抗静电性提高;当聚丙烯酸钠的添加量为0.4%时,可制得力学性能优良且回潮率达到2.09%、体积比电阻达到2.3 ×109Ω?cm的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