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震 《电工技术》2024,(2):69-71
针对当前电动充电需求增加和台区用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移动储能充放电装置.该装置以 标准集装箱为载体,集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储能系统、并离网切换装置、供电接口装置等,实现高适应性、高安全 性、高机动性,在移动充电、保供电、台区增容、削峰填谷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交直流充放电协同控制技术的移动储能车电源快速连接装置,用于移动储能车实现配网不停电作业。针对目前市场上移动电源车只提供交流电源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该装置在通用工业连接器及面板母座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加入了温度传感器及电压电流互感器,并对储能变流器PCS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实现交直流充放电协同控制。该装置弥补了目前配网不停电作业领域移动储能车缺少直流充放电功能的短板,可以满足移动储能车在多场景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储能车技术的发展,移动储能车的应用快速增长。当移动储能车应用于台区变减载时,需考虑储能车的充放电时间点。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移动储能车调度优化方案。算法的适应函数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将满足台区变减载电量的约束为罚函数计入适应度计算中。在编码时,考虑生成个体的可行性,合理设置参数的范围和意义,提高优化效率。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案可提高减载能力,达到最优调度效果。  相似文献   

4.
姚翔宇  江栋  邵显清  张杰 《中国电力》2018,51(5):80-86,117
随着电动汽车运营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动汽车故障救援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针对中国目前充电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平衡、缺乏移动充电救援设施的实际情况,介绍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结构的移动充电车充电系统设计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充电系统包括取力发电机、直流母线前级电源、交直流一体化充电机和大容量储能电池4个部分。此车载充电系统具有灵活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特点,并能满足各种类型待救援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利用TMS320LF2407来进行全数字控制,采用Buck—Boost双象限电路作为充放电主电路的蓄电池充放电装置。采用了涓流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的三级充电模式,非同步采样方法,带滞环的PI调节器。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方法可行,充放电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结合混合型储能装置的快速充放电特性,开展储能式同相供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给出系统拓扑并划分出谷时充电、削峰放电和再生制动三种工作模式,以解决电气化铁路中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机车过分相问题和再生制动能量回馈利用问题等,同时搭建仿真模型验证系统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电压控制的含移动储能的主动配电网调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大量接入引起的电压越限,以及常规储能投资大、电动汽车调度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压控制的含移动储能的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策略。将配电网与移动储能视作不同利益主体,建立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为配电网层,以网损最低为目标,根据预计的电压越限情况对下层发出调度;下层为移动储能运营层,以最大收益为目标优化移动储能充放电功率,响应上层调度,再由上层决定移动储能接入节点。在下层优化中考虑了移动储能荷电状态对其最大允许功率的影响;在配电网节点中设定充电节点与放电节点以减小移动储能接入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并提出移动储能接入节点选择及转换策略。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调度策略可以在解决配电网节点电压越限、减小配电网网损的同时使移动储能盈利。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主流的移动数码产品内置电池使用时间短,无法满足长时间户外使用的缺点,设计了便携式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可利用USB标准接口或5V适配器供电,具有恒流与恒压充电模式,并能够监测内置储能锂电池的温度,给锂电池充电的同时可以给移动数码产品供电,可有效的解决移动数码产品电量不足问题。大量实验表明,该移动电源充电效率高,时间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9.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动态响应好、充放电效率高,免维护等优点,在低压直流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直流电源装置,主要由主控制单元、充电单元、放电单元、超级电容器储能单元等部分组成,同时,外置的LED显示屏和操作按键便于直流装置的监控和维护。相应的实验结果表明,装置的充电储能速度快,冲击功率的负载能力强,续航能力相对较弱。此外,本装置兼容了输出并联均流功能,既可单独运行,也可多机并联扩大储能容量,为直流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储能系统中钒电池端电压及充放电控制模式变换对钒电池安全运行的影响。以钒电池的端电压和荷电状态值为充放电约束条件,提出首次充电时采用小电流充电法激活电池,然后采用恒电流、恒功率、恒压和涓流4种控制策略分阶段对钒电池进行充放电。经仿真及5 kW钒液流储能系统实验,该控制策略减小了钒电池端电压及充放电控制模式变换对钒电池安全运行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双向DC/DC四阶段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建设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电动汽车运行模式、充电量需求等因素的描述,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提出电动汽车发展对充电技术快速化、通用化、智能化、电能转换高效化等的要求.比较研究了常规充电、快速充电、机械充电等类型的充电模式的优缺点.从电能外部接入角度对充电站的建设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曹玉蓉 《电源技术》2016,(2):370-372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STC89C52的手机快速充电系统,详细介绍了此快速充电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和软件设计流程。使用这种快速充电系统,充电速度比普通的USB充电快50%以上,能提高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同时,本快速充电系统做了兼容设计,可兼容普通充电功能。  相似文献   

13.
笔者提出动力电池、超级电容退役后的梯次利用,设计可移动储能充电系统,同时针对已有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中电流小、充电慢的问题,提出退役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供电模式,提高充电效率.工程实际证明,所示设计方案与单一动力电池移动式充电系统相比,充电速率更高,具有较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移动充电服务运营中车辆路径选择和能源补给缺乏科学的调度模型和工具作为指导的问题,提出了移动充电服务两过程一体化经济调度模型与方法。分析了移动充电服务运营模式。考虑动态路网和移动充电车的可复用性,构建了以物流成本最小为目标、以时间窗等为约束的车辆路径选择模型。考虑离散化的电池组荷电状态,构建了以充电成本最小为目标、以充电机数量等为约束的电池组有序充电整数规划模型。以移动充电车作为2个过程耦合的载体,构建了移动充电服务一体化经济调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嵌套lpsolve工具箱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公共服务与互动平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具有节能减排等多种效用的电动汽车在国内迅速推广,在其智能充换电服务领域,政府、上下游产业相关方以及用户对信息共享、参与互动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此需求现状,提出了构建电动汽车公共服务互动平台的设想。通过互动平台总体目标、方案、架构的设计和相关关键技术领域的分析研究,设计互动平台的七大功能集群。提出互动平台的数据模型,研究平台的服务接口及流程。最后简述互动平台的网站及手机APP应用和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行业发展的意义。通过对电动汽车公共服务与互动平台的研究,为电动汽车公共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市场流行的小功率移动电源已无法满足,如笔记本等大功率数码产品的供电需求,同时单一的充电方式使得移动电源的续航能力得不到保障。根据市场需求分析,提出一款可以使用适配器、太阳电池、车载电池充电的充电方式以及输出功率多样化,且性能安全可靠的移动电源。其主要包括太阳能充电、20 V输出、12 V输出、5 V输出、电量显示电路以及保护等电路模块。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对于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动汽车负荷区别于常规负荷的最大特点是其具有移动性,基于停车生成率理论,建立考虑随机性的电动汽车移动性模型。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特点,建立了考虑电池荷电状态的电动汽车需求价格弹性模型,以统筹电网和车主双方利益为目标,提出了基于移动特性的电动汽车最优分时充电电价定价策略。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模型和策略求解得到的最优分时充电电价能够起到平滑负荷曲线、降低车主费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个充电桩同时对一辆电动汽车充电的技术,设计了充电桩群控操作管理单元对多个充电桩控制管理,既可对小功率的车单充,又可对大功率的车双充。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出了手机APP、在线卡和离线卡三种支付方式兼容的充电方法。在软件实现上采用模块化设计,规范充电流程,数据流通过消息总线机制在各模块间传输。在双充操作上,充电桩群中任意两个充电桩都可以组合,组合后在其中任一充电桩上可以启动和终止充电,将充电中双桩设置主桩和辅桩进行管理。通过厦门多个公交站的运营情况表明,该充电桩群控操作管理单元使用是稳定可靠的。与传统的充电装置相比,使用充电桩群控操作管理单元使充电功率选择更多元化,充电站设计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对充电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研究一类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移动式充电桩的环境要求和技术需求,设计了可移动充电桩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移动充电桩结构采用了CATIA进行建模,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强度和可行性。充电桩控制系统与车辆BMS及充电模块采用CANBUS总线通信,并由ADUM1412构成CAN隔离电路避免干扰。采用北斗GPS模块ATK-1218-BD构成无线定位系统,系统设计了充电急停安全模块和充电枪的检测模块。研究结果表明,硬件结构最大变形值为3.07 mm,最大应力为134.41 MPa,充电桩重心点的垂线在结构底面范围内,结构符合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控制系统功能完备,安全急停模块和充电枪安全模块保障了充电桩使用的安全,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鲁莽  周小兵  张维 《华中电力》2010,23(5):16-20
电动汽车是未来我国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种交通工具,电动汽车充电站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源补给,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比较了电动汽车几种充电方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状况,对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的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应是电网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