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矿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有矿业城市(镇)426座,涉及3亿多人口,并且目前大多处于发展弱势和逐渐衰退的过程中,研究矿业城市的维持、转型和更新已成为一个焦点课题。在矿业城市整体发展系统之中引入景观生态规划,采用科研课题调研、资料分析、借鉴国外相关项目的结论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类矿业城市的发展起源、发展高峰和衰退的轨迹,初步得出了矿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方案、流程设计等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以徐州市为例,研究探寻了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矿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驱动力,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干扰。为研究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规律,本文利用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借助ARCGIS软件、MAPGIS软件及SAS软件,分析了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随距离采矿区域距离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随距离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的远近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每种土地类型都会有一个特异性区段,呈现出不规则变化的状态;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矿区对土地干扰强度最值并不在矿产资源分布区,在1996~2005年矿产资源分布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干扰半径小于2005~2009年间矿区的干扰半径。研究结果对于矿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矿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与调控——以矿业城市武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矿业城市武安市为例,通过对其矿业用地调查,表明矿业用地规模大,闲置许多废弃地;依据武安市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二者衔接方式,并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理念,建立起武安市矿业用地复垦方案和置换方案,提出完善土地复垦复垦制度、理顺矿权与地权关系等矿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与调控措施,以促进矿业用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循环经济的含义、内涵、原则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等方面,以淮南市为例分析了矿业城市的煤炭资源状况和淮南矿业集团经济发展的实践,指出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淮南矿业集团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实践状况。  相似文献   

6.
六盘水市是一座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工业城市。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及贵州西部经济带建设,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诸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矛盾。对矿业城市而言,如何规避“矿竭城衰”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其进行产业定位与城市转型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矿业城市转型遇到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大批的劳动力需要安置转移。这个问题事关千百万人的切身利益。如何将现有大量的产业职工转移到新工作岗位就业,确保地区社会稳定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完成矿业城市转型任务的关键之一。本文以东营市为例,分析了东营石油产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解释性数学框架,强度分析能系统解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强度分析包括三个层次:间隔层次、地类层次和转变层次,通过类比各层次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与平均变化强度,量化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的同时揭示潜在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三个层次的稳定性分别用快速的与缓慢的、活跃的与休眠的、来源与转变来描述。本文以武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09和2014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强度分析的方法,系统阐释武安市三个层次的强度变化,并深入分析不同层次的稳定性,判断变化强度的特征以及潜在的地类转变。研究结果表明:(1)间隔层次:2005年-2009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为快速,明显高于平均变化强度;(2)地类层次:变化比较活跃的是工矿建设用地和林地,耕地在整个时间间隔变化相对休眠,其他地类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变化强度状态不一;(3)转变层次:工矿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水体和园地,减少则主要是转变为非工矿建设用地。强度分析可以深入揭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信息,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覆被状态,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科学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大冶市为例,兼顾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人类需求,通过“源地-廊道”模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针对全市人口的整体需求和部分人口的就近需求,将源地划分为全局型和局地型2种类型,分别采取直接拾取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识别,建立了以斑块需求强度、可达性表征人类需求强度,以斑块重要性、连通性表征生态供给能力的局地型源地识别模型。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和目视判读方法,结合全局型源地和局地型源地分类,将廊道划分为关键廊道、关联廊道和组团廊道3种类型。研究表明:①大冶市全局型和局地型源地面积分别为144.61 km2和197.42 km2,局地型源地可以划分为6个组团,西北水陆复合组团源地因斑块小而少易受到外界干扰破坏,东部岗丘组团因分布于城市市郊而受城市化冲击的可能性较大;②大冶市关键廊道、关联廊道和组团廊道的长度分别为112.30 km、179.45 km和444.19 km,部分关键廊道受城镇建设、矿业活动或地质灾害影响,局部阻力值较大,需要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加以疏通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刘琳 《资源与产业》2008,10(1):60-62
本文介绍了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的一般方法,并对实验区合肥市进行具体的实践,得到了一些土地利用方面的数据,同时发现,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降低。对于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对矿业城市特殊性考虑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对平鲁区1995-2005年PRED系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4个主成分。结果表明,平鲁区PRED系统整体呈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中,人口子系统表现为阶段上升后的下降,资源子系统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环境子系统除在2000年与2003年出现轻微波动外,其余年间均呈上升趋势。平鲁区必须在总结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内涵挖潜之路,重视资源保护与土地复垦,充分发挥土地复垦在土地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矿业城市推行环境绩效审计探索--以白银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审计、绿色GDP的实施,都是当前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与社会需求点问题。本文试图以矿业城市为切入点,将环境绩效审计与绿色GDP这两种政策工具统合起来,建议从矿业城市开始,将环境绩效审计与绿色GDP的实施落实。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要求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区域土地利用战略。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可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城镇核心区、都市城郊发展区、三峡生态保育区、武陵农业发展区。通过差别化土地利用策略的区域指引,从土地利用策略中心、生态屏障建设、基本农田调整、新增建设用地4方面对各区域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对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和谐的人地关系和统筹城乡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莞市长安镇1996年的TM影像和spot2影像以及2005年的spot5影像进行分析,利用ERDAS软件图像处理模块及计算机解译模块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最后利用统计方法总结出东莞市长安镇9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要求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区域土地利用战略。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可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城镇核心区、都市城郊发展区、三峡生态保育区、武陵农业发展区。通过差别化土地利用策略的区域指引,从土地利用策略中心、生态屏障建设、基本农田调整、新增建设用地4方面对各区域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对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和谐的人地关系和统筹城乡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矿业城市在其经济转型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西部地区的矿业城市所面临的困难比东部地区的矿业城市要大得多。文章从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及区域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它们的不同。本文认为,西部地区的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意义重大、任务更艰巨,迫切需要得到国家各部门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西山区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2009年、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10个景观格局指数对西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从景观格局水平看,2009年-2015年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大,2015年-2020年破碎化程度在下降;从类型水平指数看,2009年-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耕地和自然保留地破碎化程度在变大,至2020年破碎化程度在逐渐下降。城市化是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政策的制定,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趋于科学合理。所选取景观指数能够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可为类似高原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定量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资源长期大规模的开采与利用,使得煤炭资源型城市形成了经济增长粗放式、环境污染严重、治理成本高、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经济增长缓慢等特点。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自主勘探设计和自主开发的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市为例,充分挖掘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地热资源和地质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平顶山市绿色矿业城市生态涵养带、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地质文化产业园、绿色矿业发展国际交流中心和清洁能源试验区(4+1模式)。通过绿色发展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困局,将城市打造成集能源、绿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和国际一流绿色矿业城市。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汪鹏  杨庆媛  文森  刘燕 《资源与产业》2011,13(4):111-116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生态理念要点,结合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探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实践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深入分析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将生态保护和建设目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体系,构建生态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在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中强化土地生态建设,将生态环境的量化指标充分体现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中,区域核心生态网络要充分结合区域特征,要研究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从而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域为淮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矿业城市,选取的数据分别为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淮北市遥感影像图,用ENVI软件中的监督分类对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然后利用ArcGIS软件对分好类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统计各时间段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淮北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