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在碳纳米管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碳纳米管表面处理中的应用及现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提出在碳纳米管表面处理中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展望。引用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2.
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固体材料表面粗糙度在表面处理技术中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应用最普遍的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即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以及另外两种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轮廓10点高度值Rz和轮廓最大高度值Rg.  相似文献   

3.
用毛细波 -纵向波技术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ctaethyleneglycolmonododecylether(C12 E8)的表面膨胀性质。利用毛细波 -纵向波的波数和衰减系数探索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膨胀模量、表面膨胀弹性、表面膨胀粘度、静态膨胀弹性、表面粘度相角与浓度和表面变形频率的关系。还通过表面膨胀性质和Frumkin表面状态方程的研究 ,探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吸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低温等离子、液态氧化、电晕、紫外接枝聚合等方法对UHMWPE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并用扫描电镜和XPS对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含氧量作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后UHMWPE纤维表面变得粗糙,表面积增大,表面含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玻璃表面及表面处理》是一本有关玻璃表面研究方法、表面结构、表面性质和表面处理等四大方面的专业性著作,全书共分十章,分别阐述表面研究方法、表面结构、表面吸附、表面化学反应、表面的光学、电学、力学性质、表面的离子扩散和离子注入、表面的润湿性、洁净和冷加工、表面增强、表面涂膜、表面装饰等,共35万字,图幅180张,表格80个,参考文献314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表面风化和离子注入  相似文献   

6.
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及其改性方法作详细综述,以期为高性能反渗透复合膜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如表面粗糙度、亲水性、表面电荷等)对反渗透膜的通量、截流率和抗污染性能等具有重大影响,光滑、亲水、电中性的膜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特别是抗污染性.表面涂层、接枝、水解等表面改性技术,可有效实现对反渗透复合膜表面性质的调控和加工,改进和优化复合膜表面的粗糙度、亲水性、荷电特性,实现对复合膜性能的调节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吸附在两相界面,从而改变相界面性质的物质,例如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固液界面能降低表面张力,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扰理论并借鉴二维气体理论的处理方法,建立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状态方程。将微扰理论与压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状态方程。运用提出的状态方程,分别对6种烷基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压数据进行了关联,并利用关联所得的参数预测了其他种类的烷基聚氧乙烯醚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压。关联和预测的精度均较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极性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表面活性剂在石英和玻璃等极性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中等极性表面、聚四氟乙烯(PTFE)等非极性表面的润湿作用规律及影响因素。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特别阐述了系列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规律。对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水热改性氢氧化镁表面性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氢氧化镁作为无机阻燃剂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存在与聚合物相容性不好、降低材料性能的缺点,表面改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采用水热技术,用表面活性剂改性氢氧化镁表面性质,以氢氧化镁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时间作为其表面改性的参考指标.结果发现,氢氧化镁经改性后可以均匀分散在液体石蜡中,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其中表面活性剂Tween-20和Span-80的最佳用量为5%,硬脂酸钠和油酸钠的最佳用量为8%.不同表面活性剂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改性更有效地提高了氢氧化镁表面亲油性.  相似文献   

11.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小组正在研究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磁性表面活性剂,这种表面活性剂的头部是铁原子,因此能够对磁场产生响应,该表面活性剂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医药行业。磁性表面活性剂听起来像是怪谈,但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比如,许多表面活性剂不能进行生物降解,如果能使用磁性表面活性剂,就能够利用磁场将其从水中回收再利用,最终减少进入环境中的洗涤剂  相似文献   

12.
ABS表面化学镀表面改性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材料化学镀中,通常必须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极性,增强对金属离子的附着能力.探讨了一种以丙烯酸共聚物的溶液作为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溶液在对ABS进行表面处理时,在ABS表面形成含有含氧官能团结构的新表层,该新表层能够对钯离子产生良好的附着力.同时研究表明,在化学镀镍过程中,镀层在经过改性后的表面生长均匀,致密性好,表明表面具有良好的可镀性.  相似文献   

13.
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滴状凝结换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强  顾扬彪  朱恂  王宏 《化工学报》2007,58(3):567-574
采用气相沉积(CVD)的方法,以十二烷基三氯硅烷和辛基三氯硅烷为扩散工质,制备了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对空气中水滴在水平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运动现象和表面倾角为0°、30°、60°和90°情况下,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水蒸气滴状凝结换热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凝结液滴的长大、聚并、运动和脱落现象。结果表明:直径大于1 mm的凝结液滴峰值运动速度达到110 mm·s-1,远大于空气中液滴的运动速度。通过图像分析,分别讨论了壁面过冷度、凝结表面倾角和表面能梯度对换热和液滴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壁面过冷度的增加,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当凝结表面倾角大时,由于重力作用加大,凝结表面传热系数也高;当表面能梯度较大时,运动液滴尺寸更小,速度更快,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更高。  相似文献   

14.
氟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氟表面活性剂的特点,通过氟]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酸洗缓蚀剂,防腐抑制剂和电镀添加剂等方面的实例,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氟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处理行业中的应用,同时也显示出氟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它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应用会越来越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在化学驱尤其是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在地层岩石表面吸附损失的原因,本文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基础上综述了不同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机理,国内外在降低表面活性剂在油砂表面吸附的新进展,根据国内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特点,对降低表面活性剂在大庆油砂表面的吸附滞留方法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表面的不饱和电子云和炭结构中存在的杂原子影响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满足应用需求,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介绍了活性炭表面改性的方法,包括对活性炭外观、形状的改变,采用碳沉积技术对孔结构的改形,针对不同应用条件对活性炭表面极性的改性等。  相似文献   

17.
粉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元 《塑料加工》2002,35(4):13-20
粉体的表面改性,也称表面处理,英文称:surface modification或surfacetreatment。根据需要,对粉体的表面特性进行物理、化学、机构等深加工的处理,使粉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诸如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反应特性等等发生变化,能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表面改性是粉体最重要的深加工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表面改性的目的和作用、基本的工艺技术手段、表面改性的方法、原理以及纳米粉体材料、偶联剂、助偶联剂系统和有机包覆三元共混体系等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在中国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粉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伯元 《塑料技术》2002,22(3):6-22
粉体的表面改性,也称表面处理。英文称:surface modification或surface treatment。根据需要.对粉体的表面特性进行物理、化学、机械等深加工的处理,使粉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诸如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反应特性等等发生变化,能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表面改性是粉体最重要的深加工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表面改性的目的和作用、基本的工艺技术手段、表面改性的方法、原理以及纳米粉体材料、偶联剂、助偶联剂系统和有机包覆三元共混体系等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在中国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高1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但一般分子量至少在2000~3000以上者才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表1中列出不同离子类型有代表性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传统低分子表面  相似文献   

20.
将聚乙二醇接枝聚丙烯(PP-g-PEG)作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用于PP薄膜的表面改性。使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测定仪、电子材料试验机等方法,考察了预处理条件、PEG链段长度及含量对改性薄膜的表面润湿性、表面自由能、表面电阻率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预处理温度的提高,PEG链段向薄膜表面迁移速率加快,聚集程度提高,导致薄膜表面极性和表面自由能迅速增大。经过100℃、6 h的预处理,PEG链段薄膜表面聚集形成的微区基本覆盖薄膜表面。随着薄膜中PEG链段含量增加,薄膜表面聚集的PEG链段增多,表面改性效果增强。当PEG链段含量增加到2%后,薄膜表面PEG相对含量及表面改性效果趋于稳定。PEG链段长度影响其在薄膜中的迁移扩散能力以及在薄膜表面的聚集状态,在相同预处理条件和PEG含量下,薄膜表面PEG聚集程度的高低顺序为:PP/PP-g-PEG-6000薄膜PP/PP-g-PEG-2000薄膜PP/PP-g-PEG-1000薄膜。但是由于在PP/PP-g-PEG-6000薄膜表面形成的PEG微区分布密度低于PP/PP-g-PEG-2000薄膜,因而PEG链段长度为6 000的PP-g-PEG-6000对薄膜的表面改性效果不如PEG链段长度为2 000的PP-g-PEG-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