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户外交往空间是居住小区最为公众化的空间领域,它不仅是户外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在塑造小区整体形象方面也具有突出作用。针对当前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存在的交往问题,总结居住区交往空间建设的手法,并以广地花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其交往空间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居住区不仅提供居住的场所还应满足人对户外交往空间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有开放型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与居民不断提高的需求产生了矛盾。以20世纪90年代全国十大试点居住区——济南燕山小区为例,选取住区点线面不同形态户外空间开展实地调研并对各年龄段使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既有成熟型开放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使用效能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典型户外空间的调研分析与问题梳理,提出对此类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提升的措施,为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做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的户外空间是老年人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关乎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适老化设计应从老年人生理、心理活动特点出发通过分析老年人的交往行为模式,提出户外交往空间的适老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夏良东 《住宅科技》2007,27(8):40-43
居住区交往空间是居民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户内、户外空间:文章从交往空间营造的必要性、层次性、功能性加以综述,旨在通过交往空间的营造,创造出积极、健康的交往氛围,促进居民交往,使居住区成为亲情和谐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居住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居住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开始追求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一个人性化的居住区活动场所更容易吸引人流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文通过居住小区户外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现存的一些问题入手,浅析居住小区户外空间人的心理和需求。从对居住小区户外交往空间人性化景观设计做初步的探讨,希望对今后的居住小区户外交往  相似文献   

6.
《园林》2017,(11)
<正>多层、高层结合的居住区逐渐成了中国城市民众主要的生活空间。居住区户外空间也是"我们的家园",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第一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居住区户外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如何让其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却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功能、视景、文化是营造高品质居住区户外空间的四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更是中国居住区提升品质的重要方向。笔者曾参与过不少居住区的规  相似文献   

7.
社区文化与邻里交往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南方建筑》2004,(6):63-64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是社区化的支撑,良好的邻里关系是社区化的基础。本着重探讨了将传统空间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将传统庭院引入单元式多层住宅的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交往空间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四个层次逐步渗透过渡,有序组合.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基于空间的特性,从人的交往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考虑:首先,利用不同的元素构建建立层次分明、尺度合理的空间,给人以领域感与亲切感;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当地的文化,帮助居民确立归属感;最后,在满足居民基本的活动需求同时,引导人们在户外进行各种活动,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9.
对广州三个典型的居住区适老化户外交往空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概括出影响老年人交往的几大因素,包括对场地的需求、场地类型以及场地色彩、尺度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老化的居住区交往空间改造策略并将其运用于实证。  相似文献   

10.
龚文晔  白飚 《住宅科技》2010,30(9):32-35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对于喜欢居家养老的郑州老人来说居住区户外空间是他们调节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通过对郑州21世纪社区户外环境现状及老年人使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想法,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郝宏丽  王润生 《山西建筑》2007,33(15):25-26
通过对银川几大小区调查研究和有关资料的查阅,按照交往空间的场所与时间的特性,总结了小区交往空间的特征,指出在设计中考虑这些因素有助于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且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随着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圈子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交往发生在远离社区的外部环境中,以往繁荣的邻里交往已经愈发难以见到:在此种奈件下,重塑社区以往的繁荣,增加邻里间的交往,就变成了一个棘手的课题。在此种前提下,在社区中设计出合理、好用的交流活动空间就成为了创造邻里交往的先决条件。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北京住区中的交流空间却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为题。本文将结合作者在调研中所的返现,分析北京居住区交流活动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孔磊 《山西建筑》2007,33(29):29-30
通过对交往空间的概念分析以及当今中国住区邻里交往的现状,以共享空间的理念提出针对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一些设想,以促进住区人类活动与交往,真正实现居住和谐和整个住区和谐。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出发,阐述了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的主要要求及在构成要素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满足城市居住区儿童活动交往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董亮 《山西建筑》2008,34(6):63-64
以扶风县法门高中校区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该校的设计理念,对其总体规划、空间与造型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校园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着重体现对校园环境与文脉的尊重,积极营造人文氛围的交往空间,并以此提升高中校园的气质与风貌。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海河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在其境外惟一的、也是保留最为完整的近代历史街区。在其更新再发展的进程中,必然要面临新建建筑的挑战。另一方面,新建建筑的风格也必须与已有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此,项目组以该地区14号地块办公楼设计为契机,充分探讨了历史街区新建筑如何植入并与周边环境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特别是引入意大利传统城市外部空间意象作为设计的突破口,以环境整合和特色设计为重点,力图营造亲切宜人的现代办公空间环境——既留存有历史的记忆,又保持有当代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波 《城市规划》2002,26(11):20-22
针对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该从法规的角度明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这一基本定位 ,建立与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相对应的 ,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分区规划、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阶段的绿地规划体系。并提出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项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质性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 ,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的规划 ,城市绿化特色的拟定  相似文献   

18.
彭弘 《建筑与文化》2014,(8):165-167
本文以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为例,结合笔者对城市设计理论的一些学习认知,分析其中存在的失落空间,反思如何在支离破碎的城市里重新找回由形态明确,关联清晰并且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所形成的公共领域,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城市,去营造积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赵琪  黄天其 《规划师》2003,19(7):46-48
砚台镇中心商业街区规划设计,采用开辟内步行街,营造院落空间,以底层做商铺、上层居住,增设步行廊道等手法,结合独立式经营的运作模式,创造出尊重传统地域文化特点的现代小城镇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20.
李闵 《时代建筑》2004,(3):124-129
上海浦东新区文献中心是德国GMP设计公司在中国上海的一项在建的重要的文化建筑。本文从建筑空间形态、功能分区,以及双层立面的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座建筑的设计构思,即试图使这座建筑成为参观者,市民和历史文献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