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2月10日起,山东省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条新闻:全省服务业结束无名牌的历史,评出3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据悉,这是国内首次由政府推介服务品牌,堪称创新之举,一问世即好评如云,犹如一朵报春花,预示着我国服务业的春天正匆匆奔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所业务工作紧贴社会经济生活主线,关注社会热点,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主动为地方经济提供计量技术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达到了与客户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气候得天独厚,种质资源丰富,一直是我国出口蔬菜大省之一.目前,广州检验检疫局出口蔬菜的品种有荷兰豆、甜豆、菜心、莲藕等近50个品种,输往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1-1月,经检验检疫的出口保鲜蔬菜1283批、约2.4万吨、货值916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5%和92%.而且,近年来,在日本、新加坡多次通报中国蔬菜的情况下,经广州局检验检疫出口的蔬菜都"榜上无名",这归功于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出口蔬菜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日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将建立企业改制上市和挂牌的“绿色通道”,采取“一企一议”方式帮企业解决上市和挂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改制或新设过程中,对于资产过户产生的税务,企业在上市发行或挂牌后,东湖高新区将会把区级留成部分“以专项形式等额补贴给企业”。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东盟秘书处主办,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05年中国—东盟标准研讨会”11月9口在广西南宁举行。 相似文献
6.
<正> 农产品"绿色通道"优惠政策是国家为建立顺畅、便捷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降低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的一项惠民支农政策。但由于各地在执行这一规定上存在不统一、不协调等问题,不仅使该项惠农政策打了折扣,而且严重影响到生产者、运输者的积极性。那么,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究竟 相似文献
7.
8.
9.
孙华;彭琨林;周向荣 《中国标准化》2024,(13):209-216
质量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对助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聚区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基于湖南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实践基础上,应用标准化原理提出省级层面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阐述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标准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10年2月,科技部召开了“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专项行动”专题研讨会,面向“十二五”启动了“两服务”专项行动。文章探讨了一年多来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两服务”行动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并对未来“两服务”行动的开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导游服务中的搞笑存在着“荤”笑话泛滥的现象,有些导游为取悦一些游客“荤”话不断,甚至到了下流(“黄”)的境地,引起许多媒体、旅游研究者、游客的不满与批评。但由此认为“荤”笑话就是“黄”笑话而全盘否定似也不妥。笔者认为,要对导游服务中的“荤”笑话与“黄”笑话加以区别,应坚决杜绝“黄”笑话,讲究“荤”而不“黄”,乐而不淫,“荤”中寓雅,雅俗共存,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相似文献
13.
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且符合地方政府实际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效能综合评估体系,是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评估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效能评估概念、评估作用和评估方法。从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统筹建设、服务提供和服务成效三个维度阐述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架。 相似文献
14.
15.
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已经指日可待。对于我国的服务业,特别是餐饮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麦当劳、肯德基快餐打入中国以后,使中国餐饮业的经营者开始清醒。面临餐饮业过剩发展、供大于求的局面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必须依靠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充分挖掘经营者的智慧,摆脱能人经济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经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西婺源县质监局大胆创新,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科学引领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实施是实现“双减”政策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校彰显其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为了解其实施质量,向我国东西南北中7省25区县83所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发放11403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后,学校课后服务建设初具形态,课后服务时长充足,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综合素养普遍提升,多元主体评价积极。其具体困境如下:经费无法全面保障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实施;大多以教师为唯一课后服务主体,其工作负担显著增加;大多以学科类内容为主要服务内容,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多元的发展需求;未显著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校外培训减负显效不强;弱势阶层家庭课后服务参与率不高,课后服务参与存在门槛。未来政策推进中,需从如下维度提升质量:践行渠道多元与内容多样;建立完善的经费供给制度;加强家校协作,引导家长教育观念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