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EK—C增韧BMI/DP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韧性较高的4,4‘-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烯丙基双酚A共聚双马树脂(BMI/DP)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刚性热塑性树脂PEK-C共混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树脂韧性。结果表明,少量的PEK-C能提高BMI/DP树脂韧性,7.9%的PEK-C使树有GIC的由214J/m^2提高到404J/m^2。含活性端基PEK-C和不同分子量的PEK-C对树脂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PEK-C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可交联树脂19E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可交联树脂19E的产品设计及操作设计,并就产品性能与国内餐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进而指出,19E适宜于生产35KV以下可交联电缆料。  相似文献   

3.
PEK-C增韧BMI/DP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韧性较高的4,4′-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二烯丙基双酚A共聚双马树脂(BMI/DP)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刚性热塑性树脂PEK-C共混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树脂韧性。结果表明,少量的PEK-C能提高BMI/DP树脂韧性,7.9%的PEK-C使树脂GIC由214J/m2提高到404J/m2。含活性端基PEK-C和不同分子量的PEK-C对树脂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PEK-C用量的增加,共混树脂呈两种不同形式的球粒结构。  相似文献   

4.
N,N′—间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对EPDM交联及网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DR2000型无转子流变仪及圆盘仪转子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定并计算了N,N′-间苯基双马来酰亚胺(MPBM)对EPDM采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交联反应速率常数和表面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BM能有效地降低交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增加交联密度,平衡应力-应变及平衡溶胀实验结果也同样表明加入MPBM使EPDM硫化胶的网状结构参数增大。证明具有双官能度的MPBM对于主链饱和的E  相似文献   

5.
胡平  孙喜梅 《塑料工业》1997,25(1):64-68
本文介绍采用共混模压工艺研制超高分子量PVC弹性基摩阻材料,基体树脂体系采用PVC/PE,并用化学交联剂TAIC/DCP交联,坡 石作纤维增强材料,Al2O3和MoS2分别作填料和润滑剂。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共混温度90-100℃,模压温度9上模)160-165℃,(下模)150-155℃,模压压力18MPa,模压时间25-30min。所制摩阻材料的质量磨损率可控制在10^-2--10^-4的量级,  相似文献   

6.
利用XRD,IR,SEM及^29Si,^31P-NMR等测试技术研究了CaO-SiO2-P2O5-H2O系统中干凝胶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及物相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认为凝胶在烧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1)673~773K,由Ca2P2O7和Ca(NO3)2.4H2O反应生成了OHAp;(2)733~873K,由Ca2P2O7和CaO反应生成了β-C3P;(3)873~973K;由C  相似文献   

7.
论述LLDPE DFDA-7047L耐候专用料性能。与LDPE和LLDPE相比。用该料生产的地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及减薄性能,有较宽的加工范围,是吹制地膜及棚膜的优秀原料。  相似文献   

8.
EPDM/NBR并用胶增容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方奎  王硕 《弹性体》1996,6(2):17-21
采用HAAKE扭矩流变仪考察了不同的增容剂对EPDM/NBR并用胶混炼特性及硫化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溶解凝胶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同时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及其用量对并用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EVA-14、EVA─28、CPE及磺化乙丙橡胶(S─EPDM)均能改善EPDM/NBR体系的相容性.但EVA-14的增容效果更好;加入增容剂后并用体系的均化分散时间明显缩短,交联程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二甘醇、苯甲酸和油酸为原料,合成新型增塑剂BR-96的工艺,对将其部分取代DOP用于J-70绝缘级PVC电缆料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用MHK-500和SRV型磨损试验机测试了PA-6/PE合金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PA-6/PE合金的摩擦系数显著低于PA-6,而且克服了PA-6摩擦过程中的粘-滑现象,提高了PA-6的摩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刘峰  李济根 《塑料工业》1997,25(5):91-92,109
介绍了有机硅型聚乙烯加工流变改性剂QLY在LLDPE电缆护套料中的应用。对加有QLY的LLDPE护套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该护套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并举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在LLDPE电缆护套料中,加入少量的有机硅型改性剂后,能使熔体的表观粘度下降,从而解决了加工困难的问题提高了产量,降低了能耗,也解决了电缆涂布中发生的熔体破裂现象,消除了产品外观产生的鲨鱼皮现象,使国产LLDPE电缆护  相似文献   

12.
吴道虎  姚明明 《橡胶工业》1996,43(7):405-408
在电缆绝缘缆芯外挤包一层堵水材料,不仅可改善电缆的电气性能.而且可降低电缆材料的成本。研究开发的堵水材料的主要配方为:ACM100;硫化剂及其助剂10.0-12.0;氧化镁6.0-8.0;防老剂2.5-3.0;炭黑40-45;LEE白滑粉及碳酸钙95-105。同时还添加一定量的WB系列橡胶加工助剂。试验证明.橡胶的性能及加工工艺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LLDPE电缆护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扬子石化公司生产的LLDPEX基体树脂制备通信电缆用黑色LLDPE电缆护套料,研究了电缆护套料各组分选择、用量和加工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成型电缆护套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电缆护套料的配方合理、加工工艺可行,性能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尤其是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环境应力开裂等性能优异。该电缆护套料的加工性能可满足生产通信电缆外层护套的要求,生产的护套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邮电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全密度聚乙烯(PE)装置上生产PE通讯电缆护套料DFH2076基料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反应器静电、结块以及产品熔体流动指数控制的难点。研制的PE电缆通讯护套料产品具有分子量分布较宽、氧化诱导期达到130min、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超过600h、加工性能良好等特点,经过国家检测中心的评定,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在用户实际使用中,产品加工性能良好,挤出的电缆稳定光滑,完全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交联聚乙烯是以电缆专用的低密度聚乙烯为基础树脂,加入过氧化物体系,抗氧化物体系等,经特殊的工艺制成的电缆绝缘料。通过它与聚乙烯、聚氯乙烯物理性能比较,可以看出交联聚乙烯的电性能、机械性能优良。它的生产工艺分五种:过氧化物交联法、辐照交联法、硅烷交联法、紫外光交联法、盐交联法。目前,我国大多数电线电缆绝缘料的生产企业采用辐照交联法和硅烷交联法。在环保方面,随着人们对环保电线电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在电线电缆行业中更是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增强增韧尼龙66汽车专用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欣  王静江 《塑料工业》2007,35(4):62-65
采用双螺杆挤出加工工艺,对增强增韧尼龙66材料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尼龙品种、增韧剂、玻璃纤维及助剂对内饰件材料的改性效果;并分析了生产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和配方,并成功应用在出口汽车座椅滑块制品上。  相似文献   

17.
邓杰  朱军 《粘接》2011,(8):72-74
介绍了一种新型耐(150~500)kVg压绝缘支撑杆复合材料的研制情况。这种绝缘支撑杆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其力学性能与进口树脂相当.采用合适的成型工艺,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和力学性能,并能取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速通信电缆绝缘料HDPE 5310E的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产品的技术指标、性能检测和用户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加工性能和较低成本,各项指标达到了邮电部YD/T 760-1995标准.  相似文献   

19.
New ATH developments drive flame retardant cable compound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ver the past 15 years, halogen free, fire retardant cable systems have gained a large market volume. Systems fulfilling the European norm IEC 60332-3 have become an acceptable part of cable makers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in the raw materials field, in compound formulation and polymer processing techniques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he production costs of compounds and c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raw materials, leading to improved compound properties is an ongoing process. Cost reductions of existing compound formulations and cable system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able systems showing the highest levels of fire security is the driving force. Dr. Reiner Sauerwein of Nabaltec GmbH describ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area of fine precipitated aluminium hydroxide/alumina trihydrate — the most important flame retardant filler used to produce fire retardant cable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增塑剂和绝缘改进剂与PVC电缆绝缘料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增塑剂和绝缘改进剂含量与电性能之间的关系曲线 ,从而确定了可满足程控交换机应用的、具有良好电性能的PVC电缆料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