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期靛蓝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吉元  李红 《染料工业》1997,34(4):22-24
  相似文献   

3.
4.
5.
靛蓝生产废水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毓刚  吕敏等 《上海化工》2001,26(16):12-14
主要阐述了治理靛蓝生产的一种综合方法,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采用中和沉淀,铁炭微电解,生化处理及粉煤灰吸附等组合处理工艺能使较难处理的靛蓝生产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使用PAC作为絮凝剂,对染纱厂牛仔布染织过程中所产生的靛蓝染料废水进行了相应的处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使PAC对该废水的脱色率、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探索了天然染料染聚乳酸纤维的可行性。制备了茜素和靛蓝的分散液,考察了天然染料分散体系的粒径大小。探索了染料用量、染色温度对K/S值、耐水洗色牢度、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染料茜素、靛蓝的分散体系对PLA纤维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染色机理符合分散染料上染涤纶的能斯特吸附曲线。上染百分率分别达到了58.25%和67.98%,皂洗牢度达到3~4级及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化工学报》2003,54(5):681-681
香港最近开发成功电解还原靛蓝染料技术 ,应用在牛仔布的染色上可获得独特的色泽和效果 .传统的牛仔布染色过程需要使用还原剂将靛蓝染料还原成水溶状态 ,然后经过多次漂染 ,通过空气氧化固色 ,其间使用了大量的亚硫酸钠 ,生产成本和废水处理费用高 .新技术使用电能代替还原剂把靛蓝还原成水溶性还原态 ,然后再按照传统的步骤进行染色 ,大大减少了还原剂的用量和废水的排放 ,使总体生产成本降低 ,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香港开发出电解还原靛蓝染料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靛蓝胭脂红脱色酵母菌的筛选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从印染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出四株靛蓝胭脂红脱色酵母,挑选其中脱色效果较好的酵母Y-1菌株进行摇瓶脱色研究。在染料浓度为60mg/L的条件下,此菌株在脱色14小时,对靛蓝胭脂红的脱色率达到95.85%。染料降解产物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可见光区波长602nm处的吸收峰完全消失,紫外光区的吸收峰减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该酵母菌株对染料的脱色为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靛蓝对涤/棉织物进行染色,分别讨论了染液的酸碱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织物得色量的影响.实验表明,织物的得色量随着染液中醋酸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染液中碱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染色织物的表观得色量一般随染色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不宜超过120℃),在120℃条件下染色织物表观得色量随染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靛蓝特性,染色机理及染色过程的中间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树臣 《染料工业》1994,31(4):31-34
  相似文献   

16.
靛蓝是采用苯胺、硫酸亚铁、氯乙酸和氢氧化钾(钠)反应生产苯胺基乙酸钾(钾盐),再在混碱(苛性钾+苛性钠)存在下与氨基钠反应生产吲哚酚钾,最后经氧化制得。废泥是在苯胺基乙酸钾盐合成工序中产生的,其中Fe(OH)2质量分数为25%~32%,原来以出售和排放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现在将废泥回收,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后,套用于苯胺基乙酸铁(铁盐)合成反应中,以减少硫酸亚铁的投料量。该技术现已投入正常生产。1 废泥循环套用铁盐合成新技术1.1 废泥的预处理废泥中有35%左右的Fe2+氧化成Fe3+。本工艺采用加铁…  相似文献   

17.
靛蓝染料的生产及应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植物靛蓝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化学与生物靛蓝染料的主要生产工艺及其特点,论述了用于靛蓝染料染色的还原方法及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对超细靛蓝再到液体靛蓝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对靛蓝染料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两个N,N′-取代的靛蓝染料,反式-N,N′-双对硝基苯甲酰基靛蓝(1)和反式N,N′-双间硝基苯甲酰基靛蓝(Ⅱ)。研究了这两个染料与电子给体(胺类化合物)或与电子受体(紫精化合物)之间的电子转移。结果表明,这两个染料在激发单重态经荧光猝灭,被紫精猝灭的速度常数(k_q)比被胺猝灭的速度常数大。  相似文献   

19.
云芝菌发酵产漆酶及其对靛蓝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云芝菌(Coriolus versicolor)摇瓶发酵生产漆酶,对主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纤维废弃物木糖渣可用作云芝菌产酶的有效碳源,其适宜浓度为20.0 g·L-1;在培养基中添加10 0 g·L-1葡萄糖可以促进菌种的前期生长,有利于发酵后期漆酶的分泌合成;产酶培养基的最适C/N为20;适量的Cu2 和维生素C对漆酶的生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其适宜浓度分别为0.100 mmol·L-1和1.500 mmol·L-1.3.7 L自控式发酵罐中的产酶试验显示:最适通气量为100 L·h-1.在云芝菌的发酵进程中,前期主要为营养生长,产酶高峰期出现在发酵后期.在优化条件下发酵144 h,漆酶活力可高达2474.2 IU·mL-1.采用上述粗酶液处理靛蓝染料,当靛蓝浓度为50 mg·L-1,粗酶液用量为0.45%(Ⅴ∶Ⅴ)时,反应40 min,脱色率可达到94.8%.试验结果显示,漆酶在牛仔服生物整理及染整废水的脱色净化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有机着色剂即染料和有机颜料市场以年均约3%的速率增长,到2005年将达到31亿美元,这是由于美国市场要求更高级染料和有机颜料,从而提高了新着色剂的价格。在有机着色剂中有机颜料发展更快,其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追上了染料,成为着色剂中的主要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市场上印刷油墨、油漆、涂料和塑料以高于常规的速率增长,促使水性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