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昀  杨广铭  黄卓君  卢泉 《移动通信》2010,34(17):20-24
全业务运营对电信运营商网络转型提出了新挑战。文章以移动接入IP化承载为切入点,提出一种通过统一的IP网络实现全业务融合承载的解决方案,并经测试可提升业务的网络承载能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网络承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打造全业务精品城域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随着中国电信业重组过程的结束,中国的几大运营商都成为了全业务运营实体,多年来业界热烈讨论的全业务运营前景,已经成为运营商在网络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加以考虑的现实问题。如何满足未来全业务运营的需求是运营商在IP城域网建设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全业务运营要求包括IP城域网在内的承载网具备全业务的承载和管理能力,目标架构是从骨干网到城域网实现端到端IP化。城域网面向业务提供服务和用户管理,在端到端全IP业务架构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从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的角度诠释了全业务运营的转型策略和网络演进的途径,并从业务层、控制层、IP承载层、接入/终端等方面着重介绍了全业务网络的演进。  相似文献   

4.
周新宇 《通信世界》2008,(37):I0022-I0022
随着电信重组方案的尘埃落定,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成为了全业务运营实体。为了能够在全业务竞争格局下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各大运营商都把如何进行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才能尽快转向全业务运营作为当前考虑的重点。而毫无意外的,所有运营商都把建设一张综合承载语音、数据、视频和移动等业务的IP承载网作为全业务运营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讯世界》2007,(6):66-67
业务IP化,现在各种业务都承载在IP网络上,IP作为一个统一的承载网络是一个趋势,软交换、3G都是分组化存放在IP上.网络IP化,既然各种业务都承载在IP上,运营商需要一个很好的IP网络承载各种业务,对于传送网、接入网都需要很好地支持来组建IP网.  相似文献   

6.
移动网络IP化的背景 目前,全球各大移动网络运营商逐渐加快IP化的发展步伐,移动网络IP化成为众多运营商的整体战略转型方向.中国移动在2004年建设了一张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基于IP承载网的软交换汇接网络,随即又提出移动网络全IP化战略.法国Orange计划在2008年实现全部语音业务的IP承载,将传统交换替换为软交换.  相似文献   

7.
柏林  束栋 《通信世界》2010,(43):32-32
IP网的非稳态故障出现几率远远高于交换、传输等其他电信网络,也会增加故障发现、分析和排除的时间和难度。面对电信业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进行战略性转型,以及业务IP化趋势,各运营商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覆盖范围的IP网络。但是,现有的IP网络在业务承载和日常维护上还存在不足,运营商对现有IP网是否能够承载各种电信级业务仍存有疑虑。IP网络的业务承载难题在业务承载方面,虽然IP网络在QoS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现有的IP网络大都只是在单个节点上提供相对优先权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多业务控制网关是业务控制网关的发展趋势,随着运营商进入全业务运营,业界各主要厂家也针对运营商IP网络承载多业务的需求,推出了多业务控制网关设备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9.
IP承载网是各大电信运营商最主要的多业务综合承载网络,承载互联网业务、视频业务、政企专线业务、移动业务及IP话音业务等。随着话音业务、移动业务及OTT(Over The Top)业务向IP承载网迁移,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承载性能和可靠性是IP承载网演进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结合业务和技术发展趋势,对IP承载网的发展演进进行分析研究,为电信运营商的IP承载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IP承载网已作为电信全业务的承载方式,在电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MPLS VPN作为构建IP承载网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不同业务隔离及采用不同接入方式用户的无障碍通信。文章基于电信运营商角度,给出了基于MPLS VPN的电信级IP承载网络架构方案,并对其安全解决方案做出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信世界》2003,(19):54-54
从2000年开始.电信运营商的宽带IP城域网建没一直是中国运营商数据网建设的重点.运营商在宽带IP网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总体来说收益不佳。BISC根据几年来的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线,推出了有自己特色的宽带IP网络解决方案。BISC方案的特色在于设计一个承载多业务的IP网络从而帮助运营商获得更好的网络运营利润。早期运营商IP网络的建设大多关注网络带宽和容量的扩展.而BISC认为.1P网络的价值不在网络本身,而在于网络所承载的业务。运营商建设IP网络,最终是为了向网络用户提供满意的网络业务和服务,设计宽带IP网络.最重要的是满足网络业务的需求。IP网络中除了传统的WEB、Email等业务之外,其主要的新兴网络业务和这些业务对IP网络的需求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开始,宽带IP城域网一直是中国电信运营商数据网建设的重点,运营商在宽带IP网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总体来说收益不佳。BISC根据几年来的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线,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宽带IP网络解决方案。BISC方案的特色在于设计一个能承载多业务的IP网络,从而帮助运营商获得更好的网络运营利润。BISC认为,IP网络的价值不在网络本身,而在于网络所承载的业务。运营商建设IP网络,最终是为了向网络用户提供满意的业务和服务,设计宽带IP网络,最重要的是满足网络业务的需求。IP网络中除了传统的Web、E-mail等业务之外,其它主要的新兴网络业务和这些业务对IP网络的需求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信业务迅猛发展促进了移动网络IP化进程。针对移动运营商现网架构和业务环境,文章分析了无线接入网的IP化需求,并阐述了无线接入全IP承载的演进方向及过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IP承载网已作为电信全业务的承载方式在电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MPLS VPN作为构建IP承载网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不同业务隔离及采用不同接入方式用户的无障碍通信。文章基于电信运营商角度,给出了基于MPLS VPN的电信级IP承载网网络架构方案,并对其多业务组网应用方式作出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通信2G向3G技术的演进,以话音为主的移动业务向着话音和数据业务并重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业务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拓展需求推动着移动业务和承载网络的IP化进程。本文介绍了IPRAN的发展背景,对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主流的IPRAN技术做了一定的介绍;特别针对PTN的技术原理以及组网策略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全业务运营环境中,如何以IP RAN作为切入点来构建一个融合承载移动、视频及宽带等综合业务的承载网络架构。最后,通过某电信运营商的实际网络部署策略方案为案例,对IPRAN网络部署策略做一定阐述。  相似文献   

16.
依然 《世界电信》2009,(3):76-76
当前,业务的全IP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带宽需求的不断提升。针对运营商构建高效、智能、可靠的承载网络的迫切需求,近日,中兴通讯推出全新一代波分传送系统iWDM解决方案,不仅能帮助运营商组建端到端大颗粒业务承载网络,还能有效降低网络建设的总成本。  相似文献   

17.
王林  姜志远 《通信世界》2010,(43):30-30
作为一种面向连接的传送技术,PTN借鉴了SDH技术中完善的保护倒换、丰富的OAM、良好的同步性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等特性。城域传送网是电信网的基础,为所承载的各种业务提供传输通道和传输平台。随着传送网所承载的业务向IP化、宽带化、全业务化方向发展,业务需求驱动着网络向All IP化发展,PTN承载网成为下一代传输网的主流IP承载技术是大势所趋,中国移动等主流运营商已开始规模部署PTN承载网。MSTP作为传统的2G承载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新建分组传送网络与原有网络将长期共存,3G业务在新网络上开展,2G业务逐步迁移到新网络,两种网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业务交互。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移动专用承载网语音收入仍然是运营商主要的收入,从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电路交换网络能够提供高质量、高可用性和高可靠的业务承载。无论对移动运营商还是固网运营商而言,承载网的最终目的是支撑能够带来盈利的业务。在业务和网络均逐步IP化的环境中,多业务承载网必须能够做到“业务可区分,用户可识别”,真正地以业务为核心向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与此同时,多种业务对IP网管理功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IP承载网在操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特性已经成为运营商的一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19.
移动回传网络IP化的背景在电信业务和网络IP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移动运营商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加速。在电信转型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里,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移动承载网络IP化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承载下一代移动业务的、端到端基于IP技术的承载网,基于该IP承载网可运营下一代的、基于IP的移动业务。随着新的IP承载网及其承载的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业务的逐步成熟和规模部署,现有的基于TDM技术的传输网络和其上运行的2G数字移动业务将逐步被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载网络及其上运行的业务的IP化程度是电信转型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业务IP化的速度也逐渐加快,LTE在国内的热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单一业务、单一网络承载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运营商承载网都需要进行转型调整来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今国内很多运营商已经开展IP RAN综合承载网络的全面建设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IP RAN及承载业务的组建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