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根据对徽州传统建筑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归纳了徽州传统建筑地基与基础处理常用的一些方法,给出了徽州传统建筑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法的基本程序,结合黄山市歙县许村敦睦堂工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为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地基与基础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徽州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破坏形式,讨论了徽州建筑破坏的主要原因,且从徽州传统建筑加固和维护的重要性和规范性出发,并以一徽州传统建筑的纠偏过程作为实例,介绍了徽州传统建筑的纠偏方法,可为徽州传统建筑的纠偏加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徽州传统建筑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徽州传统建筑安全性评价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以黄山市歙县敦睦堂建筑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徽派建筑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徽州传统建筑木柱修缮加固设计方法是目前古建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然后结合国家规程对传统建筑木柱加固修缮方法进行了研究,归纳了古建筑木柱强度、稳定性验算公式,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徽州传统建筑木柱剔补和剜补加固方法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受损木柱破损截面强度和稳定性通过加固修缮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受损木柱通过剔补、剜补等加固方法加固修缮后是满足规范要求的。通过木柱理论验算和数值分析对比,两者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徽州传统建筑木构架木柱加固修缮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徽州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对促成徽州建筑木雕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论述,系统分析了明清徽州建筑木雕在雕刻部位、题材内容、雕刻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演变,旨在探寻传统徽州建筑木雕与现代建筑创作的契合点,为现代建筑创作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徽州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其中木柱作为重要的支撑构件,其性能对结构整体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但由于年久失修,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迫切需要进行相关的修缮加固。文章通过对徽州传统建筑中木柱的研究,系统的阐述了其破坏形式及相关的修缮加固方法,并以木料墩接中的"巴掌榫"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巴掌榫在沿榫面垂直的方向变形最大,在加固时用两根铁箍的效果远好于一根铁箍。研究结果为今后徽州传统建筑木柱的修缮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徽州建筑彩画是徽州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与建筑巧妙结合而融为一体,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徽州传统古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对象。文章以徽州黟县古民居彩画装饰艺术为对象,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黟县彩画的形成背景、艺术特征及多元的文化交融进行分析研究,为当下徽州建筑彩画装饰艺术的认识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徽州民居空间意象的知识与经验,是明清"礼制下行"社会流向的反映,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核是传承徽州建筑文化的可由途径.笔者从礼制观念、民居空间环境和民俗图像入手,分析了徽州典型民居的空间布局、装饰位序和装饰图像的叙事逻辑,归纳出徽州民居空间布局是礼制的缩影、装饰图像是人民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写照,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礼""俗"一体的建筑文化体系.本文运用图像叙事的方法挖掘徽州民居文化内涵,有助于传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也为当前传统建筑的现代转译,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徽州传统民居"天井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徽州多个地区传统民居"天井院"进行实地测绘,采用归纳总结与分析比较法,对天井空间的功能性质、组织布局、围合界面、比例尺度,逐个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原真性保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徽派建筑创作的方式方法,使徽州民居天井空间能在满足现代人生活的同时还能够传承徽州文化基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村落,诞生在特定的自然、历史、人文背景下,有着强烈的个性和规律,吸引着各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它的形态、生成以及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徽州建筑与水、火的密切关系,寻出徽州建筑和聚落发展形成的某些规律.水,是徽州聚落选址的重要依据,火,促成了传统的徽州马头墙式建筑的形成.可以说水,改变了徽州村落的结构.火,改变了徽州原有的建筑形式.水与火,成就了徽州聚落与建筑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测绘不仅仅关系到作为文化载体的古建筑信息采集的有效性,还关系到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必须高度重视古建筑测绘技术。文章首先探析了古建筑测绘方式更新的必要性,总结和归纳了皮尺铅垂和三维扫描的优劣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古建筑测绘方式革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进步,以三维扫描为主以传统测量方式为辅,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化组合,以便更加高效,更加合理的开展古建筑测绘工作,使得测绘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代大跨建筑的设计创作,可引入新徽派建筑理念,从尊重总体环境、推敲建筑功能、化解建筑体量、利用细部隐喻几方面来实现徽派建筑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新徽派建筑与徽派建筑传承关系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新徽派建筑创作理念,并以大跨建筑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新徽派建筑理念在大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探索为新徽派建筑创作提供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徽州传统建筑多以木构件作为承重体系,木构件力学参数实验可以真实的反映木构件的力学性能,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传统建筑木构件顺纹抗压强度等力学参数的试验,给出了具体实验程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徽州传统建筑的加固修复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装饰一直都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给予建筑美学特征,又赋予建筑文化、历史、社会、宗教等象征意义。本文针对徽州建筑,以及徽州文化、经济影响至深的扬州传统建筑,通过分析比较,挖掘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历史信息、不同的建筑文化。通过装饰对比,研究徽州与扬州传统建筑的互融与差异,揭示徽派建筑与江浙建筑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小地区图根控制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往往被分成独立的两个测量阶段,致使不同仪器使用次数增加、工作量增加。文章提出了用经纬仪水准测量的方法确定图根导线点的高程,使图根导线点的高程测量在平面测量的同时进行,通过对该法的精度分析,论证了该法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徽州传统村落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徽州传统村落所涉及对到的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以及村落赖以生存的山水等周边环境系统等各类景观元素及其意义的分析,根据遗产保护原则,从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徽州地区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