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0.2 mol·L-1 pH 4.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钍试剂Ⅰ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钍试剂Ⅰ与DNA作用后,氧化峰电流减小,峰电位正移;溴化乙锭(EB)-DNA体系在加入钍试剂后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结果表明,钍试剂Ⅰ可以通过嵌插作用与DNA结合,实验测得其结合比为1∶1.5,结合常数为9.57×106 L·mol-1.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 可见光谱法 ,研究了结晶紫 (CV)与DNA在 0 2 0mol·L- 1 pH1 0 5的Britton Robinson(B R)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CV在玻碳电极上于 +0 474V(vs.SCE)处有一氧化峰 ,此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二分之一次方呈正比。在 1 3℃与DNA恒温反应 35min后 ,CV的氧化峰电流降低 ,但峰电位几乎不变。CV与DNA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一种非电化学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 ,求出CV与DNA反应的结合比为 2∶1 ,结合常数 β =1 43× 1 0 1 0 。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及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栎精(QUE)与DNA在0·01 mol·L-1的NaOAc-HOAc缓冲溶液(pH=4.2)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栎精本身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加入能导致栎精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通过测定DNA引入前后体系的一些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说明DNA与栎精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结合比n(DNA):n(QUE)=1:2的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条件结合常数为1.3×104。讨论了二者之间的结合模式,二者之间可能同时存在着静电作用和嵌入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pH 7.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用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孔雀石绿(MG)与鲱鱼精ds-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法表明,MG在-1.0~+1.5 V(vs.SCE)范围内有3个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后,由于MG与DNA相互作用,使MG在+0.547 V处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而峰电位基本没有改变。优化了结合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MG氧化峰电流的下降值同DNA的浓度在10.0~10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方程为Δip(μA)=0.066+0.009 6c(mg.L-1),检测限(3σ)为6.0 mg.L-1。通过DNA加入前后峰电流的变化,可计算出MG与DNA结合比n(MG)∶n(DNA)=2∶1,结合常数为5.67×108。  相似文献   

5.
以栎精为电化学探针伏安法测定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栎精与DNA之间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和嵌入作用而发生相互作用。本研究以栎精为电化学探针 ,用电化学方法建立了测定DNA的新方法。栎精本身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 ,DNA的加入可以导致栎精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 ,优化了最佳结合反应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在最佳条件下 ,检测DNA的线性范围为 7 2× 1 0 - 6~ 8 6× 1 0 - 5 mol·L- 1 。  相似文献   

6.
在pH 5.0的0.2 mol·L-1 的 NaOAc-HOAc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金属配合物CuL (O,O,N-2-(2,4-二羟基苯亚甲氨基)丙酸根·咪唑合铜(Ⅱ)) 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uL与DNA作用后,氧化峰电流减小,式电位负移;溴化乙锭 (EB)-DNA体系在加入CuL前后的荧光强度基本没有改变.研究结果表明,CuL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当R<2.57 (R=[CuL]/[DNA]])时,化合物的化学计量系数m=0.847≈1,化学平衡常数Ka=2.41×103 L·mol-1,其结构式为DNA-CuL;当R>3.14时,m=2.372≈2,其化学平衡常数Ka=3.80×109 L2·mol-2,其结构式为DNA-(CuL)2.  相似文献   

7.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碱性品红 (FuchsinBasic ,FB)和DNA的相互作用 ,并制备了聚碱性品红修饰的玻碳 (GC)电极 ,研究了DNA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 ,室温下 ,在 0 1 0mol·L- 1 pH 7 0的B R缓冲溶液中 ,FB有一良好的氧化峰 ,FB与DNA混合后 ,在电位扫描范围内未出现新峰 ,而FB的氧化峰电流增大 ,峰电位基本不变。在聚碱性品红修饰GC电极上DNA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 ,该峰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而消失。紫外 可见特征吸收实验表明 ,加入DNA后 ,FB的峰形基本不变 ,吸光度降低 ,呈减色效应 ,但峰位不发生移动 ,并存在着一个等吸点 ,证明DNA与FB作用方式是静电作用和嵌插作用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pH 5.0的0.2 mol.L-1的NaOAc-HOAc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金属配合物CuL(O,O,N-2-(2,4-二羟基苯亚甲氨基)丙酸根.咪唑合铜(Ⅱ))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uL与DNA作用后,氧化峰电流减小,式电位负移;溴化乙锭(EB)-DNA体系在加入CuL前后的荧光强度基本没有改变。研究结果表明,CuL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当R<2.57(R=[CuL]/[DNA]])时,化合物的化学计量系数m=0.847≈1,化学平衡常数Ka=2.41×103L.mol-1,其结构式为DNA-CuL;当R>3.14时,m=2.372≈2,其化学平衡常数Ka=3.80×109L2.mol-2,其结构式为DNA-(CuL)2。  相似文献   

9.
在0.2 mol.L-1的B-R(pH5.0)缓冲溶液中,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咪唑并邻菲咯啉铁配合物([Fe(phen)2IP].3Cl O4.2 H2O,phen=邻菲咯啉,IP=咪唑并邻菲咯啉)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phen)2IP]3+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结合。以[Fe(phen)2IP]3+为杂交指示剂制成了DNA荧光光纤传感器,检测了与固定在光纤上的探针DNA互补的靶DNA。实验表明,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25×10-8~1.50×10-7mol.L-1,检测限为1.35×10-9mol.L-1。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一种基于电还原石墨烯(ERGO)、金纳米粒子(Au NPs)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应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灵敏检测.首先将滴加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电还原,然后通过电沉积方法将金纳米粒子均匀平铺在电极表面.利用金纳米粒子和氨基之间的共价键作用将端氨基修饰的探针DNA固定在电极表面,完成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并对目标DNA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准确性,并且操作简单易行,对目标DNA的检测限为7.735×10~(-13)mol/L,检测范围为1×10~(-12)~1×10~(-8) mol/L.  相似文献   

11.
用水热法合成表面修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借助氢键将其标记于5′端氨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上,进而将其与固定于纳米金-碳糊电极上的目标DNA(来自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 S启动子外源基因特定序列)进行杂交。用硝酸氧化溶解DNA杂交产物,以极谱络合吸附波测定溶解得到的Bi3+,成功实现了对目标DNA特定序列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13~1.0×10-8mol.L-1,检测限达到3.8×10-14mol.L-1。此方法对1个碱基错配、互补和非互补序列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0.20 mol.L-1的NaOAc-HOA(pH 6.0)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法和荧光分析法研究了(E)-3-((1-羧乙基亚胺基)甲基)4-羟苯磺酸钠铜(Ⅱ)配合物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是以沟槽方式结合,并求得了其化学计量系数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m=2,Ka=7.34×108L2.mol-2。  相似文献   

13.
茜素红S-壳聚糖结合反应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4.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ARS)可以与壳聚糖(CTS)发生结合反应形成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用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法对结合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物的形成使溶液中游离的ARS浓度降低,进而导致ARS的还原峰电流降低。优化了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pH=4.5,B-R用量2.5 mL,温度<35℃,时间10 min,ARS浓度5.0×10-5mol·L-1,扫速800 mV·s-1。在此条件下,峰电流的降低同CTS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于CTS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80~50.0 mg·L-1,线性回归方程为△iP"(nA)=493.09+108.24 c(mg·L-1)(γ=0.997,n=20),对结合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核酸外切酶Ⅲ降解杂交的DNA链,将荧光素修饰的DNA探针释放到溶液中,通过测定溶液的荧光强度来测定乙肝病毒(HBV)的浓度。考察了缓冲溶液的种类、pH值、反应时间等对反应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最佳缓冲溶液为TT缓冲溶液(pH8.0,250 mmol.L-1Tris-HCl,体积分数0.1%Tween 20),缓冲溶液的最佳pH值为9.0,生物素与亲和素最佳结合时间为25 min,DNA的最佳杂交时间为20 min,酶反应最佳时间为1.1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随着HBV浓度的增加,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该方法测定HBV的线性范围为0.5~5.0 pmol.L-1,检测限为0.335 pmol.L-1。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铈铵为先驱物,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快速的超声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的二氧化铈。扫描电镜显示二氧化铈均匀的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表面。电化学研究表明CNT-CeO2/CHIT/GCE复合电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很好的催化活性。将CNT-CeO2/CHIT/GCE复合电极用于固定牛血红蛋白(Hb),制成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测定溶液中的H2O2,线性范围为5.0~500μmol.L-1,检测限为1.0μmol.L-1。  相似文献   

16.
纳米金放大法荧光检测乙肝病毒HBV-D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纳米金放大的方法,将修饰荧光团的信号DNA连接在纳米金表面,纳米金通过HBV-DNA与磁珠连接,1,4-二硫苏糖醇(DTT)可以替代信号DNA连接在纳米金表面,将荧光素标记的信号DNA释放于溶液中,测定溶液的荧光强度可以得到HBV-DNA的浓度。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生物素与亲和素最佳结合时间为25min,DNA的最佳杂交时间为15min。测定HBV-DNA的线性范围为3.0×10-13~1.2×10-12mol·L-1,线性相关系数r=0.991 4,检测限为2.18×10-14mol·L-1(S/N=3)。  相似文献   

17.
应用循环伏安法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麦尔多拉蓝(MB)分别与溶液中以及吸附在电极表面的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MB与溶液中的DNA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分别将鲱鱼精单链DNA(ssDNA)和双链DNA(dsDNA)固定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ssDNA和dsDNA修饰电极(ssDNA/GCE和dsDNA/GCE)后,求得MB在ss-DNA/GCE和dsDNA/GCE上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4×103L.mol-1和5.2×103L.mol-1。MB与修饰在ssDNA/GCE上的ssDNA通过静电作用结合,而与吸附态dsDNA的结合为静电吸引和嵌插的共同作用。MB与ssDNA和dsDNA之间相互作用存在差异,说明MB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电化学杂交指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