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背景生态校园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生态校园规划需要建立在对校园生态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设计、建筑学等学科方法,以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为目的,对校园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综合协调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对生态校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高校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及高校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高等学校校园的改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校园规划是提出一套若干年后实现的"终极状态"的蓝图,然而,学校的发展却是连续和不断变化的,并不存在最终的理想状态。高校的合并,使中国大学的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大学布局的重新调整。合并现象的出现,不仅对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产生强烈冲击,也暴露出以往校园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规模扩大,校园凝聚力下降。(2)各校区校园文化割裂,难成整体;(3)高校规划设计沿用旧标准模式,传统高校校园规划过分强调自身的完整性,忽视了高校的动态和开放性。为了强化一所大学的风格与氛围,延续校园传统文化,便于识别与记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不仅在校园建筑上,应有较为统一的形象,而且在校园精神上也应该有完整连续的形态。因此,合并高校校园文化的整合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4.
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融合是高职教育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学界对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探讨得较多,但对于如何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却仍未找到理想答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仍需在理念转变、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考评制度等方面加强融合建设。 相似文献
5.
6.
1.总体概况高等院校的校园绿化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共性,但具有高等院校绿化的个性。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主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当前各高校日益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绵校园建设的提出,在微观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积极探索,通过校园内雨天积水治理与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进行海绵校园的系统规划设计.以天津农学院为例,旨在通过雨水花园、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等LID技术手段,结合天津农学院地表排水区实际情况,对校园道路、停车场、建筑、运动场等进行规划设计,控制校园内的地表径流,解决校... 相似文献
8.
9.
高校绿地是专属于大学使用的绿地,是独立于城市的封闭系统。本文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绿地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对校园可使用绿地的常见类型进行归纳,并总结了校园绿地使用的一般规律,对建设人性化的校园绿地空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空气质量的逐渐下降,人们对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愈来愈向往,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日益提高。而城市的公共空间对于每个市民来说都是平等开放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它 相似文献
11.
以中部生态敏感脆弱区十堰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景观类型变化特征的分析,并选取与人为干扰密切相关的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和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该区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最后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而其中又以林地为优势景观;各景观之间的相互转换都比较频繁,其中又以耕地和林地两者之间的转换幅度最大;十堰市的景观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很大;十堰市近20 a来景观生态安全有所变化,且变化的时空差异较大;景观类型变化、经济发展和土地整治政策等共同驱动了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变化。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5.
16.
毛丹丹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11,(4):19-21
自武汉城市圈被评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面对水环境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现状,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富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主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城市圈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武汉城市圈水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在阐述了其必然性的基础上,对理论支撑及基本原则作了细致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对武汉城市圈水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践问题等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理论问题探讨——以武汉城市圈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丹丹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4)
自武汉城市圈被评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面对水环境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现状,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富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主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城市圈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武汉城市圈水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在阐述了其必然性的基础上,对理论支撑及基本原则作了细致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对武汉城市圈水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践问题等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美学的乡村特色景观生态规划探讨——以南京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强调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融入。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追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世 相似文献
19.
20.
九寨沟地震后,震区沟域内发生大量崩塌、滑坡灾害,为震后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物源,严重威胁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防止九寨沟县漳扎镇双柳地再次爆发泥石流灾害,对其防治设计进行研究。本着防治工程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的理念,采取将泥石流防治设计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的技术方法。通过圆弧形停淤坝、主坝体两侧桩板围堤、排洪沟墙顶及墙体装饰、排洪沟底部肋坎、绿化等综合防治工程设计,实现对泥石流冲出物的水石分离,使其不具有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既可以满足泥石流的治理目标,又将防治工程与周边环境及当地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