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半动态应用层多播通信分解为静态起始和动态维护两种阶段交替出现的过程.在起始阶段.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播路由机制构建优化的静态多播树;在维护阶段,采用拓扑维护机制、路由性能监控机制和路由更新机制.对多播拓扑的动态进行快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同时具备优化多播树性能和快速维护多播拓扑的能力,改善了通信过程中多播树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层多播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层多播不需要对现有网络基础结构做任何修改,不需要路由器支持,在虚拟叠加网的基础上由参与多播的端系统完成包的复制、路由计算、转发等功能,从而能方便、灵活地在因特网上进行部署。本文将按照树优先、网优先和层次结构三种应用层多播叠加网拓扑构建方式对应用层多播协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应用层的多播协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多播(multicasting)服务被实现在TCP/IP协议的网络层,但由于网络层的多播服务实现需要扩展网络层的路由与数据包收发协议,这在大多数的实际网络环境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最近几年来,研究人员开始重新审视多播服务的实现宿主层,并提出将多播服务实现在TCP/IP协议的应用层。应用层的多播在提供与网络层的多播的相近质量的服务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应用灵活性。本文介绍了应用层多播的定义和方法,及现阶段国内外已提出的应用层多播协议,并简要地讨论了应用层多播协议的性能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应用层多播的数据可靠传输算法.算法主要包括差错控制、应用层缓冲区设置并且结合了SNAP分层数据命名.其中,差错控制采用基于NAK的分层局部恢复的方法;而应用层缓冲区的设置不仅解决了NAK方式下缓冲区容量的问题,还缓解了节点的接收速率大于发送速率时带来的吞吐率降低现象.最后,本文使用OPNET对算法进行了模拟
拟,并给出了该算法与其他方法的性能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应用层多播协议通过生成树向其组成员发送数据包,一个节点失效则会引起生成树的分裂,并导致下游成员节点无法接收数据包,这正体现了应用层多播系统的脆弱性。为提高应用层多播的健壮性,提出一种基于K叉平衡树结构的应用层多播树构建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P2P网络应用层多播方案中建立和维护多播树的问题.采用单树结构的ALM建立方案,按照网络地址邻近的原则.并综合考虑节限制和服务能力的问题来获取父节点,构建一探低延迟、低连接压力的单源多播树,实现应用层多播.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状模型PBHV(Priority-Based Hierachical VRing),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评估.此模型采用基于优先级的分层虚拟环技术,以环作为基本的拓扑结构,把节点分别组织在主环和从环上,同时在主、从原始环上建立虚拟环来减小网络半径.主环的建立采用区域划分机制,而在选择从环链接点时采用基于优先级的动态选择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机制下,在链路伸展度、数据转发率和链路压力等方面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于应用层多播相对于IP多播的易于部署,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研究。该文从经典的P2P搜索协议Chord入手,构建了基于P2P覆盖网的不定叉树,支持任意源多播,将节点的加入和根的发现结合起来,并对其网络动荡(节点加入与退出)实行制约限制,使网络环境保持基本稳定,达到负载平衡,并预测了本模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彭金祥 《计算机科学》2006,33(12):46-48
在IP多播的路由器上转发数据,存在一些弊端并不适应当前网络的需要,在终端主机上选择路由进行多播已经成为目前的趋势。为此,本文在IHC算法上进行优化改进,提出一种新的DHCM(density-base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ulticast)应用层多播模型,DHCM对Cluster的密度进行层次划分,使Cluster满足单调性和同构性,组建一个密度树,实现最短路由,并把Peer-to-Peer技术用在数据传输上,最终把视频服务器的内容分发到密度树上的各个主机,实现应用层多播。实验证明DHCM可以在视频流传输上具有高效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应用层多播树的路由约束,定义了3个适值函数,分别考察应用层多播树在开销、平衡和网络层业务量均衡3方面的性能。并根据生成的总适值函数进行遗传算法操作.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几何规则的应用层路由算法比较,本文提出的算法对多播树的3方面性能都有所优化,树的平衡和网络层业务量均衡性能的优化程度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状层次应用层多播模型HVRB(Hierarchy Virtual Ring-based),它适合于拥有大规模多播成员的多播组.该模型以环作为拓扑结构,同时引入了虚环[1]的概念.采用了基于动态优先级的层次划分方法使得该环状拓扑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性能逐步得到提高,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当出现数据传榆错误时可以进行快速的恢复.由仿真试验结果可知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率、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较低的控制开销.应用该多播模型可以较好地提高多播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周国伟  陈越  邵婧 《计算机工程》2008,34(17):82-84,8
目前许多应用层组播协议缺乏明确的数据可靠传输保障机制。该文将NICE协议中原有的控制拓扑和数据拓扑改为环形的控制拓扑和最小延迟树的数据拓扑,在新的拓扑结构上建立差错控制机制,以保证组播的可靠性。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组播协议在节点正常工作时具有完全的可靠性,在节点失效的情况下同样具有良好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3.
组播(multicast)是一到多或者多到多的多方通信形式,远程会议、交互式仿真、分布式内容系统、多方游戏等应用都对组播业务(multicast service)提出了需求。在OSI模型的网络层或者应用层实现业务是目前组播业务的两种实现体制。IP组播研究起步较早,但最近研究发现网络层组播研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性质和应用的特点,在IP组播模型、Overlay Network和Peer-to-Peer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应用层组播技术。但应用层组播也有其自身缺陷。本文总结了网络层组播和应用层组播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两者相结合的体系结构,以取得优势互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主动组播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提出一个基于主动网络的主动组播路由协议AMRP(ActiveMulticastRoutingProtocol),AMRP建立一棵以主动路由器为中间节点的动态主动组播树,支持组成员的动态加入和退出、多点对多点通信和子组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高效的应用层多播树过程中,许多端系统需要时间处理发送和转发数据,因此求解"最小延迟生成树"的问题必须考虑节点的处理延迟.本文分析了两类应用层多播路由模型:基于优化延迟的MRDL模型和基于负载平衡的LRRB模型,并证明都是NP难问题,且提出相应的两类启发式近似算法:MRDL-H算法和LRRB-H算法.最后通过模拟实验说明了所提出算法的高效性、健壮性.  相似文献   

16.
组播路由协议HBH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且内存需求低,但其对路由路径变化的适应能力及本地组播效率有待改进。该文分析了HBH协议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新的组播转发树构建方式,通过模拟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HBH协议对路由路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在本地具备较好的组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动态组播代理的移动组播算法原理,提出一种移动组播协议,采用新的快速组播切换机制,以时间量度和距离量度为依据,动态选择组播代理。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避免组播转发树的频繁重构,降低组播切换延迟,具有次优的组播传输路径,可以与现有网络协议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可靠多媒体多播传输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大规模多媒体多播应用来说,一个有效发现和修正传输错误的可靠多媒体多播协议是必要的。该文研讨了多媒体多播应用中的允许延迟和分组丢失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转接概念的可靠多播传输协议(RMTP)。RMTP协议聚焦在允许延迟上提供多媒体服务质量保证,转接节点放置在多播树上,数据恢复在两个转接节点之间进行。RMTP协议转接能立即满足重传需求和减少分组的复制数量。最后,给出了RMTP协议的性能分析及与SRM协议的比较。研究表明RMTP协议为多媒体多播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袁勇  邹力鹍 《计算机工程》2011,37(9):124-126,129
为提高多播协议的可扩展性,提出一个基于分群的高效多播路由协议(ECMRP)。采用改进的基于权重的分群算法对移动自组网中的移动节点进行分层管理,并应用软状态方法在群首间建立多播树,减小当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时重构、维护多播树结构的控制开销。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路由开销和分组投递率上均优于多播按需距离矢量和按需多播路由协议,更适合于高动态、大规模的自组网。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立方体结构的应用层组播协议-comcast.ComCast协议通过反馈机制实现了可靠组播。并通过建立逻辑连接的方法解决了容错性问题;采用NS2对ComCast协议进行了仿真,并与另外一种基于超立方体的协议HyperCast进行了比较,比较指标包括路径伸展率、链路压力、数据传送率.结果表明,虽然ComCast协议的链路压力较高。但是其路径伸展率较低。同时在节点正常和出错两种情况下都具有较好的数据传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