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声辅助提取杜鹃花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杜鹃花色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吸光度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出超声波辅助提取杜鹃花色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为70%,超声波功率为500 W,超声波时间为40min,液固比为20∶1,在此条件下测得杜鹃花色素母液的吸光度为0.6647.  相似文献   

2.
微波法提取番茄红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波法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番茄红素的最优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420 W,处理时间为25 s,固液比为1∶2(g∶mL),提取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3.
以紫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对紫草总萘醌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紫草总萘醌的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1∶50(g∶mL)、乙醇体积分数为90%的最优条件下,紫草总萘醌提取量可以达到30.03 mg·g-1。该研究为紫草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博  高宁 《化学工程师》2023,(12):90-95+100
目的 确定从真菌CHS3发酵产物中提取柴胡皂苷d的最优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d产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分析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优化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的实验条件。结果 真菌CHS3发酵产物中提取柴胡皂苷d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2%的乙醇超声提取,料液比为1∶22(g∶m L),超声功率为300W,超声温度为56℃,超声时间为28min。该工艺条件下柴胡皂苷d的平均产量为3.928μg·g-1。结论 所得工艺条件稳定可靠,研究结果为利用发酵工程生产SSd提供理论与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治平  刘刚  刘玉玲  何小珍  尹松  饶志威  李元 《应用化工》2011,40(3):420-421,424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马尾松松针儿茶素,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对儿茶素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10(g∶mL),儿茶素得率为0.038%。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5,(8):1485-1487
以蚕沙为原料,在叶绿素的提取工艺中,对超声波频率、时间、溶剂浓度和料液比做了单因素实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结合优化工艺实验条件为:在25 k Hz下,以90%乙醇作提取液,料液比为1∶12(g/m L),超声50 min为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7.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响应因素,竹子中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优方案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7(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1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提取率为2.37%,与实测值2.35%基本相符,说明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可靠。  相似文献   

8.
以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40(g∶mL)、提取时间为22min、离子液体浓度为1.1mol·L~(-1)、提取温度为54℃的最优条件下,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到26.48mg·g~(-1),与预测值(26.98mg·g~(-1))接近。该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提取银杏叶总黄酮。  相似文献   

9.
自行设计分壁式精馏塔用于分离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三元物系,并获取最优的操作条件。当进料中乙醇-正丙醇-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3∶1,回流比为7,液体分配比为1∶3,气体分配比为1∶1时,实验的分离效果最佳,塔顶产品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98.15%、侧线产品中正丙醇的质量分数为95.67%、塔釜产品中正丁醇的质量分数为94.77%。  相似文献   

10.
《山东化工》2021,50(14)
本实验采用普通沉浸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辣椒素,通过控制变量法和多次实验减少误差,以找到提取辣椒素所需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超声波法最佳提取条件超声波清洗仪功率为90W,提取时间为90min,以及料液比为1∶4。  相似文献   

11.
韩艳霞  陈金峰 《化学世界》2011,52(6):321-322,326
研究温度、料液比、浸取时间三个因素对信阳毛尖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设计L9(33)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提取信阳毛尖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 C1,即温度为95℃,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0 min,茶多酚提取率为13.99%.  相似文献   

12.
以油茶茶籽粕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茶皂素。在茶籽粉和乙醇料液比1 : 9(g : mL),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 ℃和提取时间3 h的最佳条件下茶皂素的提取得率达14.9%。用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茶皂素粗品,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树脂静态吸附茶皂素粗提液0.5 h基本饱和,体积分数80%乙醇解吸率为91.1%;动态吸附与解吸时,上样流速8 mL/min较佳,吸附率为66.04%,体积分数8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5.0 mL/min,洗脱体积50 mL时,可使流出液中茶皂素质量浓度在1.25~1.57 g/L之间,茶皂素纯度为95%。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绿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离子沉淀法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种类、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5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响,优化了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以AlCl3为沉淀剂且m沉淀剂:m茶叶=1:5、溶剂用量m茶叶:m水=1:20、浸提温度为水浴75℃、浸提时间45min时,茶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14.12%。  相似文献   

14.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对茶皂素进行提取分离。以茶皂素纯度和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浓缩程度和丙酮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提取溶剂,乙醇与预处理过的油茶饼粕液料比为9:1(mL:g),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 h,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液浓缩至刚好有固体析出,丙酮用量为4倍浓缩液体积量时提取分离效果较佳,得到的茶皂素纯度为85.17%,得率为9.82%。不同溶剂打浆对产品纯化效果的比较发现:丙酮、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打浆纯化溶剂用于提高茶皂素纯度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协助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超声波协助下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0℃;时间1.5 h;料液比20∶1;乙醇浓度70%。影响茶多酚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时间1.5 h;料液比15∶1;乙醇浓度70%。这些结果为改善茶多酚的提取条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原味手工奶茶的制作工艺为基本,对柠檬草奶茶、薄荷奶茶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得到了柠檬草奶茶、薄荷奶茶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柠檬草浸提液料液比为3∶100,浸提液浸提时间为5 min,柠檬草浸提液与原味奶茶的比例为1∶1;薄荷浸提液料液比为8∶1000,浸提液浸提时间为3 min,薄荷与原味奶茶的混合茶汁比为2∶7。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成品口感清新独特,外观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属沉淀方法,运用正交实验,通过比较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沉淀离子以及pH这四个方面,研究了从茶叶废料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并得到最优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提取条件为: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0.5 h,沉淀离子为Al3+,pH为6.5.  相似文献   

18.
朱鑫鑫  熊志勇  汪烈焰  王辉 《广东化工》2011,38(7):292+291-292,291
以绿茶茶末为原料,以乙醇为介质,用超声波协助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改变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茶醇比),溶剂浓度等条件对产品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助提取茶多酚最佳产率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gmin,料液比1:9,乙醇浓度60%。该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提取率高,省溶剂,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9.
茶多糖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立平 《广州化工》2010,38(4):118-119,122
实验研究了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主要考察醇沉、除蛋白、脱色工艺条件,得适宜的纯化工艺:提取液浓缩至1/4倍体积后,加入4倍体积95%乙醇沉淀6h,离心得茶多糖粗品。多糖粗品溶于水,并用Sevag法去除蛋白质,多糖溶液与Sevag试剂比为4:1,析出的蛋白质离心除去。清液最后经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ADS-8脱色,冷冻干燥得到茶多糖制品,多糖含量65%,产率2.05%。  相似文献   

20.
以热水浸提法提取龙井茶中的总多酚,采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考察了浸提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85℃,时间40rain,料液质量比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