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为了研究N-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类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行为,应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MS/MS),在正离子模式下研究了5种N-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行为,并对其质谱裂解途径进行解析,为表征该类化合物提供了依据。实验发现该5种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裂解途径,即丢失化合物母核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醇和CO等中性小分子。化合物1~4的特征离子为丢失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甲醇产生的离子;化合物5的特征离子为丢失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产生的类似于卓鎓离子结构的离子,该特征离子继续丢失甲醇和CO,最后卓鎓离子继续开裂丢失一分子C2H2。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维吾尔族药阿纳其根中N-烷基酰胺类成分的质谱裂解机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进行多级碎片解析,对阿纳其根中分离得到5种N-烷基酰胺类成分:十-2E,4E-二烯酸-异丁基胺,十一-2E,4E-二烯-8,10二炔酸-苯乙胺,十-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十二-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和十四-2E,4E-二烯酸-4-羟基苯乙胺,应用密度泛函(DFT)法比较不同裂解方式的优化结构,并分析其可能的质谱裂解机制。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5种N-烷基酰胺类成分均易形成[M+H]+准分子离子,并进一步发生N-位的α裂解,丢失酰胺结构中胺部分、羰基以及水等而形成碎片离子。该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可为N-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麻浆卷烟纸热裂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失重(TG)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研究麻浆卷烟纸的热裂解行为,在氦气中,将麻浆卷烟纸分别在400、500、600、700、800和900 ℃下进行热裂解,并分别用两种色谱柱(PE Elites 5MS毛细管色谱柱和PE-Elites Wax毛细管色谱柱)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用两种色谱柱分析麻浆卷烟纸裂解产物,共检测出包括烯类、酮类、酸类、苯及其衍生物以及一些稠环芳烃等202种成分;随着裂解温度的增加,烯酮类的含量下降,而苯及其衍生物和稠环芳烃的含量逐渐增加。两种色谱柱分析出63种共同组分,5MS色谱柱分析出46种Wax色谱柱未分析出的裂解产物,Wax色谱柱则分析出93种5MS色谱柱未分析出的裂解产物,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色谱柱的固定相类型和性质不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乙氧苯柳胺[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为非甾体抗炎,抗过敏新药,适用于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据文献报道[1]该药物在家兔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为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含量超过原形药物和其他代谢物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高温释放型烟用香料添加剂,本研究以2,3-吡嗪二羧酸和薄荷醇为原料,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为缩合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制备了新型潜香目标化合物2,3-吡嗪二羧酸薄荷醇酯。该化合物经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和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后,结合同步热稳定性分析,采用在线热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法对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初步推测了其可能的裂解机理。结果表明:在主要热失重区间268.5~334.9 ℃范围内,目标化合物基本分解完全,熔融温度为140.9 ℃,裂解温度为315.9 ℃;共鉴定出目标化合物的46种裂解产物,主要有薄荷烯、薄荷醇和吡嗪等多种对烟草香味有重要作用的致香成分。该方法能够方便、快速地分离鉴定高温食品香料添加剂的热裂解产物,可为该添加剂在烟草中的加香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阿纳其根中的N-烷基类化合物(NAAs)为先导化合物,以对羟基苯乙胺和系列脂肪酸为原料,HATU为缩合剂,合成了N-烷基酰胺酯类(A)、N-烷基酰胺类(B)两类共20种新化合物,并用UPLC-Q-TOF-MS技术获取裂解数据,探讨其质谱裂解规律。在ESI+模式下,这20种化合物均易形成[M+H]+准分子离子。A类化合物首先发生羰基α断裂,即C-O键断裂,再发生N-位α裂解,分别形成4-羟基苯乙胺离子[M+H]+(m/z 138.091 2)和4-羟基苯乙基离子(m/z 121.063 0);B类化合物仅发生N-位α裂解。通过多巴速率氧化法评价了NAAs衍生物的体外酪氨酸激活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激活体外酪氨酸酶活性,其中H 2优于阳性对照药8-MOP。该研究可为NAAs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专利文摘     
《橡塑机械时代》2011,(8):41-42
具有包含SNBR弹性体胎面的轮胎 本发明涉及具有包含橡胶组合物的胎面的轮胎,所述橡胶组合物包含至少:作为第一二烯弹性体的在5~25份之间的苯乙烯-腈-丁二烯三元共聚物(SNBR),其具有的腈单体含量为在4~18重量百分比之间;非SNBR的第二二烯弹性体;增强填料;液体增塑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苯酚钠和4,4’-二氨基二苯醚亲核取代六氯环三磷腈,生成2,4-二[4’-(4’’-氨基苯氧基)苯胺基]四苯氧基环三磷腈(AOPPZ),进而将其与对苯二甲酰氯进行缩聚反应,获得聚环三膦腈-芳酰胺材料(POPA);采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所合成的AOPPZ和POPA进行结构分析,采用热重分析仪对二者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中存在苯氧基取代结构,磷腈环上6个氯原子均被取代,后者主链上有聚酰胺结构;AOPPZ在200℃左右开始分解,经600℃热过程固体残留物质量分数高达56.4%;而POPA在220℃开始分解,355℃达到最大分解率,经600℃热过程固体残留物质量分数高达55.6%,属高温高残留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十二个合成的N-取代1,2,3-苯并三唑化合物的EI质谱,并讨论其N-1-和N-2-取代异构体的裂解特点。这些异构体包括N-1-和M-2-烷基(≥C_4H_9)-、苄基-、烯丙基-苯并三唑以及苯并三唑基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中两主要成分的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赞开  何佶  张钟宁 《质谱学报》2003,24(1):298-298
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成分即 (9z,1 2 z) -十八碳二烯醛 I及 (9z,1 2 z,1 5 z) -十八碳三烯醛 ,应用 GC/MS证实其结构。依照 EI谱分子裂解的主要特征碎片 ,讨论了两个分子的具体裂解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条件下卷烟的热裂解GC/MS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董宁宁 《质谱学报》2003,24(1):283-283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 (2 0 0~ 90 0℃ )卷烟烟丝的热裂解行为 ,利用 GC/MS定性和半定量测定分析了裂解产物 ,讨论了部分产物与裂解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尼古丁的百分含量随裂解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而裂解产物的含量随之上升 ,但在更高的温度 ,裂解的产物发生了聚合  相似文献   

12.
邢杰  宫平  钟大放  孙璐 《质谱学报》2002,23(3):146-146
采用负离子检测方式对 4种西地那非哌啶衍生物进行了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这 4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仅在于烷基取代基不同 ,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碎片离子的异同 ,对其质谱裂解图解进行分析 ,获得了它们的结构碎片信息。在阐明化合物结构信息方面 ,这一方法与通常所用的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类似。实验结果表明 ,这 4种西地那非哌啶衍生物的 ( -) ESI-MS2 质谱均产生磺酰基 S-N键断裂的碎片 ;其 ( -) ESI-MS3质谱均产生 S-C键断裂的碎片 ;其 ( -) ESI-MS4质谱均产生脱去苯环上烷氧基的烷基自由基碎片。这些特征可用于阐明西地那非衍生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时、在线研究烟草原料烟丝的热裂解产物,本工作搭建了一套热裂解光电离质谱装置。利用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装置研究烤烟烟丝不同部位(上-B2F、中-C3F和下-X2F)分别在300、400、500、600和700℃热裂解时的产物,在线获得3个部位烟丝一系列热解产物的光电离质谱图,比较不同裂解温度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实验进一步分析了500℃下热解产物,如乙烯胺(m/z 43)、异戊二烯(m/z 68)和二甲基呋喃(m/z 96)等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曲线,掌握裂解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对裂解产物质谱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部位烟丝化学成分的差异。其中,m/z 58、96、110组分为下部烟(X2F)热解的标志性产物,m/z 43、126组分为中部烟(C3F)的代表性产物,上部烟(B2F)的主要代表性产物为m/z 84组分。结果表明,光电离质谱技术是一种研究烟草热解产物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评估裂解产物中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快速区分不同部位烟草样品。  相似文献   

14.
15.
热裂解-在线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法研究固体物热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王毓  胡永华  文武  黄鹊  潘洋 《质谱学报》2015,36(6):513-520
为了实时、在线研究一些固体物质的热裂解产物,自行搭建了一套热裂解-在线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装置。利用真空紫外灯作为电离源,并结合垂直引入飞行时间质谱,初步研究了聚丙烯在400~600 ℃和卷烟烟丝在400~700 ℃热解时释放的气相产物。本实验不仅在线获得了一系列热解气相产物的光电离质谱图,还了解了各产物,如丙烯(m/z 42)、戊二烯(m/z 68)等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获知热解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法是研究固体物热裂解的重要手段,可以为研究热解动态变化和产物形成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SVUV PIMS)对稻壳和稻秆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光子能量,获得了随光子能量变化的质谱图,并鉴定了热解过程的主要产物。本工作测量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的产物质谱图,并结合热重分析,对两种样品热解产物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稻壳与稻秆的热重曲线非常相近,但二者的产物质谱图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m/z 114和m/z 96等几种半纤维素产物丰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不同。本工作还测量了若干特征产物随时间变化的谱图,结果表明,半纤维素在低温下就开始出现,且生成速度较快,而大部分的木质素分解速度较慢,温度区间也相对较宽,其分解伴随着整个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7.
碳水化合物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宁宁 《质谱学报》2004,25(1):24-24
探讨了在无氧条件下200~800℃温度范围内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热裂解行为,利用GC/MS定量和半定量测定其裂解产物,讨论了部分产物与裂解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00℃时裂解产物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得复杂,蔗糖中有机酸的总量高于葡萄糖和果糖;700℃时对人体有害的苯系化合物生成,其相对含量随温度明显升高,葡萄糖、果糖中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蔗糖;800℃时稠环类化合物明显增多。这些特征可为卷烟产品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重分析和高分辨质谱研究了氢氟酸预处理工艺对稻壳和杨木两类生物质的热分解特性和热解油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氟酸可有效脱除生物质中的K、Mg、Fe等微量矿物元素,其中稻壳的矿物元素脱除率可达92%。脱除矿物元素后,生物质的热失重峰显著地向高温区偏移,固定碳的产量减少,挥发成分的产量增加。高分辨质谱检测到的热解油组分包括以酸、醛、酮、醇、酚、呋喃为主的含氧化合物和以吡啶为主的含氮化合物,酸洗前后各产物的含量有较大变化。基于质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和探讨了热解油中特征组分在矿物质脱除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酸处理可降低生物质热解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产量,降低幅度可达50%。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重分析结合在线热解-光电离质谱法研究了Li2CO3对松木催化热解过程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Li2CO3的掺入能够使松木热解向低温区移动,且不会显著增加焦炭的产量。在线热解-光电离质谱研究结果表明,松木的3种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对催化剂Li2CO3的响应不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主要热解产物产量有下降趋势,而木质素主要热解产物产量却明显上升;松木主要热解产物的最大生成速率时间和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本实验结果表明,热解产物对催化剂的不同响应与它们自身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松木热解过程中,Li+能降低含氧热解产物的C-O键能从而促进裂解。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 MALDI- TOF- MS)的分辨率 ,在自行研制的研究级激光飞行时间质谱仪上进行了离子延时引出的( Delay Extraction,DE)新技术的实验研究 ,建立了新结构离子源和离子延迟引出的电子控制系统及相应软件。通过电场模拟和实验 ,研究了样品相对质量、延迟引出时间、引出电压对提高分辨率的影响。在使用 40 MHz瞬态记录仪的情况下 ,测得环十肽 ( m/z=1 2 1 4)分辨率为 1 734,胰岛素 ( m/z=5375)为 2 1 2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