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中的倍半萜烯类植物保卫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保卫素是植物受侵染时产生的抗病原物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作者总结了从各类烟草中分离出来的倍半萜烯类植物保卫素及其生物合成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倍半萜烯类植物保卫素研究在植物病理学及烟草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烟草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市场对于烟草的质量要求不断的提高。文章将从在线检测在烟草质量检验中的应用的目的着手,分析在线检测在烟草质量检验中的优势,探讨在线检测在烟草质量检验中的实践思路构架。  相似文献   

3.
烟草N基因来源于粘烟草(Nicotiana glutinosa),通过特异识别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解旋酶结构引发植物的过敏性坏死反应,介导植物对该病毒的抗性。N-TMV互作是研究最早且最深入的植物-病原菌互作的模型之一。从N基因的分离、转录表达、编码产物结构及其抗TMV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生产的烟草薄片在柔软性、耐折叠性及耐破度等方面仍显不足.为改善薄片的质量性能,我们经过反复摸索、筛选、试验,从207个科属的4000多种植物中筛选出草本菊科的蒡翁、大头椿、茵陈和荨麻科的苎麻等4种植物,它们的叶部都具有棉绒絮状的物理特性,含有的化学成分大都适合制造薄片的需要,所含的挥发油不仅是香气物质的来源和补充,而且还具有防病健身的功能.以添加有4%蒡翁棉绒的薄片丝与对照样作对比试验,其色香味及柔润性、耐折叠性、填充率等指标均有提高,证明将蒡翁等含棉绒植物的叶部开发利用于烟草薄片是可行的,对解决烟草粉末间的"骨络"连接、提高烟草薄片的质量性能是一条较理想的新途径,且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加工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应用化学农药滴滴涕防治烟草的主要害虫——烟青虫,效果很好。但滴滴涕残毒量过高,既有害于人体健康,也影响外贸出口,因此寻找一种无残毒的滴滴涕代用品已成为当前烟草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在去年青虫菌防治烟青虫的试验示范基础上,决定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验证率果、  相似文献   

6.
在巧克力市场上,花色品种日益增多,除巧克力排之外,各种巧克力涂层食品、冷饮、浇料、热饮等等几乎都已离不开巧克力。但天然可可脂由于受到价格和来源的限制,因此可可脂代用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多。从口感考虑,在天然可可脂中适量混入可可脂代用品,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并不会给产品带来多大的影响,尤其是各种涂层食品。但如果单纯用可可脂代用品,即使是涂层食品(加紧雪糕2类),也会产生味同嚼蜡的厌恶感。可可脂代用品以往一直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因此产品质量也良美不齐,价格差异也较大。为此,美国FDA于1993年制订并公布了可可…  相似文献   

7.
<正>创制并鉴定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作物改良的最有效途径。烟草和拟南芥一样,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从2008年开始,特别是2010年"烟草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启动以来,在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经费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的烟草突变体研究历经了探索、全面铺开、深度拓展,直至基因鉴定与品种改良等过程,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由刘贯山和孙玉合主编的《烟草突变体》就是作者团队历经8年完成的烟草突变体系列项目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8.
BELL基因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基因,其编码的同源异型结构域转录因子参与调控了植物叶片、花序等多个组织的发育过程。为明确烟草BELL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和功能域分析鉴定了普通烟草BELL基因,结合系统进化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对烟草BELL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从普通烟草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8个NtBELLs基因,分布于15条不同的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烟草NtBELLs基因可分为4组,每组参与调控烟草不同的发育过程。NtBELLs基因在6个烟草组织中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且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干旱和盐胁迫能显著诱导部分NtBELLs基因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家族可能参与了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洛阳烟区烟草白粉病的病原菌及其寄主植物种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从洛阳烟区采集的烟草白粉病样品的病原菌,并采用致病性测定与分子生物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其在洛阳烟区的寄主范围。结果表明:(1)洛阳烟区烟草白粉病病原菌为烟草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tabaci);(2)除烟草外,采集的烟田周边22种感染白粉病植物的病原菌均不为烟草高氏白粉菌(G. tabaci)且这些病原菌对烟草均不具有致病性;(3)采集的烟草白粉病样品的病原菌对烟田周边22种健康植物中车前草和豌豆具有致病性,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车前草和豌豆为洛阳烟区烟草白粉病病原菌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0.
前言由于全世界的食糖消费逐年扩大和价格增高的原因,促使糖代用品日益引人注意,尤其是对低产热量的糖代用品的需要,更是使国外研究糖代用品的科学工作者,不断地寻求广泛的甜味剂的报导,陆续发表。本文内容主要介绍非蔗糖甜味剂在当前的趋势,以及几种类别的新甜味剂的来源和效能。糖的用途,历来就认为在于改进食物和饮料的口味。在纪元前3000多年古埃及人已知  相似文献   

11.
烟草普通花叶病(TMV)和黄瓜花叶病(CMV)近年来已成为烟草的严重病害。长葛县烟草公司科技人员和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在植物病毒专家袁嗣令教授的帮助指导下,从1983年开始,连续5年开展多种药物防治试验,研究配制出了防治花叶病的药物“植物病毒抑制素”,防效显著。1986年在长葛县重病区12个点试验,植物病毒抑  相似文献   

12.
饮料工业上应用的混浊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70年以来,英国的软饮料工业就在寻找作软饮料乳化的稳定剂和混浊剂的溴化植物油的代用品,研究过各种植物萃取物的泡沫成份、通常与植物的皂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侵染烟草的植物病毒种类和株系不少,它们对烟草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挽回损失确保烟草生产,就必须系统地研究烟草病毒病的病原—烟草病毒。在此基础上拟定防治方法。研究工作首先须从鉴定病毒种类开始。鉴定或诊断植物病毒,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应用‘诊断物种’是常用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是非生物胁迫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在盐胁迫下,植物体内通过激发抗盐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植物的耐盐能力。本文介绍了烟草耐盐胁迫的作用机制,从离子转运、渗透调节、抗氧化性、信号传导与表达调控、保护细胞免受胁迫伤害等5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烟草耐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烟草盐胁迫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烟草作为一种嗜好用植物很早就被植物学工作者所重视,它是一个有价值的实验材料。植物科学上的许多探索性的工作,首先是用烟草来突破的。文献上第一个植物的种问远缘杂交的研究,是德国植物学家科尔鲁特(K(?)hlreuter)在两百多年前(1761~1765)首次用烟草属中的黄花烟草(N.rustica)和秘鲁烟草(N.paniculata)杂交成功的,成为植物远缘杂交研究的经典。近年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是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一种病害。综述了植物源活性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应用现状及作用机理。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植物源天然产物主要包括大分子和小分子两大类,它们抗植物病毒的机理主要包括抑制病毒侵染、干扰和抑制病毒增殖、诱导植物抗病性反应等。讨论了植物源天然产物抗植物病毒开发和利用研究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抗烟草赤星病的植物源粗提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烟草赤星病有较高抗性的植物源提取物,进行了从10个科植物中以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12种粗提物对烟草赤星病室内孢子萌发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胡椒科的山鸡椒(Litseacubeba)果实的水蒸气粗提物、菊科的牛蒡(Arctiumlappa)种子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桃金娘科的丁子香(Syzygiumaromaticum)花的水蒸气粗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具有相对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调控烟草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代谢,从普通烟草中克隆到与植物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相关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BCH,以辣椒BCH基因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的方法从烟草栽培品种K326中分离出一条编码BCH基因的cDNA序列,暂命名为NtBCH1(GenBank登录号JQ410446)。NtBCH1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9个氨基酸,具备脂肪酸羟化酶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结果表明,NtBCH1蛋白与其他植物的BCH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tBCH1与番茄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
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植物诱导抗性、微生物拮抗作用、转基因技术在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上研究现状,并对植物诱导抗性、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和筛选烟草赤星病菌拮抗菌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烟草对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利用、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15)N 示踪技术对烟草吸收不同来源氮素后分配利用的研究,分析了烟草氮素营养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吸收不同来源的氮素后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肥料氮的相对含量在不同叶位间的分布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这种分布与肥料氮进入烟草体内数量多少无关。建立了非线性回归方程以描述不同叶位氮素含量变化的关系。无论全氮含量还是含氮化合物,它们与其中肥料氮组成比例间的关系都有一致的表现。烟草在生育期内均在吸收各种来源的氮素,各时期吸收不同来源氮素的相对数量与营养条件有关,没有特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