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金属矿山》2017,(9)
为了系统地了解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因素,对捕收剂种类(丁基黄药、羟肟酸)及其用量、矿浆pH值、活化剂硫化钠用量、抑制剂种类(六偏磷酸钠和水玻璃)及其用量对孔雀石纯矿物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自然pH条件下,羟肟酸捕收孔雀石的能力强于丁基黄药;孔雀石纯矿物的天然可浮性并不好,单一丁基黄药无论在何用量、何pH值下的上浮率都不理想。(2)在无活化剂、且不调整矿浆pH的情况下,羟肟酸对孔雀石的捕收能力最强,丁基黄药最弱,丁基黄药+羟肟酸为孔雀石捕收剂时的最佳质量配合比为1∶3。(3)在无活化剂情况下,丁基黄药或羟肟酸均宜在pH=9左右的矿浆中浮选孔雀石;丁基黄药+羟肟酸宜在pH=5.8左右的矿浆中浮选孔雀石。(4)硫化钠的活化可明显提高孔雀石的可浮性,适宜活化的pH值为9.3左右,在此情况下,少量的丁基黄药即可高效捕收孔雀石。(5)六偏磷酸钠和水玻璃对孔雀石的浮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 假孔雀石赋存于铜矿床氧化带,系铜矿石中不常见的氧化铜矿物,因其颜色与孔雀石相似,往往被人忽视。几年来我们在对铜录山铜矿氧化铜矿石的研究中,发现了该矿物,并对其性质、共生状态及可选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假孔雀石为含铜磷酸盐,用硫化—黄药浮选法难以选别,但可在碱性介质中用油酸钠或羟肟酸直接浮选。 相似文献
7.
巯基乙酸异辛酯与丁黄药混用浮选刁泉银铜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巯基乙酸异辛酯与丁黄药混用作为捕收剂, 对刁泉银铜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工业试验结果表明, 在给矿性质、品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使用巯基乙酸异辛酯与丁黄药作捕收剂, 铜精矿品位提高了6.12%, 铜回收率提高了5.58%, 银精矿品位提高了372.6 g/t, 银回收率提高了6.97%, 药剂成本降低了0.72元/吨矿。 相似文献
8.
黄药捕收剂浮选未活化孔雀石行为的分子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孔雀石-黄药(乙基黄药、丁基黄药、辛基黄药和十二烷基黄药)体系分别进行了浮选试验、FTIR红外检测和分子力学模拟和计算。对于未活化的孔雀石,乙基黄药不能使该矿物浮游,其它高级黄药可以浮游未活化的孔雀石。FTIR证实孔雀石表面存在试验的4种黄药特征吸收峰,矿物表面存在黄药的吸附。分子力学在原子尺度上模拟和计算了黄药-孔雀石表面相互作用能,指出分子力学模拟捕收剂-矿物相互作用能的能量判据有利于揭示捕收剂与矿物相互作用机理,模拟结果与红外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加硫化钠前或加硫化钠的同时,向矿浆中加入硫酸铵,不仅能在用黄药浮选孔雀石时增强氢硫离子的活化作用,而且也能消除或降低残余氢硫化物的不利因素.为了获得最佳的浮选回收率,可用较廉价的硫酸铵来减少昂贵的硫化剂用量。 相似文献
11.
以氧化铜矿中最常见的一种铜矿物-孔雀石作为试验样品,采用硫化钠-黄药,对浮选矿化铜矿中的氧化铜矿及其可浮性进行了研究,提出硫化矿中氧化铜矿的浮选回收率,为生产现场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四硫化钠硫化—浮选孔雀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用四硫化钠硫化孔雀石的浮选,进行了一系列的哈利蒙德管浮选试验、接触角、测定以及反应程度的测定.通过采用高性能的液体色层分离法、紫外光谱学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方法,定量地分析出硫化残余物的组分,用来描述其机理.在本研究中,还对用作硫化剂的硫化钠和四硫化钠作了比较,提出了用四硫化钠和硫化钠活化孔雀石的浮选机理,并分析了四硫化钠用作硫化剂可获得较好浮选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氧化矿石的浮选法之一,是硫化法。孔雀石浮选的活化剂硫化钠,也是人们熟知的硫化矿物的强烈抑制剂。早在1931年,迈耶(Mayer)和施兰兹(Schranz)就发现了过量硫化钠对氧化矿物的抑制作用。因此,要获得好的回收率,必须小心谨慎地控制硫化钠的添加量。既要使用足够的硫化物离子,但是又不能过多——氧化矿浮选的这个棘手问题已为不少研究者多次强调过。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硅孔雀石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用哈利蒙德管对提纯了的硅孔雀石进行某些浮选研究,其结果证实当矿样加热到550℃时,使用戊基黄药浮选硫化的矿样取得了很大的改进。使用十二烷基硫酸纳进行浮选,同样也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但是经热处理的矿样,使用阳离子捕收剂浮选回收率并没有获得改善。电泳迁移率的测定以及使用苯代替空气来捕收硅孔雀石矿粒的浮选研究表明,热处理后的矿物浮游性的增加有以下两个原因:(一)铜离子可溶性的增加以及铜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二)由于一些游离的硅烷醇基团在矿物表面上的聚合作用增加了颗粒固有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5.
浮选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浮选动力学正是研究在各种影响因素下浮选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对碳酸氢铵、乙二胺磷酸盐、碳酸氢铵与乙二胺磷酸盐组合铵(胺)盐对硅孔雀石的强化硫化作用进行浮选动力学研究。首先在不同条件下对硅孔雀石进行分批刮泡浮选试验,然后分别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硅孔雀石的浮选速率并进行浮选动力学拟合,构建了不同浮选体系下硅孔雀石的浮选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硅孔雀石在碳酸氢铵与乙二胺磷酸盐组合铵(胺)盐的体系中的浮选速率常数比在单一的碳酸氢铵、乙二胺磷酸盐体系中要高,从而引起硅孔雀石回收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以羟肟酸为辅助捕收剂对黄药浮选氧化铜矿指标的影响,以典型氧化铜矿物孔雀石为研究对象,选择辛基羟肟酸钠为丁基黄药的辅助捕收剂,对丁基黄药和辛基羟肟酸钠混合使用对孔雀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和辛基羟肟酸钠混合使用浮选孔雀石,当丁基黄药与辛基羟肟酸钠用量比为2∶1时,协同作用最显著,且在较低的药剂浓度下即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在孔雀石表面,丁基黄药和辛基羟肟酸钠均发生了化学吸附,两种药剂均存在时,在孔雀石表面产生共吸附,丁基黄药与辛基羟肟酸钠用量比为2∶1时,相互促进吸附作用最明显,孔雀石浮选回收率最高。试验结果可以为难选氧化铜矿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烃基含氧酸盐捕收剂浮选孔雀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华祖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8,(1)
作者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对孔雀石纯矿物进行浮选研究,并从溶液化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浮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孔雀石/菱锌矿浮选溶液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孔雀石和菱锌矿的动电和浮选行为,浮选试验和溶液化学计算表明,Na2S硫化作用的主要组分是HS-,HS-与矿物表面反应的自由能变化最负的pH范围与硫化浮选pH范围一致。孔雀石溶解Cu2+在菱锌矿表面的化学反应,可导致菱锌矿表面产生CuCO3沉淀,使菱锌矿表面电性类似于孔雀石表面,菱锌矿在孔雀石澄清液中的浮选受到活化。而菱锌矿溶解Zn2+使孔雀石在菱锌矿澄清液中的浮选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20.
硅孔雀石浮选时螯合剂对黄药的活化作用及共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浮选试验、吸附量测定和XPS能谱等试验,研究了硅孔雀石浮选时有机整合剂对黄药捕收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合适的亲铜有机整合剂作活化剂,硅孔雀石浮选回收率可达90%以上。有机螯合剂和黄药在硅孔雀石表面的共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竞争作用,但以协同作用为主。有机螯合剂的高化学活性及对黄药的协同活化作用是提高黄药捕收性能的关健因素。产生协同作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表面螯合剂和黄药与铜离子作用形成三元混配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