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城盆地地下水水化学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肥城盆地1999—2013年地下水水质实测数据,选取钙、镁、硫酸根、氯、重碳酸根、钠和钾等离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Aqua Chem软件分析了主要离子的时空分布情况、总硬度和矿化度的变化趋势,揭示了近年来该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水质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肥城盆地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总硬度和矿化度在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盆地出水口方向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HCO3-Ca-Mg型向HCO3-SO4-Ca-Mg型、HCO3-SO4-Ca型转变。肥城盆地地下水水质变化与降水入渗、地下水超采、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排放、农业污水灌溉、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有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阜新盆地地下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通过对阜新盆地地下水资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地下水资源形势分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从而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4,(8):83-86
鄂尔多斯盆地沙漠高原由沙漠、湖盆、洼地组成,区内浅层地下水及其水质对农牧业供水和维持表生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为目的层,通过野外调查、取样、试验分析、编图、总结得出:区内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呈明显的分带性,由白于山前向北到湖盆洼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Ca·Mg)型向Cl·HCO3-Na·Mg型和Cl·SO4-Na型过渡,矿化度、硬度、pH值以及三氮均相应增高。其中在白于山前受地表岩性即黏性土、黄土状土、细沙及中细沙等细颗粒物质的影响,局部呈现矿化度高值区。  相似文献   

4.
阎拥军 《山西水利》2004,20(6):31-32
通过对全省多年地下水观测资料的分析,根据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作用程度及地下水动态特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均衡要素,分析了盆地松散层孔隙水地下水动态、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吴亚军 《治淮》2012,(9):7-8
一、前言 安徽省淮北地区东接江苏,南临淮河,西与河南毗邻,北与山东接壤,包括阜阳、宿州、淮北、淮南、蚌埠、毫州6个市27个县(市郊区),总面积约为37437km2,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是全国重要粮棉产地之一,同时也是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是该区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 二、水资源演变影响因素 1.气候变化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幅度已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探索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指导区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峄城盆地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峄城盆地地处鲁南,地层主要由第四系的粘性土,寒武系、奥陶系的石灰岩组成,石灰岩的富水性较好,为盆地的主要含水层。通过分析峄城盆地地下水观测资料可知,在盆地周边岩石裸露地段,地下水位升降与降水同步,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盆地腹部由于被第四系覆盖,地下水位升降具有滞后降水时间现象。根据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分析,1981年峄城盆地地下水自然流场向土楼河村方向汇集,1995年十里泉发电厂林桥开采地段建成开采后,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使盆地腹部地下水向林桥附近汇集,2009年林桥开采地段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地下水又向土楼河村方向汇集,因此峄城盆地地下水运动受到降水和人工开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潮水东盆地地下水资源现状特征,得出潮水东盆地地下水特性和地下水资源量,为极度干旱区的潮水东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洛阳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洛阳市开采浅层松散岩类孔隙水的长期监测资料,详细分析了在人类活动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变化规律:1984-1998年,洛阳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了3.37-6.61m,局部达30m,诱发了地面沉降,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达100mm。洛阳市2000年以来建设的5级洛河水面工程,使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关中盆地162个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水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与形成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3-为主,渭河以南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渭河以北以Na+为主,在地下水中,HCO3-、Ca2+、Mg2+含量比较稳定,Cl-、SO42-含量变化较大,属于随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渭河南北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形成作用有所差异,南部地区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北部地区以矿物溶解和蒸发浓缩作用为主。该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水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164组水化学分析数据,分析了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渭河以南及渭北泾河以西浅层地下水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水化学类型简单,矿化度多小于1 g/L;渭北泾河以东浅层地下水有Cl-、SO42-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矿化度较高;TDS与Na+、Cl-、SO42-呈正相关性;浅层地下水具有河谷型和盆地型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3,(12):73-76
通过分析哈密盆地近20 a来地下水埋深、多年地下水开采量等资料,借助GIS得出近20 a来哈密盆地内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由于农业用水量比重太大,用水结构长期失衡,盆地北部冲洪积平原以及中部农业灌区地下水埋深显著增大。盆地内农业用水量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耕地面积的不断增长,必须限制并减少耕地面积才能最终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哈密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地下水分布较广泛,开采方便,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战略进行了分析,强调西北内陆区地下水开发要与生态建设相协调,保证生态用水,实施科学用水.  相似文献   

13.
临汾盆地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为基准年对临汾盆地地下水进行均衡分析,并利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结果表明,2000年临汾盆地地下水补给(包括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侧向流入、河水侧渗、越流补给)量为650 251.81万m3,排泄(包括蒸发、开采、排入河道、越流排泄)量为70 956.67万m3,处于超采状态.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4,(1):71-74
为了研究鄯善县地下水水化学系统的演变规律,于2012年5月对鄯善县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了水样采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和三线图解法分析了鄯善县地下水化学分布基本特征:地下水化学组分中K++Na+、Ca2+、Mg2+、Cl-、SO2-4、TDS空间变异性很大,HCO-3的空间变异性较小,pH值的变异性微弱。根据地下水中各化学组分的沿程变化,推测出不同区域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用:在北盆地山前戈壁砾石带,含氯、钠矿物发生溶滤作用;平原区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同时伴随脱碳酸作用和硫酸盐溶解的过程;在南盆地主灌区发生渠水、洪水、回灌水相互混合作用;老迪坎则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对比1959年与现状年的地下水化学变化,表明:北盆地沿火焰山一带水质变差,而南盆地灌区中部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15.
太原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太原盆地松散沉积层水文地质条件及钻孔资料(343个)的基础上,确立盆地地下水三维流动特征,建立太原盆地松散沉积层的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的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了太原盆地地下水流动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原盆地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在8亿m3左右,近10年每年平均超采量在0.8亿m3左右。  相似文献   

16.
17.
该文简要介绍了龙岩盆地的水文地质概况,通过分析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7,(11):95-98
洛阳盆地是一个较大型断陷盆地,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当地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岩溶裂隙水,盆地区地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洛阳盆地内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对盆地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形成年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盆地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周边山地区基岩山区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其地下水形成年龄在几万年以内;盆地内松散岩类浅层孔隙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其形成年龄为几十年;盆地区地热水主要接受周边基岩山区地下水的径流补给,其形成年龄为几千年到几万年。  相似文献   

19.
淇县境内分布着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自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富藏不同,丘陵区、平原区地下水贫乏,地下水过量开采致使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平原区地下水漏斗面积达30 km2。文章通过淇县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排泄量法和水均衡法,分析计算了山丘区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列出了淇县地下水不同区域的补给排泄形式,通过已有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代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及地下水动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