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案试图打破昔日的儿童教育设计模式,以新的角度,把设计的重心放到"学习的过程"之中,以了解最合适孩童的学习环境.项目位于香港市中心的湾仔区,占地共810 m^2,设计师采用了双重视角,即成人和小孩的视野,去规划不同的功能空间,让成人亦可投入这个专属小朋友的国度,真正地塑造出有助发掘他们学习潜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现代装饰》2009,(6):96-97
属于二楼的游戏空间连接着儿童候诊区,因为大多是第攻就诊的小朋友和家长,台大儿童医院小儿科吕立医师赋予设计师个重要的课题,希望小朋友在这个空间里能藉由游戏当中进而对生命、世界和自己的身体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刘闯 《建筑师》2010,(3):76-82
教堂建筑在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以其特有的"体验式"空间感染了一大批的观者。本文选取其1996年参与的2000教堂设计竞赛方案,通过对这个非建成方案的重构和分类解读,试图以一种"不在场"的方式分析设计师对整个设计的处理态度,发掘这种"体验式"空间所形成的原因,展现设计师独特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由andrea mason/architect设计的儿童发型沙龙位于纽约,专为年龄低于10岁的孩子而设计。这个翻新项目将3000 m2的空间改造成一个轻快、有趣并且多姿多彩的儿童发型沙龙、活动空间以及零售店。鉴于低龄儿童的生理特性,设计师的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06,(5):104-104
委托人让设计师完全自由发挥,完成酒店第一层的30间客房和公共空间的设计。设计者期望这个专门定做的项目体现空间流动性的特色。设计以数字设计的新发展及其越来越强的制造能力为基础,借此创造出一种新的与人沟通的建筑语言。这种新的对话强调综合、连续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6.
<正>STAR ART HOME是一家专注于打造集亲子餐厅、艺展、玩乐多功能为一体的孩童空间。设计团队融合业主需求以及孩童玩乐的天性,以家庭为中心,孩子为纽带,育乐为目标,希望带给孩子一个有梦想、有惊喜的空间,同时也促进家长和孩子更多的互动与沟通理解。本案以"太空冒险之旅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创建有关联的元素:星球、银河、黑暗空间、太空牧田等,串连起关于探险、勇敢、快乐、成长的故事,并同时关注用餐环境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儿童对于空间和信息的认知与心理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对儿童空间设计的特点以及儿童心理诉求进行了研究,以儿童认知的角度为出发点,探索了图形化语言运用于儿童空间界面的方法和作用,对于儿童空间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学建筑作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所,其形成后的建筑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儿童的游戏行为,人性化游戏空间的设计不仅仅可以促进儿童的游戏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也有可能决定了游戏类型,继而影响儿童的成长。所以小学建筑设计中室外游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设计师日益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日本大阪的Nanairo Kyobashi幼儿园于2017年3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个项目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是为了响应日本政府关于大力解决儿童日托问题的政策而设计的。设计师希望跳脱出传统幼儿园的设计模式,打造一个独特有新意的儿童空间。作为一个社区性质的幼儿园,其面积仅有92 m2。在这整个矩形空间内,设计师以"connective design"作为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市六所高校图书馆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使用者行为和需求的角度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该文使用座位扫描法和"学习节奏框架",观察和分析学习者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行为和需求,结合国外的发展与实践,发现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多样化学习场所明显不足。因此,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回应新型学习者和新型学习方式,是今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空间设计探究与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白舸  杨智 《华中建筑》2010,28(8):60-63
在非"物质化"的今天,设计师必须站在人的角度进行设计,学会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谋合人们的情感需求,让武汉公交车站这个物的形态具有人的"感情",实现设计的情感化,让产品成为情感的承载者,促进人的交流和沟通,营造有利于设计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义城市是基于市场经济效率导向的,其空间主要呈现增量扩张的快速发展态势,但逐步失去了对"人的抚育"功能,尤其忽视老人、妇女、儿童以及身体残障人群的需求。基于儿童权利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分析国外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代表的空间实践,强调和保障儿童空间权利行使的主体地位,以儿童参与为重点,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中,形成"儿童空间需求表达→设计与决策→物理空间呈现"的有效途径和制度保障体系。就国内而言,在儿童尚作为"权利客体"的境况下,深圳市尝试探寻由成人与儿童合作、从战略引领到项目落实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3.
精选理由幼儿园有机的弧线外形模仿了细胞的结构。建筑位于整个场地的中心作为"细胞核",四周围绕其的庭院作为"细胞质",庭院外围的围墙则形成保护细胞的细胞壁。线形的墙面和起伏的天花板设计进一步强调了整个项目细胞的结构的设计理念,为儿童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闯 《山西建筑》2009,35(36):12-13
指出教堂建筑在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选取其1996年参与的2000年教堂设计竞赛方案,通过对这个非建成方案的重构和分类解读,试图以一种“不在场”的方式分析设计师对整个设计的处理态度,发掘这种“体验式”空间所形成的原因,进而展现设计师独特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个英语教育机构,设计师摒除传统教育空间形式,以"想象"和"生命"为主题,打造具有趣味性和未来感的儿童教育空间。创造一个儿童空间,安全是最重要的设计原则之一。不仅在色块上进行硬空间与软空间的划分,每一个直角部位都设计了弧形软处理,对应小朋友的使用尺寸数据也融入在设计当中。在色彩的应用上,设计师大面积用白色、灰色和杏仁色打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大中小教室,分别用紫色、绿色、粉色来区分,同时以流动的弧线,  相似文献   

16.
说起Rosan Bosch,想必刚刚参加过2012香港营商周的人们应该不会陌生她,就是那个性格爽朗,说起话来"手舞足蹈"活力十足的丹麦设计师Rosan Bosch。是的没错,以"改变"为目标的Rosan Bosch有过许多让人们快乐无比的设计作品等,带滑梯的丹麦乐高玩具研发办公室,为瑞典VITTRA设计的完全没有围墙的学习空间……她说设计师最重要的不是设计技巧,而是是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初,我们曾经做过关于"创意VS设计"的特别专题,在专题中我们针对"创意与设计"这个话题和大量的设计师进行了沟通,通过采访我们深刻体会到当今的设计潮流已经逐渐从精品设计转化为创意设计,在满足空间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外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1)
为了解决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参与不均衡、师生互动性差等问题,课题组采用质量管理中的"防错设计",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角度,重点从项目选题、组织、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设计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错"措施和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全员参与度和综合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茂园建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星 《建筑师》2009,(6):105-108
文章是对万科茂园建筑实践过程中不同层面的总结.包括三部分:茂园项目在经营角度得以成立的前提、这个项目设计过程中群策群力的实际情况、操作者和设计师在空间营造过程中的追求和逻辑。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建造游戏里,结构是在并置的基础之上将简单的体块重叠。这些体块大小相同,每个体块构成一个单元,通过颜色区分。儿童对空间的认识是不同的:她的视点比成人低得多,不同的视点延伸了空间的相对尺度。帮助3岁以下的儿童识别方位和场所是一种空间学习的任务,这在他们获得独立和自信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