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春莲 《绝缘材料》2010,43(4):27-31
从原材料选择、碳化硅(SiC)颗粒性能、掺杂材料对防晕性能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防晕材料的优化过程。一次成型及涂刷型lacquer防晕结构分别适用于多胶绝缘体系与VPI少胶绝缘体系。预制带的透气性及防晕层电阻率的稳定性问题,是制约少胶绝缘体系使用一次成型防晕结构的关键。防晕层的电阻分散性及SiC含量是影响防晕效果重要因素。从防晕层外附加绝缘及覆盖漆、影响起晕电压因素、内屏蔽作用等方面介绍了防晕结构及工艺。防晕结构优化计算能从理论上总结出防晕层各项参数的适用范围,为吸收消化国外防晕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电机定子线棒碳化硅(SiC)防晕层的非线性电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将SiC材料涂刷到电机线棒表面作为防晕层时,影响防晕层电学性能的因素除了与SiC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外,还与防晕层的厚度以及SiC材料在防晕层中所占的比例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硅防晕层厚度的增加,碳化硅防晕层的非线性系数提高.表面电阻率下降;随着碳化硅粉料在防晕层中的比例的增大,防晕层的非线性系数,表面电阻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通过对国产防晕材料不同粒度碳化硅(sic)的选择及非线性参数的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大型高压发电机(6.3-27kV)定子线棒的高阻防晕材料。优化了传统防晕结构,同时开发一种新型防晕结构和技术。优化的传统防晕结构和开发的新型防晕结构,各项防晕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应用证明两种防晕结构均满足大型高压(6.3-27kV)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及百万千瓦级核电等定子线棒防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应用于18 kV发电电动机端部的国外防晕漆性能进行测试及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防晕漆的基础成分及可添加成分。采用环氧树脂为基漆,SiC、石墨、二氧化硅等为填料调制非线性防晕漆,并研究不同配比对其电阻特性及非线性导电特性的影响,探讨不同添加成分影响防晕性能的机理。随后提出了可用于工程的SiC防晕漆改进配方,并进行了真机线棒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改进配方防晕漆在保证线棒耐压性能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其防晕能力,且防晕效果超过了国外防晕漆。  相似文献   

5.
李振海 《绝缘材料》2004,37(6):12-15
通过对国产防晕材料不同粒度碳化硅(SiC)的选择及非线性参数的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大型高压发电机(6.3~27kV)定子线棒的高阻防晕材料。优化了传统防晕结构,同时开发一种新型防晕结构和技术。优化的传统防晕结构和开发的新型防晕结构,各项防晕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应用结果证明两种防晕结构均满足大型高压(6.3~27kV)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及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等定子线棒防晕的要求,防晕技术及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全固化薄型HR-x系列防晕带与无溶剂浸渍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测试了防晕带的非线性参数,确定了适合高压电机定子线棒的防晕结构。分别采用线棒主绝缘和防晕结构一次VPI成型的工艺和线棒主绝缘VPI后进行防晕处理,然后固化成型的工艺,制备了试验线棒。应用结果表明:HR-x防晕带适用线棒主绝缘一次VPI成型工艺,防晕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及绕组防晕材料研发、防晕结构设计、防晕测试与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防晕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前言: 随着我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对汽轮发电机大容量,高电压提出更高的要求。过去汽轮发电机采用外涂防晕结构,因该防晕措施处在绝缘表面,易受机械损伤、振动、磨损往往达不到长期防晕的效果,特别是经过运行后防晕效果更差。30万瓩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其容量和电压在我国是空前的,采用外涂防晕远远不能满足防晕要求。为解决30万汽轮发电机的防晕  相似文献   

9.
企业之窗     
《电力设备》2004,5(6):87-88
东方电机突破三项新技术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大型三峡水轮机主轴、导叶等工艺技术研究项目,日前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通过有关专家鉴定。该公司研发的三峡定子线棒防晕结构设计和工艺优化项目,优化了西门子公司三峡线棒的防晕结构,研制了新型防晕保护结构、防晕保护材料和防晕处理工艺,在对大型高压电机定子线棒的防晕处理上有所创新,使东电制造的三峡定子线棒的防晕性能达到西门子公司的技术要求,其起晕电压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振海 《发电设备》2013,27(3):209-212
对高压电机定子线棒防晕结构采用不同参数的防晕材料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定子线棒在高压交流耐压试验时,线棒端部防晕层起晕电压及温升与防晕材料电阻率有很大关系;温升的高低对线棒主绝缘击穿水平有很大影响。经过大量试验给出了6.3~27kV高压电机定子线棒端部防晕结构采用的防晕材料参数最佳范围,确保电机定子线棒及绕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我厂6千伏级高压交流电机定子线圈,采用涂敷型环氧高、低电阻防晕材料和涂敷型防晕结构的新技术及其防晕性能,并对涂敷型防晕漆的组分和碳化硅(SiC)材料用作电机绕组防晕涂层时,其注意事项也作了简要阐述。采用该防晕新技术的6kV级定子线圈,它具有较高的起始电晕电压、较好的工艺性、涂层薄、附着力强、涂层漆膜电阻均匀等优点,从而可大幅度减薄防晕层厚度、简化工序,降  相似文献   

12.
薛强  刘松 《东方电机》2003,31(2):122-126
本文通过对高压电机线棒端部防晕原理及高场强下 SiC 防晕材料新特征参数物理意义的研讨,对比现行防晕材料的参数,利用最小平方逼近的计算方法编制软件,提炼出适用于非线性半导体 SiC 微粉及以 SiC 微粉为主要组份的防晕材料(漆、带)的新特征参数ρ_0、β,从而更客观准确地评定防晕材料的电气性能,为研制新型全固化防晕材料以及线棒端部防晕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高压变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防晕结构的高温升问题,建立了基于18kV变频电机绕组端部防晕结构的有限元电热耦合分析模型,仿真计算了多电平电压下防晕结构的电场与热场分布特性,研究了低阻防晕层电导率对热场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多电平电压下槽口低阻防晕层会随着重复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而产生显著的电位提升和损耗增加,导致槽口低阻防晕层的温升高于高阻防晕层,而随着低阻防晕层电导率的增加,低阻防晕层的损耗和温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一次成型碳化硅防晕结构的工艺及影响防晕结构性能的工艺因素,提出了控制工艺的办法。首先讨论了碳化硅防晕胶的配方,指出粘合剂、碳化硅、填料和稀释剂等的作用及其防晕性能的影响。当然,影响防晕带性能的不仅有配方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备防晕带的操作工艺。工艺上不注意,防晕带性能将十分分散,因而失去实用价值。因此,第二部分分析了影响防晕带性能的工艺因素,指出其关键在于防防晕带上的实际硫化硅含量。通过以下办法——控制胶的粘度、强烈搅拌或把悬浮剂(气相二氧化硅)的量从2.5%增加到4%;严格控制涂层厚度,玻璃布底材要完善脱腊等,就能有效控制实际碳化硅含量,因而达到控制防晕带电阻率及非线性性能的目的. 第三、进一步研究分析了防晕结构成型工艺对防晕层性能的影响。如果措施不完善,防晕层的电阻及非线性性能将忽高忽低,难以控制。经过大量试验及用显微镜观察以后,得知其关键在于成型过程中是否破坏了碳化硅层的接触状态,而粘合剂太嫩或太老都会引起接触状态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办法来控制:即控制防晕带的软硬度(即粘合剂的老嫩程度)或增加碳化硅含量(从100份胶中加150份提高到加194份),或用大张的防晕带代替防晕带等办法来控制。事实证明以上办法是现实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提出用紫外仪判断电机起晕的判据,一方面解决暗室观察防晕的困难,另一方面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防晕的形态.通过红外成像,将非线性电阻层表面发热功率,简化成直观的彩色图像,为监测发电机防晕的失效、优化防晕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高压交流定子线圈采用涂敷型防电晕材料。涂敷型防晕结构与工艺,是当前新型的防电晕技术,其显著特点是防晕层薄,它是将附着力强、耐电晕特性好的高低电阻半导体防晕漆直接涂刷在线圈主绝缘表面,形成良好的防晕涂层,以达到降低绕组表面与铁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研究碳化硅(SiC)防晕涂层非线性导电特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防晕涂层起晕电压相应的调控技术。随SiC微粉含量的提高和漆含量的降低,SiC防晕涂层的表面电阻率下降,非线性系数提高,并当SiC微粉的含量超过某一临界值后,防晕漆的电阻特性接近于SiC本身的性质而趋于稳定,可有效改善生产工艺的稳定性;随层数的增多,SiC防晕涂层表面电阻率降低,非线性系数增大,且利用不同的SiC微粉,再辅以涂层层数变化以调控防晕涂层的表面电阻率,可获得更大的调控范围,完全可满足多级防晕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涂刷型防晕存在易损坏、环境污染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缺陷。本文介绍了一种能解决这些问题并适用于多胶模压绝缘体系的防晕带包扎模压一次成型防晕结构。采用逐级升压法对一次成型防晕结构进行起晕电压,灭晕电压以及工频耐压等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一次成型防晕结构的性能高于JB/T5682-1996要求,同时也高于西门子西屋公司采用的一次成型防晕结构,完全适合高电压电机多胶模压绝缘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800 MW水轮发电机防晕材料的组成及材料,测试了不同种类防晕材料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分析不同种类防晕材料的非线性系数、固有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结果表明:800 MW水轮发电机用不同防晕材料的伏安特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固有电阻率和非线性系数相近,高阻防晕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呈离散性分布,与概率学中的泊松分布特性相近。  相似文献   

20.
对现场大量的水轮发电机端部电晕测试和防晕方法总结,提出了将端部防晕层的运行状态分为四级,并针对每种状态给出了防晕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