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液体动压原理、直观演示液体动压现象,利用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在两块作相对运动的板的楔形收敛间隙中可形成动压力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了简易而实用的液体动压实验装置,本仪器在相关流体压力、流体摩擦、流体润滑的课程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圆盘薄片刀具的横向振动,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研究了一种圆盘薄片刀具横向振动控制器,利用刀具的高速回转运动和横向振动形成流体压力膜,抑制刀具的横向振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这种利用流体动压润滑原理工作的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刀具横向振动的幅值,而流体压力膜抑制刀具横向振动的效果与控制器中楔形板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流体动压柔性径向密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形柔性径向密封具有占用空间小、适应振动冲击工况、制造装配容易等优点,但长期以来仅限用于低速、低压的动密封场合,而且密封寿命较短。流体动压柔性径向密封则是在保持常规柔性径向密封优点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动压效应研制出来的新型径向流体动密封结构,它的出现使得柔性径向密封件的工作寿命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且提高了密封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密封腔室内外的工作压差。分别从流体动压油封、流体动压挤压型密封两方面介绍了流体动压柔性径向密封技术及其相应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在对密封机理及已有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可行的"软弹流"数值迭代研究方法。国外的工程实际应用表明,流体动压柔性密封技术是一种高性能的密封新技术,它使得挤压型橡胶密封圈的最大密封压力和最大工作线速度分别高达35.0MPa、3.5m/s,而且特别适用于要求结构空间紧凑、磨砺性较强的恶劣工况场合,值得在国内橡塑密封件行业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活塞和活塞环在气缸内高速往复运动,由于工作条件所限,难以保证液体润滑,加速环与缸壁摩损。本文从流体动压润滑观点分析环各参数的最佳值,以期达到流体动压润滑,减少摩损,降低功耗。  相似文献   

5.
本文计算分析了影响径向直线槽液体机械密封性能的因素,着重探讨了结构设计参数对密封的泄漏率、开启力和槽坝交界处液体压力的影响,发现非槽区膜厚和槽深对它们的影响最为显著;还分析了槽深对液体膜刚度的影响,发现刚度随槽深的增加而迅速降低,说明槽较深时,其动压效果已不明显,此时槽主要产生流体静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对汽轮发电机转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润滑流体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建立了滑动轴承的稳流和湍流三维CFD分析模型.仿真分析不同转速、进油压力、载荷和偏心率等关键参数对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油膜破裂和气穴分布特征等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正、负压区的面积大小成反比变化,偏心率对油膜的动态特性影响较大.在转子高速运转时,适当增加油口进油压力以平衡转速致使油膜气化比例的增加,从而防止油膜破裂,有利于提高油膜的承载力和转子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计算结果为运转状态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动态性能分析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流体动压机械密封和流体静压机械密封都是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流体动压密封是利用流体动压效应产生流体动压承载能力,使密封面完全分开的密封,其理论基础仍然是雷诺方程。在流体动压密封中摩擦副表面的分离和承受挤压载荷是靠流体在摩擦力作用下从间隙收敛部分压出产生作用力来实现的。收敛间隙是通过在密封面上开槽、开口或台阶来产生的。这些槽的轴向深度与密封面流体膜处在同一量级,为m量级。  相似文献   

8.
新原理比例溢流阀基型阀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一种新原理比例溢流阀基型阀,改进了美国人Havvy Vickers在1936年发明并沿用至今的差压式溢流阀的开环控制原理,应用了1980年春提出并登记专利的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反馈的原理,使阀的主要稳态性能有数倍的提高;同时采用了级间动压反馈的原理,显著提高了阀的动态稳定性。 文中用传递函数的方法说明基型阀与传统型式阀控制原理的区别。介绍了阀的试验研究和动态仿真的结果。 该阀的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发展出一个流体压力控制器件的新家族。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平柜冲击模型的基础上,对纯冲击工况下摩擦剂的润滑状态进行分析计算,从理论上证明了纯冲击摩擦剂也完全可以建立流体动压润滑状态;对重要场合的纯冲击摩擦剂应按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来设计。同时指出,边界润滑状态对纯冲击摩擦剂的减磨效果远不如其对滑动摩擦剂的减磨效果。滑动摩擦剂把边界润滑状态作为最低润滑要求,而纯冲击摩擦剂则应把(?)液体动压润滑的下限作为最低润滑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动静压轴承高速内圆磨头的工作原理及主要设计计算。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采用液体动、静压相结合的原理,将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设计在一起,在磨头启动和停止过程中主要依靠液体静压作用将主轴托起,当主轴高速旋转时,则依靠轴承的动压效应支撑主轴。这种内圆磨头不单独设置节流器,而将节流器直接加工在轴承与壳体的结合部位上;油腔不开径向回油槽并加工成容易产生动压液压的模型油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