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移动CM-IMS打造融合通信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M-IMS是中国移动实现网络和业务融合的重要解决方案,是一个涉及核心网、接入设备、承载、业务、终端和支撑系统的端到端系统。首先概述了CM-IMS的基本原理,之后通过介绍CM-IMS的系统架构,组网原则和业务应用,展现了CM-IMS在全业务时期,将为中国移动提供面向融合和宽带多媒体业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努力打造统一融合的核心网络架构,实现对固定移动的统一控制,从而降低中国移动核心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CM-IMS还将在全业务竞争中为中国移动拓展集团、家庭和个人用户提供更先进、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通信世界》2006,(18B):4-5
本针对城域宽带业务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相关业务的承载需求和城域传送网络的融合演进趋势,提出了设计以数据内容为核心的城域光网络架构和建设统一的传送网络,并以T-MPLS技术作为融合网络的业务承载平台,满足全业务接入和网络扩展的需要。[编按]  相似文献   

3.
潘永球 《通讯世界》2017,(11):20-21
IP RAN网络作为综合业务承载网络,兼备了成本和安全性优势.IP RAN承载政企组网型专线业务,在资源部署上,需结合场景,按照网格化的方式设置合适的综合接入点,部署A2资源池;在承载方式上,对专线业务采用分段PW实现端到端承载;而融合性组网设计上,需充分考虑与MSTP、PON网络的异构融合,以及对城域网业务的业务迁移.  相似文献   

4.
陈凯 《电信科学》2022,38(7):166-174
面对垂直行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5G网络切片能够提供灵活、隔离、按需的服务,结合OTN、IPRAN/STN资源、云资源以及云网融合、固移融合系统能力,使客户终端、无线基站、承载、核心到内网业务平台之间通过专网隔离通道方式互通。介绍了5G端到端切片专网的架构方案和关键技术,分析新一代运营体系下切片专网自动化开通所遇到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从流量经营迈向资源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施"构建统一融合的全业务网络体系架构",中国电信在城域承载网和骨干承载网上,构建了统一、高效、有QoS保障的IP承载网络,同时还在业务控制层面,建立了一个融合的业务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云网融合/云网一体已成为IP承载网的主要发展方向。作为最贴近用户的承载网,IP城域网拥有丰富的业务特性,是网络云化转型的重要试验田。面向多元接入、流量流向变化等网络承载需求,IP城域网从传统南北向树状架构向城域Spine-Leaf架构转型,以适应固移融合、多云接入等新型业务场景。基于云化IP城域网演进,对v BRAS池化部署方案及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剖析,为v BRAS规模商用部署和技术演进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业务网络端到端业务开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讨论了全业务运营对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影响,分析了语音及多媒体业务、数据业务、WLAN业务类型及接入和承载方式,重点梳理了这三类业务的端到端开通方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融合的趋势分析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一代网络业务、控制、承载、接入分离的思想为未来网络融合提供了统一的架构。网络融合包括业务融合、核心网络融合、接入网络融合、终端融合、运维融合等多个方面。未来融合网络的发展趋势将是在核心控制层采用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核心承载层采用因特网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IP/MPLS)技术,在业务层采用统一开放的业务提供架构,在接入层支持固定、移动、窄带、宽带等多种接入技术,终端则呈现多模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最终实现一个用户、一个号码、一个终端、一个账单、一个核心网络、随时随地享受的全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城域宽带业务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相关业务的承载需求和城域传送网络的融合演进趋势,提出了设计以数据内容为核心的城域光网络架构和建设统一的传送网络,并以T-MPLS技术作为融合网络的业务承载平台,满足全业务接入和网络扩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是运营商实现网络和业务融合的重要解决方案,它是一个涉及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以及终端和支撑系统的端到端系统.简要说明介绍TIMS的总体网络架构及业务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并详细介绍了IMS核心网初期建设方案及IMS接入设备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书全面讨论了5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架构和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G网络发展与业务需求、5G网络架构、5G智能无线网络架构、无线网控制承载分离技术、多制式协作与融合技术、5G网络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新的网络摄像机软硬件方案,在网络摄像机内融合WEB与SIP技术,采用SOA构架,设计具有融合通信特点的网络摄像机系统,以面向服务架构(SOA)与SIP呼叫控制的融合,实现网络摄像机的多业务应用,特别是软电话模式的业务应用,适应了视频监控主被动服务提供的业务需求,能直接融入快速发展中的融合核心网IMS,可以实现具有业务、控制、承载完全分离的水平架构的监控安保等业务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云网融合、5G、物联网的业务需求,城域网架构亟需转型,以适应高质量网络要求及未来业务场景。新型城域网架构应满足流量高速转发、业务快速部署、云网一体布局、固移融合承载的网络目标,网络通过应用Underlay和Overlay云专线、虚拟业务网关vBNG、SRv6+EVPN+SDN路由编程等关键技术,来推动城域网架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多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融合的承载平台、融合的软交换核心控制架构、多业务QoS保障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和基于IPv6的网络承载技术.依据中国联通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先进性、效果与效益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未来NGN技术将向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NGN方向继续演进,同时网络承载层技术将逐步从IPv4过渡到IPv6,因此中国联通将积极探索基于IMS的NGN网络架构与组网模式,努力开展面向IPv6的应用实验与推广工作,特别是移动IPv6业务的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15.
陈静 《通信世界》2007,(6B):13-13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最初是3GPP组织制定的3G网络核心技术标准,目前已被ITU-T和ETSI认可,纳入NGN的核心标准框架,并被认为是实现未来FMC(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重要技术基础。IMS是一个全IP的网络架构,采用SIP协议进行控制,实现移动性管理、多媒体会话信令和载体业务传输,实现端到端的IP业务。此外,IMS还具有普通业务采用归属服务控制,接入独立,业务、控制、承载层完全分离等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言论     
《世界宽带网络》2011,(1):16-16
业务融合是关注焦点,体系架构协同和业务部署能力是核心.全业务承载网络是基础.泛在化三网融合或已成为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5G承载网作为基础网络,面临着大带宽、低延时、灵活连接、高精度时间同步和网络切片五大挑战。提出了面向5G承载的网络切片分层架构,并对涉及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面切片、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 E)的转发面硬切片、承载设备切片与虚拟化技术、5G业务的端到端切片编排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效承载IP网络ASON助力联通IP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小军 《通信世界》2008,(34):I0026-I0027
未来的网络架构将从垂直网络向水平网络演进,电信业务IP化是业界主流的发展趋势。简化网络、构建统一融合的IP承载网络是降低CAPEX、OPEX,追求综合低成本(TCO)的一个重要目标。IP承载网是一个多业务承载网络,不仅能够满足信令和语音业务承载要求,将来还可以承载精品大客户专线等业氛  相似文献   

19.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为5G网络必不可少的网元,实现本地化泄流与云服务提供,解决现有网络垂直封闭烟囱式架构不能满足低时延、高带宽等业务需求问题,降低网络传输投资.基于ETSI与3GPP的5G网络进展,提出MEC网络架构与传统无线接入、传输、承载等网络架构融合,使业务面下沉本地化不同场景部署.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对本地化...  相似文献   

20.
NGN承载网建设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GN是指能够承载全部电信级业务(如语音、视频、数据的统一承载平台),即整合NGN和IMS体系架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在同一张NGN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