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璇 《新建筑》2007,(6):74-79
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要素间的相互依存是中国历史建成遗产真实性的重要特征。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对建成遗产中非物质文化要素的重视不足,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整体性保护策略的缺乏,许多历史建成遗产正面临着整体的真实性的破坏。探讨了中国历史建成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征及其重要作用,结合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体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京杭运河无锡段属于江南运河吴越文化圈层,是江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脉络,更是独特的线性文化遗产,并具有鲜明的在地性资源价值。以无锡城区段运河水系线性遗产为本文的研究范围,从遗产旅游的角度,对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区域进行整理与归类,并结合线性文化遗产的概念,探究运河沿线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具体形态类型。对运河沿线的遗产登记收录情况及分布情况、运河遗产资源价值等进行分析,提出有助于运河遗产整体性规划、并具有参考价值的运河线性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6,(11)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加速,历史文化名村不仅因其历史建筑、聚落形态等物质遗产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因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由于存在诸多认识理念和保护实践的误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更新与乡村旅游开发间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进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更新,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与古村保护更新的关系,传承历史文脉,成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更新急需探究的问题。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福溪村结合其独特的古村风貌、自然资源和风水格局,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村落更新与格局调整,延续生态风水格局,打造特色旅游空间;通过村落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控制,营造特色村落景观;通过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参与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游线,以期将福溪村打造成一个历史保护完善、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齐备的文化、生态、居住相互协调、融合的生态休闲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4.
叶青  杨豪中  王伟 《华中建筑》2020,38(2):99-103
以青城古镇为研究对象,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整体空间环境,用量化、质化的方法解析历史古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物质空间中的活跃度及密切度,探寻适应青城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保护策略,包括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空间相关信息的叠加与整合,以及古镇经济发展,人与文化、空间、社会之间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南粤古驿道是构成我国线性遗产网络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研究并真实再现和活化利用古驿道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古驿道沿线地区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国内线性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及实践。以梅州市境内的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提出打造集传承古色、绿色、红色于一体的古驿道线性遗产空间,并采取以线串点、连线成片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空间组织策略和"规划策划-发展建设-推广宣传"的全过程活化利用方式,推动沿线地区保护传统村落、提升人居环境、发展综合旅游,实现古驿道历史、文化、生态多元价值,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景德镇市工业发展概况以及陶瓷工业遗产的分析,厘清景德镇市陶瓷工业遗产的物质性、非物质性要素构成及其遗产价值。针对城市与陶瓷产业的粗放式发展造成陶瓷工业遗产被大量破坏以及陶瓷工业遗产的单一化保护,缺乏整体性再利用的困境,提出陶瓷工业遗产应采用整体性、融入式保护和再利用的方式,并要重视非物质性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以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同时加强陶瓷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联合发展,重构景德镇市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遗产正在面临被毁坏或消亡的威胁。百家村这类历史社区积淀了丰厚的历史遗存,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作为城市遗产的价值。本文从城市遗产的视角出发,分析厦门百家村社区的发展现状,论述其保护的迫切性,并提出保护与更新物质环境、延续生活形态、传承历史文化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心城老工业的城市更新,从功能转型的那一刻起就和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对于城市有机更新、文化传承、多元创新与空间活力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研究、解读了上海M50工业街坊保护与更新及其独特复杂的过程,分析了其如何通过艺术与创意产业提升发展工业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本的多样性及丰富性,从而延展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城市价值与内生动力。M50继承了工业建筑物质空间,传承着工业文明非物质文化,承载着当代艺术与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历经了复杂艰辛的保护过程,成为了工业遗产历史保护与创新更新发展的独特案例。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地域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顺理成章。徐州新沂窑湾赵信隆酱园店沿用至今,遗留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丰富,依据东西两路建筑,将其分别为酱园文化展示、窑湾民俗展示两区,并融入古镇风貌环境之中,并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旅游景点与历史文化展示场所。  相似文献   

10.
陆琦  谭皓文 《新建筑》2011,(6):140-143
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使城市边缘的历史村落及文化价值正在逐渐消失。在极力提倡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今天,纳入城区历史村落建筑群的改造利用已刻不容缓。建筑师应在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街道,研究其历史文化的同时,根据时代的需要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城市街区规划。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是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所必须面对的难题。这个难题能否成功解决,不但关系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更将影响到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存亡。本文主要针对历史文化名城钟祥的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总结出一条思路,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间建立平衡,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促进名城经济持续发展,从而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强大的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12.
郭璇 《室内设计》2013,28(4):24-31
针对当前我国抗战遗产的保存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文章在吸收国际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进行界定;并以战时陪都重庆为例,从遗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保护的空间体系建构、保护的适宜性技术以及遗产资源的展示性利用等方面剖析了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对遗产的范畴和价值体系进行了拓展,并在大尺度区域遗产的保护、保护技术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及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要素保护的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贵州历史文化村落因数量丰富、地域特征突出,具有极高的辨识性和文化景观价值,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在梳理了贵州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进展后,认为以往研究形成建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景观生态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参与的局面,集中在贵州历史文化村落及建筑空间景观特征、保护规划及技术、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村落演进、动力机制探讨、保护制度及法规构建、旅游开发实施反馈以及村落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赵舰 《山西建筑》2006,32(10):40-41
分析了太原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太原市紫线控制规划的编制,探讨了太原市紫线控制规划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影响,以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为目的,通过发掘那良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模式,提出将那良古镇打造为具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方明  李晟  王宽 《山西建筑》2012,38(29):9-10
非物质文化景观所涉及的范畴相当广泛,就民俗文化、娱乐习俗、语言景观、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而揭示对城市化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加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抢救、整理和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情与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重视。然而,在保护与发展中常常产生矛盾,这就需要以历史辩证观来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解决好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陆斌  方元 《中国建材科技》2019,28(3):132-134
酥油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甘南夏河拉卜楞寺的酥油花艺术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借助现代数字手段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藏族这门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戴彦  李云燕 《新建筑》2013,(4):132-135
以重庆市首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为研究对象,回顾十年来的保护历程,通过对保护效果的分析评价,归纳出保护意识、技术和制度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并建议重庆名镇保护在技术上采取"自然一文化遗产"一体化保护模式和阶段性"维持性保护"策略,以平衡名镇保护旅游开发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同时,还应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资金筹集、法规深化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性内容,为名镇保护的技术过程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