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用CAN总线实现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中在点对点通讯类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智能仪表的红外通讯口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四海 《电测与仪表》2001,38(2):26-27,22
介绍了智能仪表红外通讯口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电度表及红外抄表器的红外通讯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柏林  侯勇 《电测与仪表》2001,38(11):33-37
文章给出了一种多功能电度表的红外通讯设计方案,介绍了多功能电表的红外通讯部分硬件电路设计以及红外通讯的抗干扰措施,此外介绍了多功能电度表红外抄表器的通讯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一种多用途电度表的红外通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泽平 《湖南电力》2003,23(4):56-58
对一种多用途电度表的红外通讯接口设计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电度表的红外通讯接口的硬件电路配置及红外通讯中的抗干扰措施,简述了电度表通讯接口部的软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5.
ABB Alpha电子式电能表已广泛用作四川电力系统中用户的关口表,迫切需要解决这种电表的集中抄表问题,而电表的RS-485通讯是集中抄表的核心部分,通过努力,成功地开发了集中抄表系统,这里对通讯协议和通讯过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电力营销智能手持终端的通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手持终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采用一种基于PXA310和WINCE6.0的设计方案设计了应用于高级计量架构(AMI)系统中电力营销智能手持终端的GPRS、电力红外、RS485、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四个通信模块.通过对智能手持终端四个通信模块的设计与研究,结合智能用电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智能电网下电力营销智能手持终端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设计方案,为提高电力用户现场服务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海量智能电能表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需求,本文采用云平台云计算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设计了RFID通信的智能电能表、RFID智能电能表的电表检测系统、RFID智能表和云平台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RFID和云平台的现场抄表RFID手持终端,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电能表全寿命云平台管理系统,整套体系利用RFID通信速度快、群读能力强的特点,实现智能电能表快速参数设置、快速检测、自动仓储、快速抄读等功能,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整套体系通过搭建云平台管理系统,实现智能电能表大数据量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过滤提取、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助于工业4.0模式下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多功能电能表红外远距离数据通讯中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选择及红外通讯接口电路设计等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了电能表行业目前仍存在的人工抄表及盘存速度慢的共性问题,采用了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其具有一次性读取多个电子标签、识别距离远、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文中设计了基于超高频RFID的手持抄收终端,是通过将Android操作系统和超高频RFID、WIFI、4G等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智能抄表系统和电表仓储管理系统中,有效提高电能表的数据抄收可靠性和管理运维的便捷性,最大程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并相应的介绍了软硬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此RFID手持终端设备已经在项目中应用,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稳定高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点对点通信的分布式实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系统中存在的多种分布式系统进行了共性需求分析,针对分布式系统的工程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对点通信的新型分布式实时控制技术,通过点对点报文通信的方式实现了模拟量及开关量采集模块、出口控制模块和主处理器模块等环节的实时控制,满足了分布式系统对分散单元协同控制的工程应用需求。文中基于两种成熟的工业通信协议,针对两类分布式控制装置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对此技术进行了实现,并对装置进行了详细的测试与分析。两类典型装置已经在工程现场得到了试运行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基于UART口的红外通信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红外通信装置.为使红外通信的距离尽量远.对发送的信息需要采用脉冲调制技术,其调制方法有脉冲位置调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2种方法.所设计的红外通信装置采用PWM调制技术,在讨论了软件和硬件的实现方法后,该装置采用VRS51L3174自带的PWM模块,即采用硬件方法实现PWM调制功能.论述了红外发送电路(载波的生成/PWM调制功能的实现)、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器件的选型及电路设计).探讨了通信距离与载波占空比的关系,及连续通信能力与时间的关系.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装置通信距离可达30 m,一次可发送40000位信息,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应用于电力监测装置的红外线数据通信。简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与数据收发电路,以及在电力监测装置应用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红外无线数据通信距离短的问题,分析了红外无线数据通信的现状,概述了IrDA通信协议及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实际可行、可多节点级联的红外无线通信模块。以支持IrDA协议的单片机为载体,采用串行数据半双工通信传输方式,引入RS485级联结构,实现单个或级联红外无线数据通信。实验结果表明,单个红外节点模块可以实现在35°、120 cm的范围内无误码的有效传输,级联时可以实现300 m长距离通信,设计具有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可方便集成到各种设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中研究的Android系统的RFID手持终端主要进行电能表数据的抄读,在实际使用中电池续航时间要求较长,因此,降低手持终端系统的功耗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分析了影响系统功耗的因素,详细介绍了动态消耗,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讨论了降低系统功耗的措施.在RFID手持终端的微处理器以及外围芯片的选取中,尽量选取低功耗的元件,最后对RFID手持终端的功耗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于各卫星通信设备提供商生产的卫星通信设备制式不统一,不同的卫星通信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文章介绍了一套可以满足“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功能完备、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方案。该方案通过在电力卫星通信应用系统中采用星状网与点对点相结合的卫星通信组网技术.解决了异种卫星通信系统互联互通问题,建立了一套可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多级联动指挥、资源共享的电力应急通信体系,提高了电网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电器设备安全控制的基于电力线载波的红外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主控端、测控端和载波电力线组成。主控端完成对测控端的查询和控制;测控端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的方法,构建由热电堆组成的传感器阵列测量温度;载波电力线完成主控端和测控端的双向通信连接。此系统主控端可控制多个测控端,实现多点远程温度测控。其非接触式的测温方式、基于电力线载波的信息传输方法使其非常适合用于生活和工业现场,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智能变电站专用通信设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智能变电站信息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EC61850标准的专用智能通信设备的开发方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目前采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经济成本和技术应用方面的情况,探讨了未来智能变电站对通信设备的特有应用需求。专用通信设备摈弃了工业以太网技术使用的数据处理机制,采用虚专线、层次化的OAM、端到端的QoS、精确时钟同步以及标准建模等技术,优化了网络资源配置管理,提高了通信设备的信息传输效率以及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智能变电站仿真试验系统无法良好应用于变电站现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智能站二次设备集成测试方案,并研发了系统软硬件。该系统采用电磁暂态计算获取整站正常运行及间隔典型故障的电流电压值,通过专用的亚毫秒级高速同步无线数据通道将试验数据发送到各被测间隔,并开发分布式数据终端实现仿真测试系统与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无缝连接,完成二次系统不同范围、不同功能的重点测试。通过实际变电站的模型搭建及故障仿真测试,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力通信专业要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安全意识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电力通信标准与执行,定期开展设备风险评估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终端通信接入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通信规划中的创新提法,是电力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骨干通信网的延伸.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智能电网新兴业务对终端通信接入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对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通信规划中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范围、现状、建设、政策等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为各级通信人员理解终端通信接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