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前在高层的建筑体系中,扭转反应控制被大家看得越来越重要,是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性问题.但是在一些规程中并没有对扭转反应这方面的建筑内容做详细的规定,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地震扭转的反应控制方面一些讨论.我们主要研究每个楼层的位移的比值和第一振型周期,并且仔细分析了周期比、偏心率和位移比之间的一些联系.与此同时说明了我们计算这些数据的可用性和必要性以及它们在工程建筑中的作用,整体来说,对于多塔楼层的建筑体系,我们需要控制其扭转反应.如果高层建筑的上部没有刚性连接的话,需要从裙房的顶板处分开,然后各自计算其周期比:而对于上部有连接的建筑结构,我们应该采用整体的结构模型计算其周期比. 相似文献
3.
结构在地震中的扭转反应控制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主要通过考虑偶然偏心和控制周期比、位移比来控制结构的扭转反应。控制扭转的技术措施主要分两类:一是调整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偏心;二是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或者适当减小结构的抗侧刚度。根据理论分析及实际工程经验,得出如下结论:抗震设计时宜取考虑偶然偏心和考虑双向地震两者中不利结果进行设计;宜控制结构的前两个振型以两正交主轴方向上的平动振型为主;对于平面狭长的框架结构,加大两边榀的框架梁比加大边榀的柱在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上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剪力墙结构可以通过加大外圈连梁高度,角窗部位增设暗梁来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在高层建筑结构当中如何控制扭转反应成为了大家重视的问题。本文对扭转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会出现因建筑平面不规则或抗侧移刚度不均匀而引起位移比、周期比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文章主要对高层建筑扭转反应控制进行初步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调整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的扭转效应控制分析及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效应控制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高规》关于扭转控制的相关条文及解决高层建筑控制扭转的有效途径,并结合设计实例对高层建筑的扭转效应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扭转反应是一种比较多发的震害诱因,所以,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扭转反应进行控制,通过对建筑结构的科学调整,实现控制结构扭转效应,提升建筑的稳定性。本文主要以建筑结构发生扭转反应的原因为研究基点,从抗侧刚度、框架结构、周期比、位移比、抗震墙等几个方面研究控制扭转反应的主要途径,并且对单塔楼和多塔楼中扭转反应控制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扭转效应的具体方法,即在建筑物外围尽可能均匀、对称布置抗侧力结构,减小裙房与主楼上下刚度偏心,防止小高层建筑结构平面过于狭长。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结构周期与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的关系出发,论证了控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实际上就隐含控制了相应结构的平动周期值,确定了高层建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就没有必要再另行控制结构的平动周期。论述了结构抗扭设计的三个核心问题,分析了单一控制扭转周期比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扭转周期比作为结构扭转控制指标的有效性。分析了扭转周期比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讨论了扭转周期比作为扭转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在OpenSees平台上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对不同扭转周期比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了扭转周期比作为扭转效应控制指标的有效性。弹性分析表明:扭转位移比能反映结构扭转效应;扭转周期比仅对相对偏心距较小的规则结构起控制作用;对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进行限制后,无须再对规则结构的扭转周期比进行控制。非线性反应分析表明:结构的扭转非线性反应受弹性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控制最为明显,受扭转周期比控制不明显。建议在有效控制扭转位移比的前提下取消扭转耦联周期比限制。 相似文献
12.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层间剪力位移比"的计算方法对侧向刚度规则性的判断存在局限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为了解决侧向刚度规则性判断的问题,提出了"层间剪力位移角比"的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结合算例可以看出,对于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此方法结构概念明确,得出的结论符合工程经验,是对规范方法的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因其特殊性,会形成空间偏心,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将会产生较大的扭转反应.我国的高规在计算高层建筑结构扭转反应时,楼板建议采用刚性楼板,本文采用Etabs程序研究了弹性楼板对带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弹性楼板假定时,位移比会略有增加,扭转角会增大,同时,会使上部转换层上下扭转刚度的突变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扭转耦联振动自振特性简化计算的超元法,将纵横向各片抗侧力结构简化处理成一根等效柱,空间协同分析时,采用超元法(每个单元由多根杆组成)计算等效柱的侧移刚度矩阵,即得各片抗侧力结构的侧移刚度矩阵,从而组集整个结构的侧移刚度矩阵和扭转刚度矩阵,然后,代入扭转耦联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用现有数值分析方法可方便求出结构的自振特性.该法自由度成数倍减少,不论是框架、框-剪结构,还是剪力墙结构,计算侧移刚度矩阵具有统一算式,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计算结构顺风向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并借助ANSYS软件对结构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得出了结构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16.
以带转换层结构的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带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探讨了其结构转换层的方案选择、结构布置、结构分析与构造处理,并对转换层结构设计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C.‐F. Yiu C.‐M. Chan M. Huang G. Li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2014,23(13):1007-1026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valuating lateral‐torsional coupling in the elastic earthquake response of asymmetric multistory buildings. A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is first developed to shift the floor centers of mass of an asymmetric building to new reference positions where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f all floor rotations of the building due to lateral inertia loads is a minimum. By setting the locus of the floor centers of mass of the building at the new reference positions, a representative eccentricity and an effectively uncoupled system for the building can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which an equivalent eccentric single mass system can be developed. The additional lateral translations caused by seismic torsional effects in the building can be analytically determined and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representative building eccentricity and the uncoupled periods evaluated using the effectively uncoupled system.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illustrated with two 30‐story practical building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