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通过对冷连轧机厚度控制AGC系统中常规方式与扩展方式的比较,剖析了扩展物流控制在冷连轧机高精度板厚控制中的应用,对不同模式厚度控制方式下的轧机生产实际进行了对照,并就轧制稳速、加减速、过焊缝情况下轧机实际厚度控制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冷连轧机高精度板厚控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4.
5.
五机架冷连轧机上的新厚度控制系统可在轧制速度变化的不稳定状态条件下改善厚度精度;在没有采用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厚度差可从±70μm减少到±10μm;厚度超差长度可从10m减少到2m;带钢断带可从每月10次减少到每月4次;生产率可增加1000t/月。 相似文献
6.
2030mm冷连轧机的厚度自动控制原理及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2030mm冷连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各控制环路及数学模型。分析了A、B、C三种不同厚度控制方式,给出了其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7.
武钢、宝钢两套冷连轧机代表了冷连轧技术发展水平 ,用连轧张力理论对这两套冷连轧机的厚控系统作了深入的分析、讨论 ,给出了其中最主要厚控环节 -连轧AGC和张力AGC的数学模型。对宝钢厚控系统提出了改进方案 ,利用DAGC可以简便地实现穿带、正常轧制、抛尾 ,而不用分别采用APC、恒压力、压力AGC三种控制方式 ,并且DAGC实现恒压力控制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对四机架冷连轧机的自动厚度控制(AGC)系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实施方法。在对四机架冷连轧机进行技术改造中,改进了该连轧机原有的压下机构,改原来的电动压下为液压压下,进行厚度调节,原来的电动压下只用来进行换辊之后的调整轧制线用。为消除厚度偏差,在厚度控制系统中设了两个微机子系统。第一机架为闭环系统,它有三个功能。粗调AGC主要是在第一机架消除坯料的各种波动,以达到预定的比较精确的厚度。因此在后几架采用了接近等压条件的轧制控制方式,以获得最佳的厚度和板形的综合指标。由于磨损和温度变化对轧辊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成品厚度的误差,这些误差经第四机架出口测厚仪检测,将信息反馈给DIR 4微机子系统,由计算机按设定的模型通过调节第四机架或第三机架的工艺参数,来消除这些误差,这是由连轧机的精调系统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全连续冷连轧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河北中钢1250mm八辊五机架全连续冷连轧机组是我国首条自主研制开发的全连续冷连轧生产线,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本文介绍了该系统过程控制级、基础自动化级和现场执行级的主要功能、硬件组成、网络结构及软件设计思想。该系统已在河北中钢五机架级冷连轧机组投入使用,证明是安全、可靠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在秒流量方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厚度偏差和张力波动对速度的影响,推导并建立了1个冷连轧综合速度控制模型,并根据动态结构图配置了控制器.通过对比仿真研究,进一步优化了控制器参数,在某1 550 mm冷连轧生产应用中,将张力、厚度指标作为控制目标.速度参数作为控制对象,使张力波动从调整前的300 kg减小到目前的90 kg,...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六辊冷连轧机,研究了采用工作辊弯辊的整体补偿板形前馈控制方法和采用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相结合的最优综合补偿板形前馈控制方法。实际控制效果表明,整体补偿板形前馈控制方法只能抑制由于轧制力波动产生的二次板形,而对四次板形几乎不产生影响;最优综合补偿板形前馈控制方法对轧制力波动造成的二次和四次板形均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始静态变形抗力模型,并考虑入口、出口弹性变形轧制力对模型的道次影响系数,进行计算优化,建立了1个优化的变形抗力模型。2种模型的对比表明,优化的模型精度更高,提高了轧制力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