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降膜蒸发换热特性,在进口质量流量为0.0121~0.0225 kg/s,热通量为1.02~3.35k 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对R113在垂直管内的降膜流动蒸发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蒸汽质量流量与热通量密切相关,随着热通量的增加,出口蒸汽质量流量逐渐增加;换热系数随着进口质量流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增加进口质量流量在一定范围内能增强换热;在较小进口质量流量下,增大热通量不利于换热,在较大进口质量流量下,传热系数随着热通量增加先增后减,存在某个临界值使得降膜蒸发换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前R22的主要替代工质有R134a、R410a、R407c等.利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可以显著提高R22替代工质满液式蒸发器的沸腾传热系数.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R134a、R410a、R407C等工质在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蒸发器中沸腾的传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热流密度下,R410a的总传热系数是R22的1.28~1.37倍;R407c是R22的0.80~0.81倍.R134a是R22的1.08~1.10倍.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管束效应因制冷剂不同而不同.对R22,下排管沸腾换热系数高于上排管.而对R134a、R410a与R407c,上排管沸腾换热系数最大,中排管和下排管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4.
R410A作为一种替代制冷剂,已经大量用在工业生产中。R410A制冷系统的设计和研发需要进行R410A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计算。目前有很多公式预测两相流流动沸腾换热系数,它们对R410A的适应性需要判断。本文从10篇论文中收集了1268组R410A流动沸腾传热实验数据,用这些数据对27个两相流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进行了评价,选出了较为精确的R410A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为R410A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计算的公式选择提供了依据,为提出精确度更高的R410A管内流动沸腾公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圆截面小通道内R113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圆截面小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研究报道较少的现状,以R113为工质,对4种不同水力直径的正方形、三角形截面小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入口干度,过冷~1.0;质量流速400~ 3 300 kg/(m2?s);热流密度20~150 kW/m2,并将试验结果与相近水力直径的圆通道内流动沸腾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非圆小通道内饱和流动沸腾局部壁面温度与质量流速密切相关,并受热负荷与流动沸腾换热状况的影响;质量流速和壁面热负荷是非圆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相近水力直径的圆通道内流动沸腾试验数据对比显示,非圆截面小通道具有明显的强化传热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国产300MW直流锅炉采用的ψ22×5.5mm四头碳钢内螺纹管高压汽水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和摩擦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沸腾传热试验参数范围为:压力P=9.8~22.6MPa,质量流速G=650~1750kg/m 2·s,内壁热负荷q=200~610kW/m 2。摩擦阻力试验参数范围为:压力P=9.8~20.6MPa,质量流速G=1530~3560kg/m 2·s,蒸汽干度x=0~1.0。通过试验,得出了内螺纹管的壁温变化规律、发生传热恶化的条件、抑制沸腾传热恶化的效果及两相流摩擦阻力的计算式。还提出了一个反映内螺纹管的结构参数对其传热特怀影响的无因次数,并对几种头数相同的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为提高表面结构毛细极限,强化毛细供液薄膜沸腾传热性能,通过纳秒脉冲激光加工的熔凝和相爆炸效应在金属钛表面加工出具有微颗粒结构的微沟槽阵列,并采用基于敞式微沟槽流阻模型修正的毛细传输特性系数进行毛细传输能力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秒脉冲激光加工的微颗粒结构显著提高了微沟槽超亲液性和工质毛细传输能力;毛细传输特性系数随微沟槽宽度减小而增大,且在沟槽底部加工次级微沟槽可获得仿红瓶子草绒毛的跨尺度超亲液分层微沟槽阵列,形成独特分层毛细传输模式,进一步提高毛细极限。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替代工质MP39和MP52的强化沸腾传热特性,对该类型蒸发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5.
《流体机械》2013,(11)
通过对自然工质R290蒸气珠状凝结传热过程的微尺度特性分析得出,在一定的过冷度、液珠半径和分形维数下,液珠的导热热阻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促进层的热阻在接触角为90°时最小,气液界面的热阻随着接触角的增大而减小,单个液珠的总传热热阻随着接触角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即存在最佳接触角,在此最佳接触角下,单个液珠的总传热热阻最小,单个液珠的传热量最大,换热表面的热流密度最高。随着液珠半径的增大,最佳接触角减小。随着过冷度的增加和分形维数的增大,换热表面液珠成核中心密度增大,表面的热流密度增加。在一定的过冷度下,液珠半径增大,液珠分布密度减少,分形维数增大,液珠的分布密度增加。在一定的分形维数和过冷度下,随着液珠半径的减小,换热表面的热流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17.
为解决大过盈结构的柔性丝刷封局部过热、过多热量传至下游从而影响设备性能等问题,针对轴承腔处油气两相的密封环境和柔性丝刷封大过盈的结构特点,建立油气两相柔性丝刷封传热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试验测量柔性丝刷封挡板的实时温度及刷封的温度变化,研究油气两相介质下柔性丝刷封的温度场分布和传热性能,分析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温度出现在转子与轴向段刷丝束接触处,轴向段刷丝区存在局部〖JP2〗高温,径向段刷丝无明显温度变化,解释了大过盈结构的柔性丝刷封的传热机制;增大压差、转速和介质油气比均会导致刷封出口热流量增加,压差对出口热流量影响最显著,可设置多级刷封密封装置降低出口热流量以适应高压差的密封环境。以降低出口热流量为目标,得到了结构参数的较优取值范围,可为其传热性能的提升和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据GB/T7725—2004规定的试验工况,分别对应用R32和R290的空调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两种替代制冷剂的优缺点及其系统的改进方法。结果表明:R32单位容积制冷量高出R290约87%左右,相同制冷量下R290系统应使用更大排量的压缩机。R32具有较高的排气温度,并且R32系统相比R290系统,压比高出约7%,系统整体的能效比低约3.7%。R290系统换热器的压降要小于R32,有助于提高系统性能。但其可燃性远远大于R32,在安全设计方面有着更高的花费,系统初期改造投入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