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极是一片神秘的白色地带,人烟稀少,是格陵兰海的蓝色水域连接了它和世界。自人类涉足这片区域以来,就未曾停止对它的探索。在这样的探险活动中,中国人的脚步也未曾停止。2012年夏天,中国科学家们踏上了第5次北极科考的征程。相距近中国探索意义重大北极地区终年寒冷,加上其他各种因素,多次阻挠了世界探险者的步伐。然而,为何各国坚持在这一区域探索?这一地带究竟有何科学价值呢?北冰洋地区是开放性水域,其生态系统功能一旦发  相似文献   

2.
潘杰 《江苏水利》2009,(12):1-1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艺术家创作了一座北极熊冰雕,献给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警示地球、警示人类,假如全球温度继续上升4℃,北冰洋所有冰盖将全部消失,北极将成为一片浩瀚的海洋,依赖冰盖为生的北极熊将彻底灭绝.  相似文献   

3.
最后的净土     
北极地区正向着工业化迈进。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各国急不可待。北极环境危机恐进一步加剧。而这与各国所声称的要遏制环境恶化的宗旨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这条湍急的长河中,三峡的鱼儿们从远古溯游到了今天。如今,这些鱼类繁衍不息、品类众多。在这片深邃神秘的水域里,究竟分布有多少种鱼类?宜昌曾有过一个统计数据:宜昌区域分布的鱼类有152种,占长江鱼类总数的75%,名贵珍稀鱼类10余种,观赏鱼类近20种。古代的三峡水域少受人类行为的破坏,地区内鱼类的品种分布应该更为丰富。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细数鱼类壮大的家族,但却可以在不少保留至今的神话传说或是古籍著作中寻见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衣、食、住、行——中,建筑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物质的实体,又是审美的载体.人类自告别穴居和树巢以来,对建筑中这两种功能的追求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 世界上的建筑——这里指的主要是纪念性的大型建筑——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石头为基本材料的石构建筑和以木头为基本材料的木构建筑.前者遍布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后者仅见于东亚的少数国家,主要是中国和日本.这是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世界五大洲都不缺木头,而东亚地区也不缺石头,为什么唯独中国人拒绝石头而偏爱木头?这一现象与中国的传统哲学精神是一致的,即中国人倾向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人亲近自然,因而离不开木头,并在同木头的长期交道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极高的木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6.
《水利水电快报》2005,26(18):21
日前英国、美国科学家在对地球南北极进行考察后称,南极出现了大面积冰川萎缩,北极则有128个湖泊消失。这一系列变化将带来海平面上升及动物更快灭绝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卫爱玲 《治淮》2006,(1):12-13
按照<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洪泽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最年轻的湖泊,也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利枢纽,其湖区和周边部分区域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陆湿地.  相似文献   

8.
丹麦王国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面积约2,200万平方公里,它的最北端是玛尔斯捷沙普角,距北极座标仅740公里。格陵兰岛属于北极气候,7月份气温不超过10℃,1月份北部最低气温为-50℃。由于受极地气候的影响,其南部和东部经常发生猛烈的暴风。其内陆几乎都被冰雪所覆盖着,最厚处可达2,700米。只有在沿海处才有不冻土层,仅占全岛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因此,格陵兰岛上只有靠海边的低平地带才是人们居住和活  相似文献   

9.
太湖滔滔,洪水泛滥,苏锡常地区几成泽国。然而,就在汪洋大海般的包围中,竟然有一片安宁的绿洲,这就是地处太湖之畔的著名绸乡吴江县盛泽镇。这片低洼地带过去是有名的“洪水走廊”,如今却无积水,无灾情,这不真是一个奇迹! 奇迹从何而来?来自盛泽人的远见。早在前几年,他们就从历年的涝灾中振奋起来,群策群力,捐款集资,修筑起一道坚固的环镇防洪屏障。  相似文献   

10.
冰天雪地的北极。人迹罕至没有纷争,只有野生动物在平静而安适地生活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正在被改变,起因竟然是地球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大荔县南部,渭、洛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有一片长40公里,宽8—12公里,区域面积560平方公里地带,这里有11个乡(镇)的19.8万人口,耕地面积32.75万亩,沙荒地13.4万亩。这就是著名的沙苑地区。 据史志记载:大荔沙苑“属古关中内海遗迹,洪荒年代是一片河泽;汉时有人养畜植树;唐时置监养马;明时变牧为农,诗人杜甫曾在《沙苑行》中有“丰草青青寒不死”的诗句。1955年在该区发现过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称为“沙苑文化”,距今约四千到五千年历史。大荔县又名同州,这与沙苑有关。文史资料中“九穴同流同州所繇得也”。就是指现在沙苑地区的石槽乡九龙村。由于历史原因,沙苑地区生产水平低下;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是大荔县的落后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2.
水文地理区划较为直观的反映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在梳理育空地区水文地理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分别按照行政、人口、水系、气候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区原则对其进行了划分。按照行政划分为8个区域:自治市镇费尔班克斯-北极星市、德纳里市、人口普查区育空-科尤库克地区、诺姆地区、韦德·汉普顿地区、贝瑟尔地区、东南费尔班克斯地区,以及瓦尔迪兹-科尔多瓦地区;根据人口数量可分为5个区域,其中费尔班克斯-北极星市人口居首位;育空地区按照水系划分为3个区域:育空河流域、科尤库克河流域和塔纳诺河河流域;按照气候划分为4个区域:北极气候区、内陆和科珀河流域气候区、西海岸气候区和南部沿海气候区;育空地区还涵盖了阿拉斯加4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3.
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十六个地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虽然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带,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却相当落后,成了这个经济带中的一个“低谷”。目前,这些地市都面临着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科学技术落后的困难。那么,这一落后与落后,贫穷与贫穷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能不能治穷致富?有没有生命力和前途?这个问题非但淮海经济区的人们在思考、在探索,而且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一、经济区的建立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是经济改革的新生事物。经济区各地市阡陌相连,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洪水灾害袭击最频繁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洪水灾害的地区,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洪水成灾的区域一般在江河流域的地势低洼地带,主要包括行洪区和蓄滞洪区。行洪区一般指江河洪水自然漫溢的径流区域。蓄滞洪区是国...  相似文献   

15.
正没想到,在这茫茫戈壁沙滩,还有这么一片叫人流连忘返的生态画廊。它就是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一个只有41.7平方公里、蓄水量仅有4720万立方米的湖泊。在我国高海拔地带,人们喜欢将湖泊称为"海子",这样的"海子"在南方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型湖泊,但在这荒漠的戈壁沙滩,能有一片湛蓝的湖泊,静静地躺在那里,极其难得。  相似文献   

16.
董朝霞 《长江建设》2013,(12):80-81
孔子曰:“近水则灵”,水域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蓝色空间,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城市水域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密集、自然过程最丰富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武汉水域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根据整体性、功能性、地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提出了城市水域从强调个性、发掘特色,相互呼应、形成序列,加强联系、塑造整体几个方面研究分析,对武汉城市水域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地处黄土高原和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的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和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区。在这片广袤贫瘠的土地上,一个被称为水利典范的工程——宁夏固海扬水工程,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滋养着这片170万亩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60多万群众,成为润泽宁夏"半壁河山"的流动之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河道治理工程需重新审视人类对河道的干预,应坚持"遵重自然,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河流健康生命为前提,提倡用生态工程技术保护河岸,维持水域、陆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湿地是位于水域和陆域的过渡性地带,河道整治是治理水域和陆域过渡性地带的工程措施。以洞头县状元岛河道水系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生态湿地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水利天地》2011,(11):27-27
又是一个火热的夏日,又是繁忙的江苏江阴港口,"向阳红09"深潜实验母船载着潜水器蛟龙号再次起锚,向东北太平洋进发。而那片浩瀚的水域将可能见证中国深海探测的新纪录5000米,这将是继2010年在中国南海创下3759米之后的又一骄人成就。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动态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湖泊消失美国科学家发现,在这30年中北极圈内较大湖泊的数量从1.08万个减少到9712个,有125个湖泊已完全消失,剩下的湖泊面积也明显减少。科学家认为,这一变化显然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研究人员分析,这些湖泊的消失源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冻土带消退。冻土带吸收热量后产生热融效应,使湖泊周围的土层崩塌,同时加快湖泊中淡水的流失。他们认为,这一变化将产生严重后果。随着北极地区淡水资源减少,候鸟等野生动物会更快灭绝。一度湿润的北极地区,气候可能会变得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也会更频繁。(摘自“新华网”)全球变暧纯乃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