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单模光纤只传输基模即HE_(11)模,但因光纤内部结构不完善或外部环境扰动,会使两个简并的HE_(11x)、HE_(11y)模分离,出现单模光纤双折射现象,它使不同偏振方向的电磁模式具有不同相速,导致传输光波的偏振演化现象.这种单模光纤双折射特性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会因偏振色散而限制传输码速,在相干通信系统中会造成极化噪声,在集成光路中会影响光纤与光波导的耦合效率,而在光纤传感技术中又能用来进行各种物理量的传感检测,因此深入研究单模光纤的偏振传输特性兼有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美国康宁公司/@@李懋循,高育选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是由光纤横截面微小的不对称性引起的色散。这种不对称性引起两个相互垂直的基本偏振模以不同的速度传播。由于经历了色散,即脉冲扩展,当接收器接收到这个合成的脉冲时要比发送端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在单模光纤通信中,特别是外差法接收时,都希望抑制偏振面的摆动或旋转。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轴对称单模光纤中,各种外界干扰都容易使偏振面变化。本报告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探讨了单模光纤受扭曲时出射端偏振面之变化。关于受扭单模光纤的特性,业已有过一些报导。本报告首先假定单模光纤二个正交HE_(11)模的传输常数不同,试图说明单模光纤受扭后的偏振特性。结果得到了一条与实测特性颇为一致的理论曲线。又通过理论值与测试值比较,证实了能够确定单模光纤二个正交 HE(11)型传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单模光纤的模斑尺寸是光纤芯径、折射率分布及工作波长的函数。在弱导单模光纤中,电磁场的径向分布可近似用高斯函数来描述,因而只需要单一参数——模斑尺寸(?)即可表达单模光纤中的电磁场径向分布。模斑尺寸ω_0定义为单模光纤中 HE_(11)模式功率密度下降到最大值的1/e 处的宽度。  相似文献   

5.
用光谱分析法测量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林森  雷非 《通信学报》1999,20(3):75-78
本文介绍了光谱分析法测量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PMD)的理论根据和测试实验装置以及实测结果。由于目前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仪表价格昂贵,所以本文介绍的方法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的单偏振单模(SPSM)微结构聚合物光纤(MPOF)。采用全矢量平面波展开法并结合完美匹配边界条件,对其偏振特性进行了理论模拟。详细讨论了微结构光纤参数的变化对单偏振单模带宽和工作波长的影响,发现在0.57~0.71μ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由于基模两个正交偏振模的截止波长不同,这种微结构聚合物光纤只能传输基模中的一个偏振模。光束传播法计算表明,在波长0.65μm处具有7圈空气孔的单偏振单模微结构聚合物光纤的传导偏振模约束损耗仅为1.24dB/m,这种低损耗的单偏振单模微结构聚合物光纤可有效消除传统保偏光纤固有的偏振串扰和偏振模色散。  相似文献   

7.
光纤的传输损耗和色散是限制光纤通信中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而色散又是限制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带宽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色散使在光纤中传输的光脉冲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展宽。在单模光纤中,脉冲展宽主要起源于折射率随波长变化所引起的模内材料色散和单个模的群速度随频率略有变化所导致的波导色散。因此单模光纤的总色散,或者说波长色散或色度色散,主要就包括这两部分。单模光纤色散的测量对于研究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控制和改进预制件的质量;监测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单模光纤色散测量的各种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是二个垂直偏振模之间的差分群时延,它将在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中引起脉冲展宽和信号失真。这将限制光纤增加传输速率与延长光缆中继段距离。测试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方法有时域法与频域法两种。我国应尽快在已建成的光缆段上和工厂生产的光纤与光缆上进行偏振模色散的测试,并针对结果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9.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及其测量原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单模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若干基本概念,以及偏振模色散的频域测量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与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是二个垂直偏振之间的差分群时延,它将在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中引起脉冲展宽和信号失真,这将限制光纤增加传界速率与延长光缆中继段距离,测试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方法有时域法与频域法两种,我国应尽快在已建成的光缆段上和工三生产的光纤与光缆上进行偏振模色散的测试,并针对结果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不断发展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 PMD成为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光纤结构的不完善性或者受到外界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因此偏振模色散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许多研究表明偏振模色散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是温度的函数。采用波长扫描法就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和背景 近年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光纤通讯系统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单模光纤(SMF)系统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包括衰减、色散和非线性,以及最近引起注意的偏振模色散(PMD)。 对于操作在1310nm窗口的传统单模光纤系统,由光纤衰减引起的光功率损失限制了系统的传输距离。在此波段中,单模光纤具有零或非常低的色散,系统的传输速率也较低,且操作在单一波长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通信系统的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无中继通信的距离要长;二是能传输的信息量要大;对于数字通信来说,便是在规定的误码率条件下得到最高的通信码速。当长波长(1.3μm,1.55μm)光纤传输发展起来之后,光纤的衰耗性能已降到短波长(0.85μm)光纤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以下,从而限制长距离光纤通信的因素主要是光纤的色散。为降低光纤的色散(模间色散),这使单模传输显出它突出的优越性。由于在1.3μm 波长,单模光纤的色散可以得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4.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是两个相互正交偏振模之间的差分群时延 ,是高速率数字系统性能的限制因素之一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偏振模色散的理论 ,才能在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证光纤系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鉴于琼斯矩阵本征分析法(JME)在测量偏振模色散时所表现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本文介绍了琼斯矩阵本征分析法测量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时涉及的若干基本概念和其测量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用琼斯矩阵本征分析法测量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琼斯矩阵本征分析法(JME)在测量偏振模色散时所表现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本文介绍了琼斯矩阵本征分析法测量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时涉及的若干基本概念和其测量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在光纤通信中限制通信距离的是光纤的传输损耗及色散.由于使用较长的波长及材料工艺的改进,光纤损耗已降到很低的程度,色散成了限制多模光纤通信系统通信容量和中继站间距的主要因素.单模光纤不存在模间色散,因而信息容量比多模光纤大得多.单模光纤的这一优点,使其非常适合用作远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媒介.  相似文献   

18.
高双折射单模光纤温度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言 偏振干涉型光纤温度计的灵敏度介于干涉型和强度型之间。典型的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是以光纤耦合器为核心,构成Mach-Zehnder的一类干涉仪,它是以两根光纤分别作为干涉仪的测量臂和参考臂。虽然灵敏度高,但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对参考臂的干扰极为敏感,以致在一般条件下,难以正常工作。文献[2]则以一根高双折射光纤中正交偏振模HE_(11)对外界因素有不同相移,使这两个模式的光发生干涉,从而能有效地克服外界因素的干扰。本文利用时间相  相似文献   

19.
采用折射率匹配耦合法,提出了一种偏振可调的单偏振单模太赫兹光纤。通过在纤芯设计非对称微结构来实现芯模x、y偏振模式的分裂;在包层空气孔中填充折射率匹配液来引入缺陷模式,通过调整液体折射率来分别实现它与芯模x、y偏振模式的匹配。结果表明,当液体折射率为1.288时,x偏振模式匹配。当入射光频率大于0.73THz时,偏振损耗比大于100,光纤以y偏振模式运转;当入射光频率为1THz时,偏振损耗比达到最大值1020。当液体折射率为1.338时,y偏振模式匹配。当入射光频率在0.87~0.93THz时,偏振损耗比大于100,光纤以x偏振模式运转;当入射光频率为0.9THz时,偏振损耗比达到最大值118。该设计实现了光纤单偏振运转模式的切换,具有宽带、可调、易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单模光纤中,传输着两个相互正交的线性偏振模式,若光纤横截面理想圆对称和理想使用情况下,这两个模式是相互简并的;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生产中造成的光纤的圆不对称,内应力等,成缆过程中形成的边应力,光纤扭曲等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压力,弯曲,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造成单模光纤中这两个从而形成(线性)偏振模色散(PMD)。PMD早在光纤问世时就已存在,包括前面提到的各类光纤中,只是由于当时通信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