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系列酸化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在认识油层物性基础上,根据室内实验及矿场实践,针对不同的油层伤害类型,研究了一套采用不同工艺配方的系列酸化解堵技术,并对解堵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热化学油层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濮城油田油水井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严重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利用化学药剂在地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以解除地层堵塞,提高油井产量的热力解堵技术。通过若干实例的现场实施证明,热化学解堵剂可以有效地解除地层因蜡质、胶质、沥青质等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而且药剂用量少、成本低、施工简单、经济效益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5.
克拉玛依砂砾岩油藏近井地带堵塞主要以地层黏土膨胀运移和入井流体漏失造成的堵塞为主,其次是原油中的重质组分沉积和细菌繁殖造成的堵塞,少数油藏还存在贾敏效应。因此,相应的处理工艺也应以土酸酸化为主,多种解堵工艺结合,并针对造成堵塞的具体原因及堵塞物特征和地层敏感性,选择相应的添加剂,以达到保护地层骨架结构和破乳、避免水锁和酸渣沉淀、巩固并提高解堵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8.
文、 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 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 . 7 3~ 0 . 8 7 。由于断块碎小、 难以形成完善注采井网、 能量衰减快三大矛盾突出, 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极为不均, 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同时, 井况恶化, 卡封分层酸化受限, 而笼统酸化只有少量酸液进入渗透率较低的层位, 无法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 不能有效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 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 从而使酸液转向中、 低渗透层, 充分挖掘笼统酸化波及不充分的低渗透层的潜力, 强化差层动用。室内评价与现场实验相结合, 为满足中低渗透层酸液分布剖面调整需要, 筛选出了颗粒型水溶性暂堵剂。通过完善施工工艺、 调整酸液配方、 分析污染堵塞原因、 合理确定处理半径和暂堵剂类型等措施手段, 提高了暂堵酸化的针对性和酸化堵效果。为非均质性严重油藏中低渗透层的注水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现场应用5井次, 工艺成功率1 0 0 %, 暂堵有效率8 7 . 3 %。 相似文献
9.
高压脉冲射流酸化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脉冲射流酸化解堵是用于低渗透油田增注的新技术。该工艺可根据地层堵塞情况及程度,选择酸液种类、酸液浓度、射流射冲频率,处理时间和处理层位。该文从水动力学和酸化机理的角度,对高压脉冲射流酸化解堵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及有关的计算方法加以论述,实际井例证明该技术解堵的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与酸液协同提高解堵效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百色油田油水井酸化中存在细菌、聚合物等多种有机和无机堵塞,解堵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通过室内系列实验研究,得出二氧化氯与酸液协同解堵新配方和新工艺。该技术针对性强,解堵效果显著,材料成本低廉,能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油水井解堵效果,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致密碳酸盐岩酸蚀蚓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储层最早使用的解除储层污染的增产技术之一。但现场实践表明,对于微裂缝不发育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效果往往不佳。该文利用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实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岩心驱替实验。通过改变酸液注入速率、实验温度及使用不同酸液体系等方法,对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基质在酸化过程中蚓孔产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致密碳酸盐岩,由于基质渗透率非常低,在10MPa的驱替压差下.酸液仍然很难进入岩心基质,所以酸岩反应仅能在岩石表面进行,即使部分酸液进入基质孔隙内,由于残酸难以快速滤失,所以鲜酸难以迅速补充,使得酸岩反应的类型仅能停留在密集型溶蚀阶段,难以形成深穿透的酸蚀蚓孔。此外,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比,分析了高渗露头及致密岩心的流动反应特点,证实酸液在高渗透岩心表面及天然裂缝发育处能形成酸蚀蚓孔。最后,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对于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基质酸化很难形成深穿透的酸蚀蚓孔。 相似文献
12.
超稠油油藏开发是世界性难题,河南油田利用热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成功实现了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分析了氮气和降黏剂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机理,通过室内实验方法评价优选降黏剂,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注汽强度、氮气注入量、降黏剂注入量等因素对开发效果影响的研究。该技术在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平均单井周期产油量提高117 t,含水率降低8%,油汽比提高0.12,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主要属高孔、中高渗储层,储层胶结疏松,容易出砂。通过对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的损害机理进行分析,优选了适用于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的酸化体系——MH缓速酸体系。室内综合性能评价表明,MH缓速酸体系能够延缓酸岩反应速度,络合能力强,并能防止二次沉淀、抑制黏土水化膨胀、有效解除储层污染和堵塞。在WC13-1-A10、WC13-1-A7井酸化中效果显著。现场实践证明,MH缓速酸体系对文昌13-1/2油田珠江组储层具有较强针对性,对今后同类储层酸化增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吉林油田高含蜡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 油田为吉林油田新发现的浅层稠油油田,由于埋藏浅而引起油层低温、低压,油层条件下原油 流动性差,开采过程中储层易受析蜡冷伤害,造成常规开采产能低,甚至无产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 生产,制约了该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针对这一现状,对该油田重点开展了原油析蜡实验、热采物理模拟实 验、热采数值模拟研究,从理论上明确了提高地层温度、保持地层压力、预防原油析蜡是实现C 油田有效 开发的关键。结合现场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多种热采试验的开发效果,明确了主体资源可采用 热水驱开发,局部低温、高含蜡区可采用火烧油层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6.
哈南油田属低渗透复杂断杂油田,储层物性差,油层总厚度虽然大,但储层多而且单层薄。由于粘土运移及蜡和胶质沥青质垢的生成,近年来油井产量逐年下降。因此决定在解除地层有机伤害和无机伤害的同时提高地层基质渗透率,采用有机解堵剂和深度基层酸化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油井产量,在内对酸液,添加剂进行了优选,确定采用有机和盐酸为前置酸,选择由分散剂,有机溶剂和破乳剂等组成的FAX-1油垢 洗剂,能将垢(除无机质外)完全,快速地溶解并不产生乳状液;采用廊坊分院压裂酸化中心的FAH缓蚀剂,开发了高性能的FAD综合添加剂,前置酸,后置酸和主体酸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80℃下静置48h后,无异常变化,动态腐蚀速率为6.23g/m^2.hm(80℃),表面张力为25.96mN/m;20min内完全破乳,先后进行了3口井的酸化,酸后表皮系降低,产油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大港油田枣35块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采油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数值模似,研究了大港油田枣35块火成岩裂缝性稠油藏的衰竭式,水驱和蒸汽吞吐开采的采油机理。衰竭式开采时,基质和裂缝中部产油;水驱开采时,几乎不能发生毛管渗吸作用,只能驱井出裂缝中的部分泉油,不能采出基质中的原油,蒸汽吞性开采加热了油层,降低源油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增强了毛管力的渗吸作用,使基质中的原油能够被采出,裂缝性稠油油藏衰竭式开采后应采用蒸汽吞吐的接替开采方式,而不能采用水驱接替开采。图4参11。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河油区高升油田蒸汽驱试验区巨厚、块状、深层浊流砂砾岩沉积特点,在对生产历史进行全面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引进美国SSI公司热采数值模型THERM进行了跟踪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历史拟合,搞清了该试验区温度场、压力场和饱和度分布场的三场关系。由此展开了平面井网、井距分析、纵向注采层位调整及注采参数优化设计等研究,提出了改善蒸汽驱效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水敏性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在八面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油区八面河油田面120块Es4^1油藏是国内外少见的高温强水敏性低渗透稠油油藏。砂岩储集层渗透率为258mD,处于热采筛选标准的下限;250℃温度下,注入蒸汽6倍孔隙体积时,渗透率下降80%左右,油井蒸汽吞吐热采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油稠、层薄、边水能量较弱及高温强水敏性的油藏特点,结合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表明:BY-BA3和OW-3-8两种高温黏土防膨剂具有较好的防膨效果,采用伴蒸汽注入方式可最大限度保护高温强水敏性低渗透油层;蒸汽吞吐2~3周期后转热水驱(注入100℃热水)是适合此类低渗透稠油油藏的最佳开采方式;直井与水平井组合布井为最佳布井方式,优化的直井与水平井井距为300m,水平井段长度为300m。图1表3参1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