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滚动轴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经典的弹流润滑理论,采用Dowon计算模式并考虑了热效应,磨粒效应,滚动表面粗糙度效应以及脂润滑等因素,进而在实验的基础上,统计得出了比较可靠的修正系数,建立了铁路滚动轴承弹流润滑计算软件程序系统。该程序可用于计算EHL膜厚以及润滑状态的分析判断,为我国铁路滚动轴承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1)建立工程模型弹流润滑理论,奠定现代润滑设计的基础他相继在国际上提出以完备数值解为基础的考虑热效应的热弹流、考虑动态效应的非稳态弹流、考虑润滑剂非牛顿性的流变弹流以及分析粗糙表面的微观弹流等润滑理论,系统地建立了工程中各类弹流润滑问题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导出当今普适性最高的润滑方程,并将上述各种实际因素全部纳入分析,建立了工程模型的弹流润滑理论,为现代润滑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邵凤常  温诗铸 《轴承》1991,(6):26-31
介绍一种在部分弹流润滑状态下测量滚动轴承金属接触时间比率的方法。对油润滑条件下椭圆接触滚动表面的粗糙峰接触作了理论分析。该理论应用于柔性滚动轴承的润滑分析,取得计算与实验相吻合的结果。所介绍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部分弹流润滑的研究和滚动轴承润滑状态监测等方面。附图4幅,参考文献9篇。  相似文献   

4.
谐波齿轮传动中柔轮与波发生器之间的润滑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一 《润滑与密封》2006,(8):136-137,154
将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应用到谐波齿轮传动中,针对柔轮和具有柔性滚动轴承的凸轮式波发生器之间的工作状态进行研究,建立了柔性滚动轴承的润滑参数和弹流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采用其它波发生器时的润滑计算方法推导与此相似,为谐波齿轮传动润滑状态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经典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中,两接触体处于开放的空间中,其相对位置由施加的外载决定,即油膜压力的计算要满足载荷平衡条件。而当弹流润滑发生在限制空间中时,如滚动轴承中的润滑,接触体的相对位置受系统的约束,传统弹流理论并不能用于该工况下的润滑特性预测。本文对限制间隙条件下等温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速度参数、材料参数和刚性间隙H00对油膜厚度和承载力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回归出新的承载力以及膜厚计算公式。另外,对限制间隙条件下的润滑油膜特性进行了试验观察,将结果与数值分析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润滑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关系到高副接触机械零件使用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问题。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数值计算方法和弹流测试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弹流润滑理论的发展和该理论在高副零件摩擦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综述齿轮、凸轮、轴承3种高副接触零件基于表面粗糙纹理、轮齿修形、有限长接触、热效应、镀层等因素的弹流润滑研究发展概况。指出现代弹流润滑理论虽然在高副接触零件中的应用已逐渐接近工程实际要求,能够较可靠地解决实际工况下的润滑难题,但在非稳态效应和真实粗糙表面对高副零件弹流润滑的影响方面,高副零件弹流润滑的多重参数耦合、计算机仿真及相关实验验证方面,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韩兴  薛冉  李昌 《机械传动》2011,35(2):48-51
随着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对润滑技术及润滑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点接触弹流润滑广泛存在于滚动轴承等高副接触的零件中.润滑本身的工况十分复杂,实际上是润滑、接触和磨损的耦合.研究点接触弹流润滑,对研究摩擦副的润滑状态,提高其润滑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采用多重网格技术,运用Fortran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8.
在线接触热弹流润滑的基础上,考虑黏压效应,对风电行星轮系齿轮副进行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并采用热弹流润滑数值方法和ISO/TS 6336-22计算了齿轮副的最小油膜厚度、安全系数和闪温温度,并比较各主要啮合点的压力和油膜厚度分布。结果表明:与使用ISO/TS 6336-22计算的结果对比,采用热弹流润滑理论计算的油膜更厚,但安全系数更小;在风电齿轮副热弹流润滑分析时应考虑压力对黏度的影响;风电主齿轮箱齿面因啮合产生油膜厚度随温度增加会迅速降低,最小油膜厚度会随载荷增加迅速减小,因此风电齿轮箱要保证足够的润滑,并尽量避免在高于额定载荷下长时间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微观弹流润滑条件下粗糙表面的表征参数对滚动轴承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采用二维数字滤波方法生成了三维的随机粗糙表面,使用多重网格法求解了考虑三维随机粗糙表面的等温弹流润滑的表面力场,使用ANSYS求解了次表面应力场,以滚动轴承的单个接触副为研究对象,基于Zaresky的应力寿命模型,在弹流润滑的工况下,研究了粗糙表面的均方根值,偏度,峰度及纹理对滚动轴承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得到了在弹流润滑工况下均方根值、偏度、峰度及纹理与滚动轴承相对疲劳寿命的关系曲线,可为考虑粗糙表面特性时滚动轴承寿命的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纳米级润滑膜的粘度修正与薄膜润滑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纳米级润滑膜的试验测试结果提出薄膜润滑状态的粘度修正公式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润滑膜厚度计算的数值计算方程。将该数值计算结果与弹流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进行对比表明 ,在薄膜润滑条件下 ,膜厚与速度和润滑油粘度的关系与弹流润滑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可明显看出弹流润滑向薄膜润滑的过渡 ,所提出的粘度修正式与试验结果则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这门学科是润滑学领域中,近代最显著的成就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既考虑流体动力润滑作用,又考虑被润滑面的弹性变形。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名义上的线接触和点接触的润滑(如齿轮传动、滚动轴承和凸轮机构等)。它对于从事机械和润滑的科技人员是很有用的。本文共分:绪论;弹流理论的基本方程;线接触全膜弹流理论;点接触全膜弹流理论;部份膜弹流简介;弹流的测试;弹流理论的应用等七部份。  相似文献   

12.
流变弹流润滑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在诸如齿轮传动、轴承、凸轮挺杆等高负荷接触的摩擦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为弹流润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数学基础.现代高科技在弹流测试技术中的应用,验证了弹流研究的理论成果,揭示了弹流润滑的内在机理.本世纪60年代Dowson等人通过数值计算,考虑润滑剂粘  相似文献   

13.
利用阻容振荡原理,通过电路参数优化,研制出一台滚动轴承弹流油膜厚度测试仪。仪器的分辨率为3.5Hz/pF,测量范围为0 ̄2.2nF。仪器在全膜弹流润滑时可定量测量弹流膜厚;在部分膜时可根据振荡波形分析非金属时间接触率。利用仪器实测某惯性轮轴承的弹流油膜厚度,并考虑热和乏油的影响,对轴承的弹流油膜厚度进行理论计算,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弹流润滑理论为基础,利用多重网格法,计算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机构啮合齿廓各点的压力分布以及最小油膜厚度,对该传动机构的等温稳态弹流润滑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该机构的设计制造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奠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讨论了与滚动轴承应用直接有关的膜厚计算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比膜厚概念及其与轴承优化设计的关系。对考虑接触表面粗糙度取向的弹流问题及非牛顿弹流、热弹流的新发展作了简要评述。附图6幅,表4个,参考文献10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齿轮的动力学特性与弹流润滑耦合效应,综合考虑齿轮啮合刚度的时变效应和表面粗糙度对齿轮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了6自由度摩擦动力学模型。采用解耦方法求解该模型,将求解获得的轮齿动态啮合力和表面波动速度用于弹流润滑分析中。通过实例研究了动、静两种载荷模型下齿轮的弹流润滑特性。研究表明,与平稳载荷相比,基于动载荷模型的齿轮弹流润滑研究更能准确反映齿轮的瞬态润滑特性,在啮合刚度的激励下,润滑时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均表现出一定的振荡效应。啮入点、单齿啮入点以及单齿啮出点存在较大的冲击,是齿轮弹流润滑的危险点。  相似文献   

17.
线接触滚动轴承的载荷分布及摩擦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线接触滚动轴承的载荷分布进行分析,得出其载荷分布规律;进行滚动轴承的摩擦学计算方法分析,得到通用的计算公式,以此可进行滚动轴承的弹流润滑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续上期)概述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奠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讨论了与滚动轴承应用直接有关的膜厚计算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比膜厚概念及其与轴承优化设计的关系。对考虑接触表面 粗糙度取向的弹流问题及非牛顿弹流、热弹流的新发展作了简要评述。附图6幅,表4个,参考文献10篇。  相似文献   

19.
滚动轴承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重网格法对滚动轴承进行了热弹流润滑数值计算,得出了接触点处的油膜压力、厚度和温度分布情况,并研究了不同转速、载荷和滚子半径对润滑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水润滑塑料合金轴承的特殊性:带有纵向的沟槽和轴承衬(塑料合金)弹性模量低,以及弹流润滑的计算比较复杂,将多重网格法引入到水润滑塑料合金轴承的弹流润滑计算之中,成功地实现了数值解,为其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