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纯硅SBA-15为载体,合成了具有纯硅SBA-15结构的介孔分子筛催化剂ZrO2/SBA-15。用此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正丁酯,考察了催化剂中硅锆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醇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合成柠檬酸正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中最佳硅锆摩尔比为100:3,正丁醇用量2mol,酸醇摩尔比1:6,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反应温度130℃,反应5h,柠檬酸转化率为88%。介孔分子筛催化剂ZrO2/SBA-15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合成柠檬酸三丁酯较为理想的分子筛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负载硫酸锆催化合成柠檬酸三辛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柠檬酸、正辛醇为原料,以活性炭负载硫酸锆为催化剂,合成了柠檬酸三辛酯。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重复利用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3 h,酸醇物质的量比1:4.5,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3%,酯化率可达98.1%。  相似文献   

3.
以固体超强酸S2O82-/ZrO2-SiO2作催化剂,用柠檬酸和正丁醇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该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柠檬酸用量为0.1 mol,正丁醇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4.8:1,催化剂用量(以柠檬酸质量计)1.4%,130-140℃下反应3.5 h。此条件下柠檬酸的酯化率为95.1%。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再生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复合固体酸SnO2—Al2O3催化合成柠檬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SnO2-Al2O3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催化合成柠檬酸酯,对催化剂制备和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nO2-Al2O3复合固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水、重复使用和再生性能,催化剂制备条件为:Sn/Al摩尔比1:3,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h;催化合成柠檬酸异辛酯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2%(以酸醇总量计),酸醇摩尔比1:5,反应时间2h,柠檬酸的酯化率99.4%。  相似文献   

5.
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钛酸异丙酯催化剂用于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并与浓硫酸、钛酸正丁酯等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钛酸异丙酯作催化剂时,柠檬酸的转化率和产物纯度均较高。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因素工艺条件对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影响,并经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酸醇摩尔比1:3.5,催化剂钛酸异丙酯用量为柠檬酸用量的0.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柠檬酸转化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6.
以柠檬酸、正丁醇、乙酸酐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和乙酰化反应合成了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考察了催化剂、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分析测试表明,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规格要求。经应用试验,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Ti(SO4)2/SiO2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Ti(SO_4)_2/SiO_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该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易分离,反应时间短,是一种环境友好催化剂。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Ti(SO_4)_2负载量10%,柠檬酸0.1 mol,正丁醇0.39 mol,催化剂1.2 g,反应温度145℃,反应时间2.5 h。此条件下,柠檬酸的转化率达96.5%,产品收率99%。  相似文献   

8.
S2O82-/ZrO2-SiO2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超强酸S2O8-2-/ZrO2-SiO2作催化剂,用柠檬酸和正丁醇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该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柠檬酸用量为0.1mol,正丁醇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4.8:1,催化剂用量(以柠檬酸质量计)1.4%,130~140℃下反应3.5h。此条件下柠檬酸的酯化率为95.1%。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再生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柠檬酸、正丁醇和乙酸酐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和乙酰化反应合成了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催化剂、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聚氯乙烯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合成了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树脂,并用红外光谱对多胺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再以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树脂为催化剂,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苯作带水剂,在115~140℃回流反应,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对树脂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  相似文献   

11.
Pd/C催化剂下呋喃加氢制备四氢呋喃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负载型Pd/C为催化剂呋喃加氢制备四氢呋喃工艺条件,探讨了呋喃加氢反应条件对制取四氢呋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呋喃的转化率可达92%,四氢呋喃的收率约为90.2%。其催化剂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了中原油田现有的各种井况监测方法的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鹰眼电视井在套管状况监测中的应用,对鹰眼电视测井与八臂井径测井和磁重量测井的综合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监测结果与井下套管实际状况基本相符,为油田井况监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提升管型催化裂化中试装置上考察了常规反应条件与高油剂混合能量反应条件对重油催化裂化轻质油收率、液体收率、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件相比,在缩短反应时间、增大催化剂与油剂混合能量的高油剂混合能量反应条件下,可以使轻质油收率和液体收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油剂混合能量反应条件能够更好地裂化环烷烃及环烷基等结构基团。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4-羟基-3-硝基苯甲酸制备工艺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以4-氯-3-硝基苯甲酸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合成4-羟基-3-硝基苯甲酸为宜。并对反应物的量比、反应时间、后处理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找出最佳反应条件,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收率,简化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利用未经严格分离的醇酮残渣氧化产物与异辛醇直接酯化反应制取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DOA的可行性,工艺过程和工艺条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出了制取产品DOA的适宜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催化裂化反应的产物分布与反应原料组成及反应条件具有复杂的函数关系,以三种重油多个条件下的催化裂化实验结果为训练样本,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汽油、柴油产物的产率模型。对于催化裂化回炼油,利用模型的泛化能力对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汽油、柴油产率进行模拟仿真。以轻质油(汽油、柴油)产率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粒子群算法寻找回炼油反应的最优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模型对各反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有良好的拟合效果,模拟仿真的三维图可以直观显示各个反应条件对汽油、柴油产率的影响。优化得到的回炼油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30 ℃,剂油质量比7.5,空速8 h-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轻质油产率模拟值为42.3%,实验值为41.8%,相对误差为1.20%。  相似文献   

17.
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通过焙烧活化、酸浸的方式,合成了聚硅酸铝锌絮凝剂。以剩余浊度为主要评价指标,COD去除率、含油量去除率为次要评价指标,对焙烧条件、酸浸条件中的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Zn/Si物质的量比1:1,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4h,酸浸时间140min,酸浸温度50~70℃的条件下,制得的产物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2,6-萘二甲酸合成和提纯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2,6-二甲基萘、2,6-二异丙基萘、2,6-烷基酰基萘和2,6-二乙基萘氧化制备2,6-萘二甲酸(2,6-NDCA)的反应机理和工艺条件,同时讨论了Henkel法和羰基化法制备2,6-NDCA的工艺条件;论述了酯化法、加氢法和溶剂重结晶法提纯2,6-NDCA的工艺条件;对各种氧化和提纯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井筒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沉积形成的流动障碍是影响深水气井安全高效开发的重要因素。在深水气井不同工况下多相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不同工况下的水合物生成和沉积特点及影响因素,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水合物流动障碍预测模型,揭示了不同工况下的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探讨了不同工况下的水合物流动障碍风险及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初开井、测试、关井和冷启动工况下井筒中均存在水合物生成区域,但初开井和短时间关井工况下井筒中发生水合物流动障碍的风险较小,而测试和冷启动工况下井筒中可能会发生水合物流动障碍。上述工况下井筒中的水合物沉积层生长均是非均匀分布的,水合物沉积层厚度最大的位置是发生水合物流动障碍最危险的部位。针对深水气井不同工况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的水合物流动障碍防治措施,并探讨了一些其他可能适用于深水气井的水合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e current ASTM (D5304)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storage stability involves rather drastic conditions, namely, 16 hours at 90°C and under 100 psig of oxygen. These mandated test conditions give rise to the question, “Does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induce chemical instability, or is it an accurate measure of the true instability process?” Several organo-sulfur functional groups are known to be present in petroleum derived fuels. Thiophenes, benzothiophenes, sulfides, disulfides, and trace amounts of thiols are the organo-sulfur compounds most prevalent. The reaction of organo-sulfur compounds under the ASTM reaction conditions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if the ASTM reaction conditions induce a reaction in an otherwise stable fuel matri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